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1947年3月3日,國民黨軍中赫赫有名的薛嶽黯然辭去了徐州綏署主任的職務,成為了蔣介石瞎指揮的替罪羊。而平庸無能的顧祝同,則成為了薛嶽的繼任者。聽聞此消息,粟裕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的壓力瞬間減小。

在華東戰場,曾打過無數次惡戰、硬仗、勝仗的薛嶽為何屢戰屢敗?在這一連串失敗中,他的上司蔣介石又起到了什麼效果呢?

一、蔣薛恩怨

薛嶽出生于廣東,恰逢中日甲午戰争剛剛結束,清朝海軍在這場決戰中全軍覆沒。薛嶽的父親在悲憤之餘,給兒子取了“嶽”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像南宋名将嶽飛一樣,成為一名抵抗外侮的英雄。

辛亥革命之前,薛嶽加入了同盟會,并于1914年參加了中華革命黨,成為最早追随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者。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葉挺指揮警衛團1營守衛總統府前門,薛嶽則率3營堵住了後門,多次打退叛軍的進攻。他的英勇和果敢,給孫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資曆上看薛嶽并不比蔣介石低。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蔣介石掌握權力後,對薛嶽可謂是百般不信任。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薛嶽出身于粵系,并不是老蔣自己的嫡系親信。一直以來,蔣介石對待薛嶽從來都是半拉半打的關系。而薛嶽對于蔣介石也從來都是虛與委蛇,對抗與服從參半。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後,原本就對蔣介石不滿的薛嶽參加了李宗仁的反蔣戰争。在一次戰鬥中,薛嶽負傷,于是便回到香港的九龍休養。而這一休養,就是3年。

雖然蔣介石一直不太信任薛嶽,但對他的軍事才能還是比較認可的。1933年5月,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在這用人之際,蔣介石發電報與在香港“學習德文”的薛嶽進行了和解,邀請他成為副總指揮第5軍軍長。就這樣,薛嶽由一介布衣,成為了軍長。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薛嶽成為了紅軍最兇惡的敵人。在湘江戰役中,薛嶽給紅軍造成了慘重損失。在後來的長征中,薛嶽又帶領數十萬大軍對紅軍窮追不舍。紅軍走了兩萬五千裡,薛嶽也追了兩萬五千裡。對此,毛澤東曾風趣地說:

“有勞伯陵兄遠送。”

憑借在“剿共”中的優異表現,薛嶽終于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1937年5月,蔣介石任命薛嶽為滇黔綏署主任兼貴州省主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南王。

雖然蔣、薛二人進入了蜜月期,但并不等于兩人沒有龃龉。薛嶽最深惡痛絕的,就是蔣介石喜歡幹涉前線将領的指揮,玩“微操”。第9戰區參謀處副處長趙子立回憶道:

"在指揮作戰上比較相信自己,對于蔣介石的軍令,有時候他覺得不對的,也不會聽從。”

第一次長沙會戰,正是薛嶽強硬地頂住了蔣介石的撤退指令才打赢的。

而蔣介石呢?雖說重用薛嶽,但對這種有本事的非嫡系将領,從來就沒有信任可言。淞滬會戰後,薛嶽奉命撤退,途中遭遇了日軍追擊,他的一個特務營為了掩護部隊撤退,全部犧牲。

為了紀念這些戰死的英烈,薛嶽每天都要召集一些将領進行悼念活動。漸漸地,這群将領形成一個小團體,叫做“精忠報國團”。

然而對于蔣介石來說,很顯然不允許軍隊中出現不受他控制的小團體。是以,蔣介石将薛嶽叫到南嶽衡山,将他臭罵了一頓,并要徹查“精忠報國團”。薛嶽十分惶恐,再三向蔣解釋,這才沒引起蔣的深究。

抗戰結束後,薛嶽認為自己立功不少,又不是蔣介石親信,恐遭“鳥盡弓藏”。于是他在南昌接受日軍投降後便離開了部隊,前往上海暫住。原本薛嶽可以作為一介布衣安享晚年,然而内戰的爆發卻再次将他牽扯了進來。

二、攪進内戰的渾水

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決心發動内戰。作為極具軍事才能的虎将,薛嶽自然被蔣介石視為“剿共”的一枚重要棋子。

于是蔣介石電令薛嶽,要他擔任山東省主席兼濟南綏靖主任。然而薛嶽不想趟内戰這個渾水,是以斷然拒絕。

蔣介石不死心,于是派陳誠親自去上海請人。第一次要求他擔任陸軍總司令,薛嶽婉拒;第二次更讓薛嶽啼笑皆非,讓他擔任海軍總司令。薛嶽說:“我沒當過一天海軍,如何能當海軍總司令呢?”

