天天看點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納粹德國開始進行對外侵略擴張,以掠奪他國土地資源來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間,發動了波及全世界的侵略性戰争,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登陸戰

一時之間,憑借着閃擊戰術的德國人。很快将戰争的洪荒鐵蹄橫掃整個歐洲大陸。與此同時,與德國對立的反法西斯陣營也“揭竿而起”,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被卷入了這場戰争。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二戰

其中,隻有少部分國家幸免于難,沒有被卷入二戰之中,瑞士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二戰罪魁禍首德國的鄰國,瑞士有着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地處歐洲中西部,東接奧地利、西接法國,北臨德國、南通意大利。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瑞士

這樣四通八達的處境對于瑞士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作為地理要塞和兩大對立陣營的交接之處,按理來說,瑞士應該成為二戰之中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它卻奇妙地避免了所有的戰争。甚至就連一向好戰、侵略成性的德國,都沒有對近在眼前的瑞士下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中立國”瑞士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瑞士徹徹底底的“中立國”身份。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中立和平

那麼,什麼是中立國呢?所謂中立國,就是指一個國家能夠對所有其它國家發動并進行的戰争置身事外,不援助也不偏向交戰雙方的任何一方。那麼,這個國家就可以取得“中立國”的法律地位,享受一定的法律效益。

據1907年海牙第五公約和第十三公約,就規定了中立國的義務所在:首先,中立國不能對交戰國提供與戰争有關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援助,在這個過程中對他國戰争援助需求進行的回避被稱為回避義務。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其次,中立國必須防止交戰國利用其領土來進行戰争,這個被稱之為防止義務。通常情況下,防止義務和回避義務也被視為公平義務,以保障交戰雙方“公平競争”。

最後,中立國的國民如果做出對某一交戰國有利的行為而導緻自己遭受損害之時,中立國不能行使外交保護權,并且要在一定範圍内對國民遭受的懲治予以默許,這類義務被稱之為默許義務。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在戰争發動時,除交戰雙方以外的國家都可以選擇保持中立,一旦選擇保持中立,就應當正式發表中立宣言。當然,在交戰過程之中,中立國可以選擇撤銷或改變它的中立地位。是以,中立國又分為戰時中立國或者永久中立國。一般選擇隻在戰時變為中立國的被稱為戰時中立國。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而永久中立國則無論戰時還是非戰時都奉行永久中立政策,目前隻有七個國家被公認為永久中立國家,其中就包括瑞士。

同随時可變更态度的戰時中立國不同,作為永久中立國,他們在承擔各類中立義務的同時也可以享受一些特定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任何國家都不可以對永久中立國發動戰争,也不可以脅迫永久中立國參與戰争或者承擔戰争義務和條約。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二戰士兵

瑞士早在1674年就宣告了自己的中立立場,并一直嚴格恪守中立義務。由于瑞士常年不懈堅持中立立場,逐漸獲得了其它國家的信任和認可。

最終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瑞士通過歐洲公法得到永久中立國的地位,以法律保障瑞士領土的不可侵犯性和中立性。直到一戰結束,瑞士都保持着他的絕對中立性,這也使其進一步獲得了其它國家的認可。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但是就在國聯成立後,瑞士忽然決定放棄他的絕對中立地位,保留有條件的中立。這個時候的瑞典,雖然可以不參加成員國的軍事活動,但是也有義務對破壞盟約的國家采取非軍事行動的制裁。未曾想到,正是瑞士這一中立地位的變更,使其成為了德國的侵占目标之一。

瑞士眼看着德國的侵略步伐一步步擴張,已經吞并了自家東邊的奧地利。屆時德軍再往西走就可橫跨瑞士,北部的德軍也可趁機出兵,對瑞士進行兩面合擊。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德軍炮火

而東南兩國的意大利和法國又處于對立軸心國的關系,硝煙戰火一觸即發,瑞士的危險系數直線飙升。為了保全自身、躲避戰火,瑞士飛速向國聯申請恢複了絕對中立國的地位,由此躲過一劫。

