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再談沭城東城門

城内大街舊事——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再談沭城東城門

再談沭城東城門

江瀚

東城門是城内大街與城外東西南北交通要道連接配接的地段,城内大街裡多是一些衙門機構和民居,而東城門外到東關大街才是真正的商業區,“白浪黃沙一線天,最繁華處是東關”,名聞淮北的巨商程震泰的程府就在城門口,其“九恒十八泰”店鋪就設在這條東關太街上。

城門外是熱鬧非凡的商業街,東關口、驟馬街、上寺廟、屠橋口、圩東門、魚市口、染坊、槽坊、皮草行、三和公藥店、牙科、糧行、矢河埃等構築了城外商品流通的興旺人氣。

而連接配接沭河的内沭河小渡口多為外河駁載的零散貨物。南來北往之商賈客旅從城門口舍舟上岸,船上卸下海帶、鳥賊、馬鲛魚等黃海海貨,東北販來的多是皮貨、人參、藥材。而山東南下的則是黃梨、鹵膏、秫苗。山西來的核桃、紅棗、栗子和小米倍受富人喜愛。江南的綢緞、布匹、毛竹、楠木和大米也是融入沭陽人生活的必用品。

商人來沭多到東關大街洽淡生意和商品交易,晚上進城内到徐州人窦殿成開設的潼陽大旅社歇腳,到第一村飯店小酌,然後到潼陽浴室泡一把酣暢淋漓的熱水澡。

四十年代,國民黨政府拆去了年久失修斷壁頹垣的老城牆,從此沭陽老城牆原貌隻能成為老市民腦海中漸行漸遠的記憶。

解放後,人民政府治理了水患,内沭河從此不再受洪水肆虐。五十年代,東城門外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鋼混水泥橋新陽橋,代替了岌岌可危的舊木橋東興橋,改變了東城門外的交通,而橋面上雕刻着的和平鴿寓意着人民從此過上和平安逸的生活。

東城門曉市1923年吳印鹹在家鄉拍攝

圍繞着東城門口一帶的服務業也如雨後春筍發展起來,國營沭陽旅社,沭陽飯店也在東城門口對面建設起來,百貨公司,紡織品商店,人民銀行也應運而生,昔日的程府建築成了郵電事業和沭陽招待所經營場所。

相應花木蘭飯店、光榮旅社、三和公藥店、新華書店、招待所、新陽書場、圖書館、文化館、郵電局圍繞東城門口的建成,形成了東城門口一帶的商業、服務業、文化産業的經濟文化圈,也是當初沭陽經濟崛起的黃金地帶。

當年東城門内外熙煕攘攘,老者賣早煙卷,自行車上賣報攤,麻花蒸糕攤,徐老先生在郵局門前刻私章攤,市民打開水的茶水鋪,金連生的小人書屋,誘人食欲的喬氏熏燒攤,賣冰棍的吆喝聲,還有彎彎曲曲四十多層通往沭河底挑水的石階,兒時少年頑皮爬石工牆,早年的市井印象仍記憶猶新。

改革開放後,随着現代經濟發展和人口越來越稠密,東城門口也發生巨大變化,原有的舊建築不複存在,在人們視線中五十年代的國營沭陽旅社四層大樓,南北向的沭陽飯店早已成為曆史。

程(震泰)府成了新的商業服務業場所,“東關到西關,十裡不轉彎”,城内大街到東關大街成了人頭攢動的商業街,南北貫通的新陽路更名上海路,延伸近二十裡。狹窄的新陽橋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東興橋,每天夕陽西斜,老城牆根下和東興廣場則圍聚着一些老市民,嚓呱中無不感歎今昔城門口的翻天覆地變化,耳中不時陣陣傳來的工鼓鑼聲,文化根脈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城門口仍是老沭城人脫口而出的老地名,這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留給老市民們親切的印象。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再談沭城東城門

東興廣場工鼓鑼雕塑2021年4月20日作者拍

城門口的印象不僅是昨天留給老沭城人的,也是今天人們不能忘懷的記憶,往事曆曆,有故事的東城門口留在人們腦海中太多太多。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再談沭城東城門

江瀚,江蘇沭陽人。祖籍淮安。1954年生。1970年知青插隊農村勞動。後任沭陽縣電影公司副經理等職。八十年代學習文學創作和地方曆史文化研究,作品散見各種報刊。

現為宿遷市曆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沭陽文學研究會會員。

出版長篇有曆史小說《窮途》《那年榴花紅似火》等。

投稿須知:

一、本平台接受自然來稿,兼顧挖掘本地文學新星、培育潛力作者。

二、投稿以小說(故事)、散文、詩歌(含古體詩、散文詩)、文學評論為主,不違背政治内容,文字表達清新流暢,歡迎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作品。本平台編輯部對來稿有删改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

五、每月選一、二篇人氣獎(點選量300以上),獎金由當月平台收入而定,與紅包一起發放。

(謝謝您的閱讀 敬請點選新城文學 關注二維碼 不忘點贊與轉發喲再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