蔣介石認為,恐怕這要使出“三顧茅廬”的勁才行了。1946年5月,他親自将薛嶽叫到南京,然而推心置腹地說:“共産黨一旦渡江,你豈能在上海高枕無憂?為了黨國的生存,我指令你立即到徐州接替顧祝同”。

這一次,薛嶽再也沒有推脫。首先,這是蔣委員長親自下的指令,不得不錯;其次,薛嶽自土地革命時期起,就和共産黨有過節。他擔心共産黨解放全中國後,會對他進行鎮壓。

就這樣,薛嶽趕鴨子上架,就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淮海地區的作戰任務。

一開始,薛嶽确實給我軍造成了麻煩。在國民黨的華東戰場,薛嶽曾是無可争議的軍政一把手,麾下強将如雲,坐擁50萬兵力。

當時粟裕在江蘇連續7次擊潰國民黨軍,以一支偏師創造了“蘇中七戰七捷”的奇迹。然而薛嶽的到來,卻給華中解放區造成了嚴重的挫折。

在薛嶽的瘋狂進攻下,兩淮、漣水等地接連失守。使得蘇中區全部和蘇北區南部我軍主力及黨政、後勤等必須立即北撤,華中解放區幾乎喪失殆盡。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有人說薛嶽在解放戰争中表現平平,其實這并不符合曆史實情。在解放戰争之初,薛嶽給我軍還是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的。

對此,毛澤東曾憂心忡忡地說:“敵占地愈多,威風愈大,我軍士氣民氣均受損。故必須尋機取勝,滅敵人威風,壯自己志氣。”

然而否極泰來,。為了應對薛嶽的瘋狂進攻,華野和山東野戰軍兵合一處,陳毅和粟裕珠聯璧合。“在陳上司下, 大政方針共同決定, 戰役指揮交粟負責”。而這也使華東我軍迅速擺脫了被動,重整旗鼓、恢複主動,讓華東戰局有了颠覆性的改變。

在粟裕的精妙指揮下,薛嶽逐漸由一個百戰百勝的“虎将”,成為一個“不再會打仗”的普通将領。

在控制蘇北和皖北後,蔣介石和薛嶽得寸進尺,企圖在山東與我軍決戰,徹底将我軍趕到黃河以北。

1946 年 12 月底,國民黨軍整編第 26、51、59、77 師已經推進到魯南,距中共山東根據地的中心城市臨沂不過幾十裡路程。其中,尤其以26師的位置最為突出。

26師是一支由美式裝備組織起來的精銳師,其中有一支名為第一快速縱隊的機械化部隊。擁有以日軍輕型坦克和美制坦克組成的兩個裝甲團。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名義上是蔣緯國。但是蔣緯國身份特殊,并不親臨前線。

在馬勵武看來,有這麼一支強大的部隊,根本不用擔心那些“土裡土氣”的新四軍。不過馬勵武還是比較謹慎,他認為自己的部隊過于突出,形勢極為孤立。是以他電示薛嶽,希望能後撤一段距離。然而薛嶽卻說26師必須就地固守,決不可後撤。

兵法雲:“孤軍久暴,既不進又不退,前後左右皆空,此誠軍語所謂挂形也。”薛嶽的這一失誤,給了陳毅、粟裕以強吃26師的可趁之機。

陳、粟決定集中山東野戰軍共 27 個團的兵力,圍殲整編第 26 師,同時部署仍留置蘇北的部隊适時北撤,集中山東。對于26師,山東野戰軍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人數優勢。一場大規模殲滅戰,一觸即發。

三、薛嶽被架空

1947 年 1 月 2 日晚,山東野戰軍突然出現于向城地區,将26師和第1快速縱隊團團圍住。由于正值新年,是以馬勵武也沒什麼防備,正在峄縣後方欣賞平劇《風波亭》。

然而就在馬勵武跟着演員搖頭晃腦地哼唱之時,“風波”果然來了。山東野戰軍對26師和第1縱隊發動了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勢。由于群龍無首,26師和第1快速縱隊很快就陷入了混亂。

