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最近追了两部悬疑情感剧,《华灯初上》和《最爱》,都达到了8分以上的好口碑。

但前者令人欣喜,后者令人迷惑。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哪里欣喜哪里迷惑,回头另说,但悬疑和女人碰撞在一起总是火花不错。

这俩仿佛是交相辉映的两个元素。

女人中和了悬疑硬冷的身段,使故事有了一些袅娜的脆弱感。

女性思维的神秘、复杂和悬疑也不谋而合。

悬疑题材,让这个最容易被写得苍白的物种,自然而然地有了谜团,有了故事,有了阅历。

之前总说30+女演员无戏可演。

后来又说没有适合30+女演员的角色。

再后来,市面上多了一些中年爱情、女性剧本,中年女演员在此中的发挥依旧束手束脚,罕见真正有魅力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能让30+女演员真正施展拳脚的角色?

一个最浅白的答案: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坏”不是恶,而是人生经历和选择没那么“正确”。

因为真正经历过生活的波诡云谲的人,到了而立年龄,是已经很难以“正确”去要求他人和自己的。

《华灯初上》里,林心如演的萝丝妈妈够“坏”,连监狱都蹲了几年。

但杨谨华的苏妈妈比有前科的萝丝妈妈,还要更坏。

所以对女演员来说,苏也比萝丝,有更多发挥空间。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更具体的说,是欲念和城府。

萝丝的欲念也重,但更多的是情执。她是爱恨都强烈的人。

和江瀚(苏和萝丝共抢的文艺渣男)相识第一次唱的歌,她连曲号都记得。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得知好姐妹苏和江瀚有一腿,她问杨祐宁演的警察——

往死里打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萝丝也狠,但狠得直来直往,铁骨铮铮,嫉恶如仇,很有些侠女做派。

因此不算可怕,甚至还有些可爱。

店里小姐被客人欺负,拿冰块丢进衣服,说手滑。

萝丝妈妈过去泼一杯酒,也说:对不起,手滑。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店里缺人,小姐搞事,拿辞职威胁。

萝丝妈妈双手抱臂:你以为我不敢啊?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但苏妈妈不是。

苏妈妈的狠和欲,更蜿蜒、扭曲。

剧中处处有苏和萝丝处事的对比。

最明显的一处——

店里小姐阿季赌博借钱,债主来店闹事。

萝丝上来就打直球报警威胁,表示没在怕。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苏后脚赶来,一开口,话里弯弯绕就多了。

她搬出的不是警察,是混混顶头上司和集团老板。

两个名字摆上台,混混瞬间酒醒。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给完威吓,再是协商,讲道理。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最后向前一步,卖个人情,给足对方台阶下。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一吓二谈三给甜头,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苏和萝丝都是能拿主意的人,但萝丝是暴烈,苏是老辣。

因此萝丝尚且能做男人眼里的可爱女人,但苏不是,苏只有可怕和可悲。

可怕是因为苏更狠,可悲是因为苏内里的格局并没有外表那么大。

所以萝丝的人物层次感比不过苏。

《华灯初上》大旨谈爱恨情仇,萝丝的欲念是爱恨,但苏的欲念是被爱恨包装的胜负欲。

苏本质好斗,哪怕她比萝丝看起来收敛沉稳。

爱情她要斗。

看似体面大气的她,最不懂成人之美,多少有点抢男人的癖。

手下小姐的男人要抢,至亲姐妹的男人,纠结再三也要抢。苏喜欢别人东西,因为她喜欢赢。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友情她也要斗。

手下的小姐花子(刘品言 饰)被过去的嫖客强暴,她直接给了一笔钱遣散。

明面上是想让花子逃离是非地,实则不过是因为好姐妹萝丝一句“花子是我的朋友”吃了醋。苏自认主导地位不容侵犯。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萝丝和苏的区别在,萝丝的本质更接近健康合理的一般人性。

她在恨里去找释然。苏睡了她的男人,有小姐故意告发苏偷吃,萝丝警告小姐别搞事——你挑拨也要看对象。

恨是萝丝的表象。

而苏是颠倒的,她伪装释然去包裹恨,最后恨意愈浓。

看到萝丝和江瀚亲密,她背影优雅地摔碎了一个酒杯,如果不看到她颤抖的眉头,没人发现得了她扭曲的恨意。

体面是苏的表象。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表象和本性反差越大的人,人格的稳定性越不高,因为伪装是一种内耗。

因此把强大体面的苏妈妈一层层剥开,到了剧集最后,她慢慢露出了促狭虚弱的一面。

渣男江瀚把萝丝和苏两个人看得一清二楚——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苏爱藏,她强大的方式,是把她格局小的地方悉数藏好。

因此当她露出妒忌、执念、慌张时,就有种歇斯底里的人格割裂感。

萝丝和苏都有一场被江瀚分手的戏。

同样的情景,小辣椒萝丝反而姿态体面,留了个“野性,有生命力”的好名。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而最擅长体面的苏,手却分得卑微难看。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罗雨侬即萝丝

萝丝不藏,她所有的执念和妒念,都能以她罗雨侬的方式任性表达。

她总能轻易与自己的虚弱与恶和解。

但苏不行。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但就角色观赏度来说。

可悲女人苏比可爱女人萝丝,却有戏得多。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萝丝和苏的镜像对比,恰是《华灯初上》写女人写好了的地方。

萝丝和苏都是“过去很多”的熟女,但她们的处事手腕不同,强大处不同,漏洞也不同。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华灯初上》正是把熟女们的“坏”,细致划分了出来。

