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瀚:城内大街旧事——再谈沭城东城门

城内大街旧事——

江瀚:城内大街旧事——再谈沭城东城门

再谈沭城东城门

江瀚

东城门是城内大街与城外东西南北交通要道连接的地段,城内大街里多是一些衙门机构和民居,而东城门外到东关大街才是真正的商业区,“白浪黄沙一线天,最繁华处是东关”,名闻淮北的巨商程震泰的程府就在城门口,其“九恒十八泰”店铺就设在这条东关太街上。

城门外是热闹非凡的商业街,东关口、骤马街、上寺庙、屠桥口、圩东门、鱼市口、染坊、槽坊、皮草行、三和公药店、牙科、粮行、矢河埃等构筑了城外商品流通的兴旺人气。

而连接沭河的内沭河小渡口多为外河驳载的零散货物。南来北往之商贾客旅从城门口舍舟上岸,船上卸下海带、鸟贼、马鲛鱼等黄海海货,东北贩来的多是皮货、人参、药材。而山东南下的则是黄梨、卤膏、秫苗。山西来的核桃、红枣、栗子和小米倍受富人喜爱。江南的绸缎、布匹、毛竹、楠木和大米也是融入沭阳人生活的必用品。

商人来沭多到东关大街洽淡生意和商品交易,晚上进城内到徐州人窦殿成开设的潼阳大旅社歇脚,到第一村饭店小酌,然后到潼阳浴室泡一把酣畅淋漓的热水澡。

四十年代,国民党政府拆去了年久失修断壁颓垣的老城墙,从此沭阳老城墙原貌只能成为老市民脑海中渐行渐远的记忆。

解放后,人民政府治理了水患,内沭河从此不再受洪水肆虐。五十年代,东城门外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钢混水泥桥新阳桥,代替了岌岌可危的旧木桥东兴桥,改变了东城门外的交通,而桥面上雕刻着的和平鸽寓意着人民从此过上和平安逸的生活。

东城门晓市1923年吴印咸在家乡拍摄

围绕着东城门口一带的服务业也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国营沭阳旅社,沭阳饭店也在东城门口对面建设起来,百货公司,纺织品商店,人民银行也应运而生,昔日的程府建筑成了邮电事业和沭阳招待所经营场所。

相应花木兰饭店、光荣旅社、三和公药店、新华书店、招待所、新阳书场、图书馆、文化馆、邮电局围绕东城门口的建成,形成了东城门口一带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文化圈,也是当初沭阳经济崛起的黄金地带。

当年东城门内外熙煕攘攘,老者卖早烟卷,自行车上卖报摊,麻花蒸糕摊,徐老先生在邮局门前刻私章摊,市民打开水的茶水铺,金连生的小人书屋,诱人食欲的乔氏熏烧摊,卖冰棍的吆喝声,还有弯弯曲曲四十多层通往沭河底挑水的石阶,儿时少年顽皮爬石工墙,早年的市井印象仍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人口越来越稠密,东城门口也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旧建筑不复存在,在人们视线中五十年代的国营沭阳旅社四层大楼,南北向的沭阳饭店早已成为历史。

程(震泰)府成了新的商业服务业场所,“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城内大街到东关大街成了人头攒动的商业街,南北贯通的新阳路更名上海路,延伸近二十里。狭窄的新阳桥变成了宽敞平坦的东兴桥,每天夕阳西斜,老城墙根下和东兴广场则围聚着一些老市民,嚓呱中无不感叹今昔城门口的翻天覆地变化,耳中不时阵阵传来的工鼓锣声,文化根脉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城门口仍是老沭城人脱口而出的老地名,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给老市民们亲切的印象。

江瀚:城内大街旧事——再谈沭城东城门

东兴广场工鼓锣雕塑2021年4月20日作者拍

城门口的印象不仅是昨天留给老沭城人的,也是今天人们不能忘怀的记忆,往事历历,有故事的东城门口留在人们脑海中太多太多。

江瀚:城内大街旧事——再谈沭城东城门

江瀚,江苏沭阳人。祖籍淮安。1954年生。1970年知青插队农村劳动。后任沭阳县电影公司副经理等职。八十年代学习文学创作和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作品散见各种报刊。

现为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沭阳文学研究会会员。

出版长篇有历史小说《穷途》《那年榴花红似火》等。

投稿须知:

一、本平台接受自然来稿,兼顾挖掘本地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

二、投稿以小说(故事)、散文、诗歌(含古体诗、散文诗)、文学评论为主,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欢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作品。本平台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五、每月选一、二篇人气奖(点击量300以上),奖金由当月平台收入而定,与红包一起发放。

(谢谢您的阅读 敬请点击新城文学 关注二维码 不忘点赞与转发哟再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