那麼,德國為何想要侵占瑞士,又為何沒有下手呢?-要知道,在一心侵略擴張的納粹德國的面前,絕對中立國并不是一張免死金牌。在二戰時期同為絕對中立國的比利時都沒有逃脫法西斯的魔爪,是什麼讓瑞士得以幸免于難?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德國為何想要侵占瑞士

首先,論地理位置,瑞士的軍事戰略意義非同凡響。在德國拿下瑞士東邊的奧地利後,一路向西攻下瑞士,就可以将法國圍堵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内。

但是,一向信奉民族主義的希特勒起初對瑞士并不反感,這是因為,瑞士的主體民族都是說着德語的日耳曼後裔,于是希特勒将瑞士人視為與德國人“同根同源”的日耳曼人分支。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希特勒

雖然德國對瑞士并不反感,但是這并不妨礙希特勒想将“同為日耳曼人”的瑞士占為己有。尤其是當德國發現瑞士群眾對納粹集權統治的反感和仇視之後,納粹也針對瑞士國内的“反德情緒”,采取了一定的反擊。

德國先是對瑞士的民主政體進行攻擊,還試圖撺掇在瑞德僑颠覆瑞典政權。一番操作下來,一向對政治敏感的瑞士便嗅到了德國虎視眈眈的敵意,于是,瑞典開始火速向國聯申請恢複絕對中立國的地位。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瑞士群眾

也許正是瑞典群眾“反德反納粹”的思潮,和一舉拿下整個歐洲的野心,使得希特勒開始正式考慮侵占瑞典的可能性-即便是在德國侵占波蘭之時,瑞典才重申了自己的絕對中立态度,但是野心膨脹的希特勒還是定下來一份代号為“聖誕樹”的作戰計劃預備攻占瑞士。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但是經過希特勒一番深思熟慮和權衡利弊之後,這項代号為“聖誕樹”的計劃并沒有被實施,這是為什麼呢?

德國為何沒有侵占瑞士?

主要原因還是侵占瑞士的“成本效益”并不高。瑞士多山地,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不利于德國實施最擅長的“閃擊戰”戰術,也不利于德國裝甲兵作戰,很難短時間内打下瑞士,往往容易吃力不讨好。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同時,瑞士政府早已察覺到了國際局勢的緊張氛圍,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就已經做好充分抵抗侵略的防禦準備。

瑞士在不斷重申中立國立場的同時,還加強士兵的作戰訓練和對外防禦的各項措施,制定并完善防止德國入侵的各項戰略計劃,随時都可以炸掉德國和瑞士相連接配接的兩條運輸隧道:聖哥達和辛普朗隧道。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敦刻爾克

這也使得德國攻打瑞士的難度和成本會進一步提升。是以,希特勒并不打算立即去啃瑞士這塊“硬骨頭”。

何況,德國還有兩個侵占超級大國的目标沒有實施:自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德國的主要精力都放于侵占英國和蘇聯這兩個經濟價值和資源收益更大的大國。然而,令德國沒想到的是,一直打到在蘇聯慘敗被反攻,都抽不出什麼時間和機會去攻打瑞士。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蘇德戰争

除了瑞士難打這一層面,其實瑞士并不像表面上這麼中立,至少對德國的态度就十分地暧昧。經濟上,德國和瑞士的貿易合作關系由來已久,甚至直到二戰爆發不久的時候,瑞士還提供了高達一億多瑞士法郎的貸款給德國,并且還向德國販賣電能,使得德國得以繼續維持工業生産。

瑞士作為德國近鄰,在二戰期間,德國為何不去侵占?

除此之外,瑞士一些精密的表廠還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使得德國得以制造戰争武器。同時,瑞士也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曾将十萬多的猶太人拒之門外,還私吞猶太人的财産,甚至将其交到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手中。直到德國投降以後,瑞士才正式停止了這些行為。

是以,也許還是考慮到瑞士與德國的合作關系,為了能夠從中持續獲利,希特勒最終沒有選擇侵占瑞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