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9月公布的“中國好人榜”中,有106位默默無聞的奉獻者被推薦後上榜,其中,有一位老人非常特殊。他年輕的時候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争,在上甘嶺戰役中,他曾一人殲敵四百多,用機槍擊落敵軍飛機一架,戰後被評為一等功。

中國好人榜
他叫蔣誠,1928年出生于重慶市合川區隆興鎮。年少時期一直生活在戰亂之中,親眼目睹侵略者的罪行之後,蔣誠從小就有一顆從軍報國之心。1949年,21歲的蔣誠終于圓夢,成了一名軍人。抗美援朝戰争開始後,蔣誠所在的11軍31師被編入志願軍,此時,蔣誠入伍隻有一年多。
到達北韓後,蔣誠十分勇敢,23歲的他被任命為機炮連副班長。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蔣誠以優異的表現被介紹入黨。
抗美援朝志願軍
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打響。半個月時間裡,5600多名戰士在血戰中犧牲,全師27個步兵連,其中16個被打光兩次後又再次重建。1952年11月8日,蔣誠所在的92團到達上甘嶺,上級要求他們三天後發起進攻。
上戰場後,敵軍的飛機在上空狂轟濫炸,戰友們紛紛尋找掩體躲藏,可是作為機槍手的蔣誠,直接扛着機槍跳進了一個深坑裡。他把槍架在坑的上面,迎着敵人的嚴密封鎖,對他們進行攻擊。由于是在深坑裡,又沒有掩體,敵人隻要落下一顆炮彈,蔣誠可能跑都跑不出去。
蔣誠肚子上的傷疤
在激戰中,一顆炮彈突然在他的周圍爆炸,炸彈碎片将他的肚子都割開了。蔣誠晚年接受采訪時曾說:“肚子被打穿了,就把腸子揉進去,還要打!”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蔣誠一直不肯下火線,為了給步兵創造條件,他一直緊緊盯着敵人。就這樣,蔣誠忍着劇痛,咬着牙完成了任務。
在蔣誠的立功說明中,較長的描述了他的戰績,殲敵四百多人,擊落敵機一架,擊毀重機槍一挺,封鎖住了敵人的運輸道路,壓制敵軍火力點,為戰争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場戰役,使蔣誠身負重傷,同時,這場戰役也讓他一戰成名,榮獲一等功。
上甘嶺戰役
一年後,蔣誠升任連長,繼續帶領戰友們沖鋒陷陣。1954年,戰争結束後蔣誠也随部隊回國。因為當時營房不足,是以他們需要自己建立營房。在建設中,蔣誠負責鋪夯石工作,他一人完成的工作量,比兩個人幹的都多,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因為他的突出表現,被授予三等功。
可是,營房建好後,蔣誠卻沒能住上一天就退伍了。1955年2月,蔣誠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隻帶回去了五樣東西:一雙鞋襪,一套便衣,一條毛巾,一個肥皂和16尺布票。
回到家鄉後,蔣誠收起了自己的所有榮譽,成了一個普通農民。在這裡,27歲的蔣誠娶妻生子,他沒有找有關部門給自己介紹一份工作,而是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務農,農閑時就出去幹點零活補貼家用。
蔣誠的軍功章
1964年,因為蔣誠養蠶的技術好,被介紹到隆興鄉蠶桑站成了一名臨時工。而這份工作,他一幹就是24年。
1983年,隆興鄉要修路。這件事,在蔣誠看來是一件好事。于是,他主動帶頭修路,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幹勁都很足。可是,路修了一半卻沒錢了。蔣誠讓大家繼續幹,錢的事自己想辦法。
要想修路,就隻能貸款。于是,蔣誠瞞着家人,以個人的名義向信用社貸了款來修路。最終,路修好了,蔣誠也欠下了兩千多元巨債。這些錢,在那個年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巨債”。
8年後,蔣誠把23歲的兒子蔣明輝叫到身邊,對兒子說:“當年修路的錢,是我自己貸的款,我老了,隻能靠你還了。”蔣明輝當時就懵了,一查才知道,還有2400元沒還上。
蔣誠
當時蔣明輝剛參加工作三年,省吃儉用才存了1000塊錢,本來是打算娶媳婦用的,這下如同接到了一個晴天霹靂。最終,蔣明輝把自己的房子賣了400元,又四處湊了一些,才幫父親把錢還上。為此,女友氣得外出打工去了,後來,二人結婚後隻能寄居在嶽父家裡。
1988年,合川師範學校校長王爵英在整理《合川縣志》時,在查閱檔案和資料時意外發現了一份《革命軍人立功喜報》,而這個喜報,正是36年前要寄給蔣誠的。可是,信的位址卻被誤寫成了“興隆鄉”,在備注裡寫着“查無此人,原路退回”。而在這36年裡,蔣誠也從未向别人提起過自己的軍功。
蔣誠的《立功喜報》
至此,這個在北韓戰場立下奇功的一等功臣才被世人所知。1988年9月,蔣誠被合川區定為蠶桑站正式勞工,工資為每月80元,成了一位“全民職工”。可是,當時蔣誠剛過退休年齡,剛入職便退休。
蔣誠被選入“中國好人榜”,不是因為他的軍功,而是因為他這麼多年來為村裡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不管誰家有什麼沖突,他總會出面調解。2015年,86歲高齡的蔣誠還出面為村裡做土地流轉的調解工作。
已經九十多歲高齡的蔣誠,即使口齒和神智都不太清晰了,卻依然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當老伴勸他脫下身上那條滿是破洞的舊軍褲時,他費力地說了一句:“我是國家的人,我還要為國家做事的!”或許在這樣的人心中,付出自己的力量後,名和利真的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