事實上,馬勵武原本制定了撤退計劃。一旦戰事不利,就讓坦克在部隊周圍巡回作戰,掩護部隊沿着公路撤退,他把這種戰術稱為“肉泥戰術”。

然而天不助蔣,1月4日,天氣驟變,雨雪交加、烏雲密布,不僅飛機無法參戰,26師和第1快速縱隊的汽車、坦克都陷進了泥濘之中、動彈不得。

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除了7輛坦克逃跑之外,26師和第1快速縱隊的3萬多人被全殲,24輛坦克、數十門美式重炮、420多輛卡車都成了我軍的戰利品。這些武器,改變了山東野戰軍裝備粗劣的不利狀況。詩人陳毅當即作詩一首:

“快速縱隊走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都成廢鐵堆。”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得知魯南戰役的慘敗,蔣介石憤怒異常。他認為此戰的慘敗,都是因為薛嶽不會打仗。他說:

“半年以來剿匪損失,以此為最大。此乃伯陵(薛嶽)指揮錯誤,對戰車重砲皆置於最前方突出部,且其時甚久,此無異送精械于匪部,違反戰術原則所緻也。餘曾以此戰車部隊太暴露,又預知匪将來攻,而未能切實糾正。此餘以政治煩忙,無心細研之過也。惟望經此教訓能澈底改正,則猶可補救也。”

魯南戰役的失敗,薛嶽确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也不能将責任全部推到他的頭上。作為粵系将領,薛嶽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對于手下的部隊,他從來都不能支如臂使。他的戰功,非但不能讓他的同僚們的尊敬,反而還會成為排擠他的原因。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薛嶽的失敗如此,張靈甫後來的斃命也是如此。

在26師被圍之時,薛嶽曾調右翼的77師前去支援。誰知77師為了儲存實力,不僅不救,反而還主動放棄陣地後撤。薛嶽隻能眼睜睜地看着手下的精銳之師被殲滅。魯南的慘敗,不僅因為粟裕、陳毅指揮精妙,也因為國民黨内部派系鬥争不斷,不能勁往一處使。

此戰之後,薛嶽深受國民黨朝野之間的質疑,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認為:

“國軍如此不能作戰,進階指揮官應負責任。徐州外圍之挫敗,薛嶽應負指揮錯誤之責,而陳(誠)總長迄未有表示……而薛嶽連續損失兩師之衆及其快速部隊之全部,亦未見受懲處,有許多軍人對此頗表不滿。”

既然薛嶽如此不能打,又不是嫡系,蔣介石隻好順水推舟,将他的指揮大權拿下。

蔣介石認為,國軍雖然在魯南慘敗,但解放軍損失也不小。是以他聚集50萬兵力,制定了南北夾擊的方案。

秉承蔣意,參謀總長陳誠親臨濟南,策劃魯南會戰。他指令将攻擊部隊編為南北兩個兵團,南兵團為主攻兵團,由整編第 19 軍軍長歐震指揮7個整編師和1個軍 ,由隴海路出發,沿沂河、沭河分 3 路直指中共華東區的中心所在地臨沂。

北兵團為助攻兵團,由第 2 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指揮7個整編師,由膠濟路出萊蕪、新泰,切斷中共部隊後路。一場大決戰,一觸即發。

四、老蔣瞎指揮遭慘敗,薛嶽慘成替罪羊

在這場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之中,蔣介石可謂重視至極、全程指揮。2 月 2 日,蔣介石親飛徐州,“訓示方略”。

或許是吸取了過去失利的教訓,南線 10 餘萬兵力在寬不過幾十裡的戰線上,以密集平推方式緩慢推進,稍遇阻擊便停止不前,7 天才走了不到 70 裡,且各部互相觀望,都不願過于突出,表現比較謹慎。

蔣介石想以步步為營、兩面夾擊的方式,将華東野戰軍徹底擠扁。即使不能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也能将之趕出山東解放區。

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陳毅和粟裕仔細審視戰場,發現南線歐震集團進展極為緩慢,而北線的李仙洲進展相對較快。是以陳、粟制定了穩住南線,并在北線殲敵的戰略計劃。

首先,陳毅、粟裕帶領7個縱隊北上,準備給李仙洲包個餃子。而陳士榘則帶領2個縱隊僞裝成華野主力,做出一副要死守臨沂的模樣。另一方面,粟裕還讓地方部隊大張旗鼓,在西部的運河便修築浮橋,營造出一個“戰事不利,即向西撤退”的假象。

在粟裕的不斷“示形”之下,蔣介石果然上當了。15日,歐震集團攻占了空無一人的臨沂。然而蔣介石則得意洋洋地說:“此次戰略可說完全成功。”對于我軍主動撤退的說法,老蔣更是不屑一顧:

“我軍在臨沂搜出重要武器,可知敵軍之撤退臨沂,并非有計劃之行動也!”

