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全殲國民黨第2綏靖區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部10萬餘人。10月下旬,鄭州、開封又被解放軍攻占。徐州與平津、西安的戰略聯系遂被切斷。
國民黨軍統帥部為防止華東、中原野戰軍南下,急令徐州“剿總”劉峙部加強隴海路商丘至海州段、津浦路臨城至蚌埠段的防禦,企圖以“攻勢防禦”,“鞏固徐州而確定之”。為什麼此戰是劉峙負責呢?

圖|劉峙照片
01 蔣介石為什麼任命劉峙為徐州剿總司令
早在1948年5月,顧祝同擔任參謀總長,陸軍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改組為徐州“剿總”。關于“剿總”司令的人選,蔣介石先讓蔣鼎文接任。但蔣鼎文堅決推辭,不願意收拾顧祝同留下的爛攤子。
蔣介石又想到劉峙,并征詢他的意見。劉峙雖然感到時局險峻,除非出現奇迹很難力挽狂瀾。但在蔣介石的鼓勵下,他信心倍增,義正言辭地表示:“要我做官,不敢奉命。要我拼命,義不容辭。”
于是,蔣介石便任命劉峙為徐州“剿總”司令,将守衛南京的北部門戶交給這位昏庸糊塗的“福将”。
劉峙,字經扶,江西人,1892年6月出生于江西集吉安縣廟背村一戶農民家庭。後來,他上了私塾,又來到觀瀾書院、浦市高等國小求學。
圖|黃埔軍校
1907年,劉峙投筆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國小第三期。在這裡,劉峙領悟到一套處世哲學,凡事忍耐為上。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峙加入學生軍保衛武昌,後北上來到北平附近清河鎮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繼續求學,畢業後考入河北保定軍官學校。
1920年,劉峙決定南下參加護國軍。黃埔軍校成立後學校需要教官,劉峙便在黃埔軍校總教官何應欽的介紹下來到該校擔任戰術教官。
這年年底,黃埔軍校成立教導團,何應欽擔任第一團團長,劉峙擔任第二營營長。從此,劉峙便和顧祝同兩人一同成為何應欽的哼哈二将。
在北伐的兩次東征中,劉峙因屢獲戰功被任命為第二師師長。之後,他又和蔣介石等人導演了“中山艦事件”。據說,共産黨人包惠僧曾質問劉峙為什麼要逮捕共産黨人,他說:“校長指令我做什麼,我就幹什麼。”
圖|時任中山艦艦長、共産黨員李之龍中将與中山艦
這句話傳到蔣介石耳中,他大為欣賞,蔣介石也對他另眼相待。而青年時期的劉峙也是一名猛将,在北伐戰争中立下戰功。
此後又在蔣桂戰争、蔣馮閻中原大戰中,劉峙繼續為蔣介石賣命,屢屢在不利的形勢下轉危為安,反敗為勝,成為蔣介石的一名“福将”。
1932年6月,蔣介石對鄂豫皖根據地發起第四次圍剿,劉峙指揮中路軍7個縱隊采用縱深配備、并列推進、邊進邊剿、步步為營的戰術,攻占大别山根據地中心金家寨、新集,迫使紅四方面軍的徐向前、張國焘、陳昌浩離開。
蔣介石對劉峙大力誇贊,還将河南新集命名為經扶縣以示嘉獎。而這個榮譽,國民黨将領中隻有衛立煌能與其相提并論。
1935年4月,剛滿40歲的劉峙升為陸軍上将并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一時間風光無限,而劉峙也成為五虎上将之一。
圖|劉峙在北伐戰争時期
也是在這時,劉峙的仕途開始走下坡路。西安事變爆發後,他緊跟何應欽坐鎮洛陽,主張用武力鎮壓張學良,要将蔣介石置于死地。
沒想到随着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讓他們的計劃泡湯,對于劉峙的所作所為,蔣介石心知肚明,從此對他也不像從前那般信任。
抗日戰争勝利後,劉峙改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下轄河南、陝西兩省,指揮第一、第五兩個戰區的軍隊,沿着平漢路北線向解放區進犯。沒想到剛剛開打還沒多久,他的精銳部隊、趙錫田的第三師便被劉鄧大軍包圍,一時間全軍覆沒。
