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蒙古族形成後,中國北方再未出現新的草原民族?

實際上草原上的民族疊代很容易辨認——一旦出了一個新的征服者,整個族群就有可能疊代。

在成吉思汗之前,草原上的民族沒有穩定的文字系統。比如匈奴,誰也不能準确知道他們說什麼語言,為什麼?沒有文字。

再比如女真,在金朝建立之前沒有文字,金朝建立後創立了女真大字,後來又研究出女真小字。結果到了明末,沒人會用了,都用蒙古文了。後來又創立老滿文,和女真大字完全是兩種書寫系統,互不通用。

是以,每當古代的草原民族出現政權更疊,原來的人要麼加入新隊伍,要麼打包走人,去歐洲開疆拓土。加入新隊伍的人也沒什麼負擔,反正大家都不用文字,也沒什麼好儲存的東西,就是幾件衣服幾匹馬……

這種狀況一直到契丹時代出現改變,到了蒙古時期,徹底放飛了。

為什麼蒙古族形成後,中國北方再未出現新的草原民族?

蒙古四大汗國時期

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蒙古汗國本身。蒙古汗國實際上融合了所稱的尼倫蒙古和西邊的古突厥兩個古代族群。此外,還包括斡亦剌惕族群,也就是貝加爾湖到阿勒泰地區的森林部落。也就是說,蒙古帝國建立後的蒙古族,是一個以東胡族裔為主的混合部族。比如著名的蒙古皇後唆魯禾帖尼,即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裡不哥的母親。因為她的四個兒子曾在不同時期稱可汗,更是建立了元朝與伊爾汗國,是以,唆魯禾帖尼也被稱為四汗之母,或者說她是黃金家族系的老祖母也不為過。

唆魯禾帖尼是前蒙古時期的克烈部人,前蒙古時期的克烈部,是一個古突厥部落,信奉聶斯托利教。唆魯禾帖尼是王罕的侄女。

但是,到了蒙古汗國時期,蒙古高原的克烈部消失了,融合進了蒙古汗國中。

是以蒙古汗國實際上是一個融合體,蒙古帝國建立後的蒙古民族也一樣,各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民族的出現

蒙古汗國之後,也的确融合出現了一個新的民族——鞑靼人,中國稱塔塔爾族(國内人口很少)。

此塔塔爾族,并不是前蒙古時期毒死成吉思汗父親的那個塔塔爾部族,話說那個塔塔爾部可能也是古突厥部落。但蒙古汗國建立之後,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的鞑靼人,或者說塔塔爾族,和之前的塔塔爾部并無直接聯系。

現代意義上的塔塔爾族和蒙古汗國緊密關聯,實際上,他們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後裔,或者是曾為金帳汗國服務的突厥人後裔。大緻分為克裡米亞、西伯利亞、喀山等族群。但是他們和撤退回漠北的蒙古人一樣,沒能再度開啟征服。

為什麼呢?

帝國時代

在17世紀,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先後崛起兩個強大的帝國。分别是清帝國和羅曼諾夫王朝,這兩個王朝的崛起,徹底鎖住了亞歐内陸的強勢力量,影響了他們的疊代。應該說沙俄崛起的稍微早一點,清朝則晚一些。這兩個帝國形成了一股合力,從西北、東北兩個方向遏制了遊牧民族的強權孕育。從此,遊牧強權進入衰落期。

需要說明的是,沙俄和這些遊牧民的仇怨也不小。在沙俄前期,也曾在中亞一線大興土木,建立了沙俄版長城,為的就是封鎖住鞑靼人的侵襲。是以修長城的民族挺多的,但儲存下來的不多。

上位的規矩

成吉思汗定下了非黃金家族不能稱可汗的規矩,這條規矩客觀上限制住了草原上崛起新的勢力。所有的遊牧民都尊重這條規矩,哪怕上台的隻是個傀儡。蒙古帝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持下來。

清帝國時期

在康熙時代,清帝國通過聯姻控制了蒙古。杜絕了産生新的可汗的可能。

武器的疊代

為什麼沙俄成了遊牧民族的克星?

沙俄和明朝的戰術是一樣的,都是炮壘封鎖戰術,沙俄就算是修道院裡也安裝炮台,在中國看看,哪個廟裡有大炮?

沙俄之是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無險可守,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是以隻能增加防禦。

明朝的戰術其實沒有錯,但明朝所處的時代還是早了點兒,是以明朝火槍不行,技術比較落後,加工工藝也差,無法建立一支能在野外作戰的槍炮部隊,基本處于冷熱兵器混合狀态。而沙俄可以吸收歐洲的槍炮技術與戰略思想。在17-19世紀,慢慢積累滲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