蔣介石上當了,但老成持重的王耀武卻沒有。他發現國軍未經大戰便占領了臨沂,實在太蹊跷。是以他認為,華東野戰軍的真正目标應該是北線的李仙洲部,是以王耀武自作主張,要求李仙洲部立即後撤。若此令執行,華野就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

然而就在此時,蔣介石又來幹涉了。當時國民黨空軍四處偵查,在京杭大運河發現了我軍架設的浮橋。并看到了我軍地方部隊正向東行動。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是以蔣介石認定,華東野戰軍已經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正要逃跑呢。是以他嚴令王耀武,繼續執行南北夾擊的計劃。他派飛機向李仙洲部空投指令,嚴令其回防,否則以抗命論處

原本李仙洲部已于16日後撤,結果由于蔣介石的嚴令導緻其各部重回原地。一來一去,浪費了3天時間,而華東野戰軍也給李仙洲包了個大餃子。

2月23日,華野七個縱隊對李仙洲部發動總攻。僅僅9個小時的時間,國民黨7個師近6萬餘人全軍覆沒,為内戰以來空前的失敗。

蔣介石全程指揮萊蕪戰役,卻遭遇了“生平未有”之慘敗。在戰後總結會議上,蔣介石氣急敗壞,國民黨将領從旁觀察,亦注意到蔣介石“至為痛心”,“仍極憤慨”; “面現悲憤之色”,“極為傷心”。

當然,蔣介石絕不會承擔責任,而是像往常一樣,将責任推到下屬身上。他先是大罵王耀武用人不明,竟然讓“不會打仗”的李仙洲作為指揮官。蔣介石怒斥王耀武:“你不知其人不能用而誤國至此。”

其後,蔣介石又将責任推給了與萊蕪戰役毫無幹系的薛嶽,他大罵薛嶽“作戰無能”“指揮無方”。在作戰會議中,蔣介石公然說:“全國戰場,杜聿明打得最好,薛嶽打得最差”。

3月3日,蔣介石撸掉了薛嶽徐州綏靖主任的職位,設立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兼任司令)和鄭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由顧祝同坐鎮徐州,統一指揮華東戰事。

從此以後,薛嶽帶着“總統府參軍長”的虛職被打入了冷宮。在海南戰役之前,薛嶽再也沒有參與過國共之間任何一場戰鬥。

值得一提的是,接替薛嶽的是素以穩重而著稱的顧祝同。對于這一任命,國民黨内鬥頗有争議。顧祝同沒有戰功,軍事才能遠不如薛嶽,唯一的“優點”是對蔣介石效忠。

據薛嶽後來回憶,自己之是以被撤職,是因為他對蔣介石的指揮有不同的意見。蔣介石的用人原則向來是“甯用飯桶,不用人才”。他甯可使用聽話的顧祝同,也不願使用綽号“老虎仔”的薛嶽。

對于這一次臨陣換将,粟裕高興地說:

“薛嶽用兵尚機敏果斷,而顧祝同則曆來是我軍手下的敗将,這無異以庸才代替幹才。在進階軍事指揮人員的更疊上,正像征着國民黨的日暮途窮,最後必然會走向崩潰。”

不出粟裕所料,繼薛嶽之後,顧祝同和劉峙敗得更加慘烈。在一系列的戰敗中,徐州“剿總”主力55萬全滅于淮海戰役,國民黨的覆亡已無法逆轉。

1949年10月,薛嶽重新上馬,負責防守海南島。然而蔣介石不信任薛嶽,唯恐他擁兵自重。他曾在日記裡寫道:“薛伯陵忘恩負義,是白崇禧第二。”

6萬大軍全滅,蔣介石怒用顧祝同換薛嶽,粟裕大喜:壓力大為減小

1950年4月19日,韓先楚對海南島進行總攻,薛嶽抵擋不住,隻好灰溜溜地逃亡台灣,從此過上了被蔣介石嚴密監控的生活。1998年,102歲的薛嶽去世。

薛嶽生前曾把蔣介石和孫中山做了這樣的比較:“孫先生打天下,是從裡往外畫圈,越畫越大;而蔣先生打天下,是從外往裡畫圈,越畫越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