戰敗的消息傳到廬山,蔣介石偶然大怒,直接撤職,劉峙便灰溜溜帶着三姨太回到上海賦閑了。直到1948年,蔣介石氣消一些才重新啟用他。
02 淮海戰敗,蔣介石一氣之下撤劉峙職務
11月初,國民黨軍統帥部為避免徐州劉峙集團重蹈衛立煌集團的覆轍、制定了“徐蚌會戰計劃”:
拟以“徐州'剿總所屬各兵團以及綏區各部隊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東西地區(包括臨淮關、懷遠、風台間地區)占領陣地,以攻勢防禦擊退對方的攻擊,相機轉為攻勢,予以殲滅。
圖|淮海戰役中正在開進的華東野戰軍部隊
11月4日,參謀總長顧祝同親赴徐州,與劉峙共同确定了作戰部署。整個徐州“剿總”所屬80萬大軍,以徐州為中心在津浦路和隴海路構成十字形陣勢,企圖與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決戰。
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及所屬軍區的地方部隊共60萬人,也在積極進行攻殲劉峙集團的準備。
遵照中共中央軍委訓示,拟首先集中兵力圍殲黃百韬兵團,然後再向海州、連雲港及兩淮方面作戰。
11月5日,國民黨軍開始向徐州、蚌埠收縮兵力。6日,華東野戰軍對集結在新安鎮一線的黃百韬兵團發起攻擊。
8日,第2綏區副司令張克俠、何基沣率部2萬人在賈汪、台兒莊地區起義,使徐州北大門洞開。11日,黃兵團被華東野戰軍包圍于碾莊圩地區。
圖|黃百韬
黃百韬被圍後,蔣介石改變原定在徐、蚌之間集結兵力的計劃、決定将主力集結在徐州附近。遂令黃百韬在碾莊圩死守待援,令駐徐州之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拼力東向解圍。
另調孫元良兵團進入徐州,以第3綏區李延年部改為第6兵團,第4綏區劉汝明部改為第8兵團,分向宿縣進攻。又令黃維兵團向蒙城、宿縣急進,支援徐州。并調杜聿明擔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協助劉峙指揮。
蔣介石告誡其将領說:
“徐淮會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最大之關鍵”,必須“團結苦鬥,期在必勝。”
11月11日、華東野戰軍向黃百韬兵團發動猛攻,激戰至22日黃昏、黃百韬所部5個軍12萬人全數被殲,黃百韬本人“自戕”。
黃百韬兵團殲滅,黃本人自殺身亡的消息得到證明後,劉峙和杜聿明感到如坐針氈。但是為了麻痹人心,劉峙指使總政工處不斷捏造前線頻頻傳來捷報的消息。
圖|國民黨官兵
12月22日,劉峙互動參謀長李樹正将總部遷到蚌埠,他自己也要求到蚌埠設立的指揮所指揮南線各個兵團作戰,将徐州的軍事事宜交給前進指揮部負責,讓杜聿明替他指揮。
這時,北上增援的黃維兵團在南坪鎮、雙堆集一帶受到二野的阻擊,讓國民黨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隊和黃維兵團以及蚌埠附近的李延年兵團形成分離狀态。正是在此危難之際,劉峙的要求終于得到準許。11月27日,國防部電令:
“剿總劉司令飛到蚌埠指揮,徐州方面的軍事歸杜副司令指揮。”
杜聿明雖然是赫赫名将,但因失去戰機,無力回天。1949年1月10日,随着杜聿明部在陳官莊、青龍集全部北京被殲,淮海戰役宣告結束。
此戰結束後,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蔣介石再也沒有和共産黨決戰的能力了。蔣介石認為劉峙耽誤大局、無德無能,一怒之下便解除了他的職務。
圖|蔣介石
03 解放戰敗後,劉峙何去何從
劉峙被撤職後,為了求得蔣介石的寬恕,便私下讓人托信給蔣介石,稱自己已經“刮須明志”,将自己的胡須全部剃光。但蔣介石還在氣頭上,并沒有理會。還是在何應欽的庇護下,他才重新被任命為總統府戰略顧問。
躲過一難的劉峙自知大勢已去,便開始為自己安排後路,先是帶着自己最寵愛的三姨太回到江西吉安老家,最後一次祭掃祖墳。