苏体面大气,手腕厉害,其实内里虚弱;萝丝锋芒外显,但爆脾气后是任性自我,须有人帮她兜底,不然就是四处得罪。

兜底人曾经是苏,后来是杨祐宁演的警察。

《华灯初上》这种对熟女性格的细致划分,使人深感,影视剧写熟女的“坏”,她们的欲念和城府,真的不能只靠台词、氛围、妆容。

比如文章开头吐槽的《最爱》。

坦白说,《最爱》这部剧,多少人是冲着预告片里女主雨天被警察带走那一幕骗去看的。

且看女主乌发红唇,玉指沾血,神情冰冷,伸手去抚头发,不经意抹了一额角的红。

任谁看了,不自动脑补她黑玫瑰的内在。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而结果,女主真的就是,黑玫瑰了个氛围。

她的人设是,top药企社长+学生时代就背负攸关人命的秘密。

如此生存背景下,她竟然长成了一杯至纯至净的白开水,身边有妈妈、弟弟,加上喜欢她的两个男人,默默守护着她纯净的信念。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不怕直说,《最爱》是一部挺有欺骗性的作品。

女主本该是少女时期身负命案,与命运不公斡旋十几年,为保护自己和家人不择手段,充满魅力的强大女主。

但《最爱》以此为卖相,讲了一个中年小白花的偶像剧。

被编剧保护得太好的中年女性角色,难有人物魅力。

有人说《华灯初上》拉胯,众恶女你争我夺,为的不过是一群渣男。

《华灯初上》的确不是一个大女主的故事。

但是个把女人写好了的故事。

什么叫把女人写好了的故事?

不是看编剧愿不愿意给女主高智商和超前观念。

而是看编剧愿不愿意把她赤条条丢进戏里,让她独立面对世界。

在残酷社会中,人能够被激发出自立的潜能, 角色也应是。

这样的思路能诞生出很多精彩的角色。

苏是《华灯初上》里最精彩的角色,第二精彩的,我推花子(刘品言 饰)。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花子其实就是中年傻白甜们,脱离编剧的温室,进入残酷世界后真正会呈现出来的样子。

花子原生个性单纯怯懦,在偶像剧本里她是惹人怜的大女主,但在真实世界,这种人是谁都能捏一把的软柿子。

于是花子为了生存,自然滑落至最下策的选择:进娼寮。

又被前男友家暴,被逼无奈捅了他一刀入狱。

编剧对这个中年傻白甜下笔毫不客气。

让花子在大雨天,在准男友眼皮底子下,被过去的嫖客抓上面包车掳走。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最无力的是,这位准男友还是个警察。

他追了一路,也无力回天,只有事后捶胸顿足的份。

最绝望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追不上你的绝望。

花子被凌辱后,被直接丢下车,倒在雨水泥泞的野外公路上。

但她是要自己爬起来,把高跟鞋捡起来,再自己想办法打车回去的。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这么狠的笔触,才能诞生出一个合理的花子。

一个有过阅历的30+傻白甜。

被生活欺侮过的傻白甜,是不会像偶像剧里那样身姿轻盈脚步甜软的。

而是像花子一样,懂得要活得唯诺一点,遇事绕道,规避冲突,明哲保身。

一个细节。

试衣间里花子听见化妆室在争吵,赶紧探头出来,恳请两人让自己走了再吵。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知道得越多,危险越多。

这是一种和世界、和自己相处了30多年,悟出的菜鸡生存之道。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最爱》女主失败的地方,不仅在于她不够坏。

还在于,她的善良,也根本不动人。

这是很多女主角的通病。

《最爱》的女主,本是一个在谎言中不安地求生的角色,结果被她一直以来的保护者携手抹灭。

而她,在她的保护者们为她创造的乌托邦里,实现她宏大的,研发药物的济世梦。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她的善良,本身就是一种不面临选择的必然。

虚浮而不珍贵。

回过头来说。

30+女性可以有善良吗?

当然可以。

可熟女的善良,可以打动人心的,已经不是那种永远可以坚定地选择人间大义损人利己的善良。

而是明明自身难保,本决定彻底自私,但咬咬牙一闭眼,还是选择了善良的做法。

举个很古早的例子,《下一站幸福》里,女主慕橙的后妈,小阿姨。

小阿姨是一个一辈子靠嫁男人谋生,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女人。

慕橙的爸爸出车祸死后,家里彻底破败,小阿姨本想在巴士上丢掉慕橙这个拖油瓶,另寻好人家。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但慕橙醒来后一路追下车,对她说:我不要洋娃娃,我要小阿姨。

小阿姨愕然半晌,便决定拉扯着这个拖油瓶过,直到她成人都没丢弃过她。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所以,真正打动人的善,不是攀比谁的善良更纯粹更宏大。

而是看,谁的善良属于稀缺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华灯初上》里,女性之间的相互怜惜帮助,格外动人。

哪怕其中夹杂着妒念和算计。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因为《华灯初上》主角生活的主场,是风月场,是雌竞意识极高的一种生存背景。

因此,女性之间愿意跨越竞争和妒念相互照顾,更显得难能可贵。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女人不坏,观众不爱,国内中年女演员的出路原来是演坏女人

中年女主角们,大可以“坏”一点。

就算善良,也不必心无杂念。

只不过,当我们还需要用“全员恶人”“坏女人”的标签,去形容一群因为经历生活泥淖,而变得有心机心眼,有城府怨恨的女人们时。

或者,中年女演员们想演上好角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