不久,解放軍發動了渡江戰役,劉峙匆忙跑到廣州,再度表示要和蔣介石“共赴國難”。但不論是蔣介石還是李宗仁,都沒有理會。
在廣州滞留數月,劉峙跑前跑後都沒有得到能複職的一絲希望。甚至連何應欽都覺得他太無能,表示自己愛莫能助。
後來,劉峙便找到自己的好友顧祝同,希望他能幫忙。但顧祝同都自顧不暇。在陪了劉峙兩天後,顧祝同借口事務繁忙乘坐飛機跑到台灣,把劉峙丢在大陸。
圖|顧祝同與何應欽、白崇禧
9月20日,滿懷惆怅的劉峙跟随陳武民夫妻一同離開大陸,率先來到香港。此時,劉峙的三個姨太太和四個孩子已經先一步來到香港。
此時的劉峙還不甘心,希望能再度得到蔣介石的信任。途中聽說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隻能扼腕長歎,清楚了如今的形勢。
在九龍居住的劉峙,沒有理會國民黨左派人士蔣中庸、毛建吾的勸說,一心一意希望能重新得到蔣介石的信任。
但一連寫了幾封悔過書後,絲毫沒有任何回音。顧祝同來信隐晦告訴他:赴台已經沒希望了。劉峙自知蔣介石已經徹底被蔣介石抛棄,便決定在香港長期當寓公。
從此,在官場上失意的劉峙開始成天出入酒吧舞廳,整日花天酒地來麻痹自己。沒想到樹大招風,和劉峙一起逃到香港度日的舊部屬觊觎劉峙的财産。他們合計了一番,便登門強拿硬取了一筆錢财。
受到驚吓的劉峙一下便病倒了,還是以引發糖尿病被送到香港的聖瑪利亞醫院進行治療。醫院診斷後認為他并無大礙,隻需要安心靜養就好。
就在劉峙正在養病期間,躲在背後的蔣介石在台灣上台。善于迎合取巧的劉峙便聯合了一批在香港的政客和軍人給蔣介石發了一封賀電。不發還好,這封賀電讓蔣介石想起先前的過失。非但沒有原諒劉峙,還直接取消了他戰略顧問的職務。
收到這個消息,劉峙徹底意識到自己被蔣介石抛棄了。後來,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還抱怨道:
“大概已經不需要我這個老兵,台灣既不能養生、又無補于時艱,徒增政府累贅,是以我決定暫時到印尼去......”
劉峙為什麼會想起去印尼呢?在先前的一次宴會中,劉峙結識了印度尼西亞中華總會的丘元榮。由于兩人年齡相仿,一來二去便熟絡了。丘元榮告訴劉峙,印尼氣候适宜,華僑很多,非常适合居住。
這時候的劉峙雖然被部下“洗劫”了一番,但資産還算豐厚,便萌生了歸隐的想法,琢磨着何不找一個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過安穩的生活呢?
圖|影視劇中的劉峙
做好計劃後,劉峙便和夫人黃佩芬和四個兒女于1950年9月24日登上開往南洋的客船前往新加坡。
04 走投無路,晚年劉峙成為教書匠
劉峙有錢有勢,自然坐的是頭等艙。這艘客船來到新加坡港口需要添加給養和添加燃料,便在這裡停留幾天。劉峙便興緻盎然地随便來到碼頭,坐上三輪車兜風。
沒想到這裡的三輪車夫和黑幫有勾結,見他們非富即貴,便搶了他們一筆。幾天後,這艘客輪來到印尼首都。正當他交給海關人員一本化名護照,這人覺得劉峙像個大富豪,也狠狠敲詐了他一筆。
剛過海關,劉峙又遇上軍事檢查哨,公開向他索賄。他掏了錢還不夠,甚至連兜兒裡僅有的幾十元港币都被搜走。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劉峙的家産已經所剩無幾。來到雅加達後,劉峙終于在丘元榮的幫助下拿到臨時居住證,居住一家荷氏因特拉齊旅社。
在雅加達生活大半個月後,劉峙覺得這裡生活不易,物價要比香港貴好多,便開始為全家人謀劃起來。在細心謀劃了一番,劉峙決定籌錢經商。
後來,劉峙一家人搬到茂物市一個租金更加便宜的沙拉旅社住下來。可他們在這裡住了一個月後,劉峙還是沒有找到賺錢的營生。無奈之下,妻子黃佩芬隻能放下身段找工作。
由于當地華僑很多,黃佩芬又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很快便在當地的一所華語學校成為漢語教員。這樣一來,黃佩芬不僅解決了家人吃飯和的求學的問題,印尼政府還同意将他們的居留區從原來的三個月延長到兩年。
剛過了幾個月安定的日子,黃佩芬在1952年接到從香港來的電報,讓她趕緊回香港一趟。黃佩芬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舍不得丢掉,便提議讓丈夫劉峙幫忙代漢文和地理課。
劉峙雖然為一介匹夫,但讀過幾年私塾,多多少少有些國文基礎。再加上他曾經念過軍校,熟悉地理。他顧不得面子,便走馬上任了。
沒想到劉峙講課生動風趣,很受學生歡迎。等到黃佩芬探親回來,學校舍不得讓他走,直接聘用他為正式教員,教授漢語、曆史、作文、地理、尺牍幾門功課。
昔日統帥千軍萬馬的将軍,晚年卻成為教書匠,這是劉峙從來未想過的結局。後來,劉峙回想起這段經曆,還興緻勃勃誇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由于曾經在香港和新加坡被搶劫的慘痛經曆,劉峙和家人在印尼深居簡出,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但就在1952年3月的一天,劉峙偶然在報紙上發現有人以他的名義講話,刊登在一家進步傾向的報紙上。
一打聽才知道,報紙上的這個“假劉峙”是自己曾經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同學劉統的堂弟劉應宜。在激憤之下,劉峙便趕緊給這個報社寫信“辟謠”。
劉峙的聲明在報紙上,立刻引發了轟動。自從淮海戰役結束後,人們便很少能聽到劉峙的消息,有傳言說他被解放軍俘虜了,有傳言說他被蔣介石監禁了,還有人說他躲到美國當寓公了......
誰也沒有想到,堂堂的五虎上将竟屈尊成為印尼小鎮的一名國小教員。
05 輾轉回到台灣,結局如何
印度尼西亞國家安全區得知蔣介石的手下在自己國家的消息,便派人出面了解他的情況。當地的很多華僑商家也反應過來,借用他的名氣為自己做廣告。
甚至連劉峙夫婦也開始打他的注意,借着他61歲生日的機會募集款項。當時的劉峙為了補貼家用,還在另一所學校兼職代課,而這所學校也想借機募集款項。
這樣一來,劉峙的壽辰還沒到,兩所學校便為了争奪劉峙舉辦壽辰的舉辦權大打出手,搞得滿城風雨。事後,兩個學校又因為利益配置設定不均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
很快,劉峙在印尼的一系列新聞,終于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對此,蔣介石大為動怒,覺得很是丢面子,便派人調查劉峙的相關情況。由于擔心蔣介石再搞出醜聞,又擔心他會像李宗仁一樣回到大陸,便讓他回台灣。
圖|蔣介石照片
很快,劉峙收到袁守謙的來信大喜過望,表示願意回去,蔣介石讓總統府的人給他寄去旅費和入台證。
回到台灣後,劉峙便立即動身見蔣介石。誰知沒等他開口,蔣介石對他就是一頓臭罵。好在劉峙深知蔣介石的脾氣,隻能唯唯諾諾稱是,兩人的恩怨便一筆勾銷了。
1954年10月,劉峙擔任“行政院光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頭銜。雖然沒有實權,僅僅是虛職,但還能勉強維持生活。
由于有了在印尼漂泊的經曆,雖然他對這一職務有所不滿,但勉強還能接受。晚年的劉峙,成天閉門不出,每天寫寫日記、讀讀書,完成了一部回憶錄《我的回憶》。在回憶錄中,劉峙曾自吹自擂:
“我是一個革命軍人,在職時不愛才,隻知道盡自己軍人的天職......過去稍有繼續,均捐之辦中國小校......”
圖|劉峙和白崇禧
其實,劉峙并非是他口中所說是清廉的革命軍人,他貪婪又好色,其沽名釣譽的名聲早就人盡皆知,也很善于培植私人勢力和拉攏人心。
1965年,劉峙的妻子黃佩芬突然得重病,沒多久便郁郁而終,這對于劉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此,他便開始郁郁寡歡、在孤獨寂寞中消磨歲月。1971年7月15日,劉峙病逝于台灣,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