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 四月十二去趕會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 四月十二去趕會

(沭城人民路擺滿了攤位)

城内大街舊事

四月十二去趕會

江 瀚

今年5月12日是農曆4月12日,是往年沭陽傳統的廟會日子。

少年時我印象最深就是毎年的四月十二交流大會。

沭城廟會興于明清時,盛于民國年間。廟會之日,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沭城 ,進昭德寺、紫陽觀、文昌閣、聖福寺等廟宇祭神拜佛,求子許願,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

沭城的廟會是農曆四月十二日,人們除了去廟裡燒香外,還要到東關騾馬街挑選騾馬牛驢等牲畜,準備夏收夏種,當時的民國知事便将廟會集市設在騾馬街,故稱騾馬會。

五六十年代後,宗教信仰人少,廟宇也就香客見少車馬稀了。因處于計劃經濟時期,為活躍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城鄉物資交流,四月十二日的廟會遂改為城鄉物資交流大會。

四裡八鄉的老百姓紛紛來趕會,十裡空巷,遠遠望去,東關到西關,熙熙攘攘,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尤其是那些商販,早早就在指定街道兩旁搭起帳篷和攤位,擺放各種物資,吆喝聲此起彼落,都想借機賣個好價錢。

熱鬧非凡的市景猶如一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再現。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 四月十二去趕會

縣城中心大花園(原人民醫院門前)人頭攢動

物資交流大會一般為三天,即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主要有商品買賣、農具銷售、清倉物資處理、牲畜交易、農産品交流和各種文藝演出。

物資匮乏的年代裡,乘物資交流大會期間買到人們需要的價廉物美的商品,成了大家的奢想。于是乎不論男女老少,坐車的、騎車的、步行的都往沭城趕,買不買到便宜貨無所謂,圖去湊個熱鬧。

賣到賣不到好價錢是做生意的人想法,他們不遠百裡,車推肩挑,

從臨沂、郯城、東海、新沂、灌雲、灌南、淮陰等地趕來,搶先找塊好地段擺攤設位。

那些鐵匠、木匠們早早就把農具打造好了,便于在物資交流會上銷售,農忙将至,這些農具不愁沒銷路。象木銑、掃帚、芭鬥、攤木、木杈樣樣齊全。

舊貨市場人最多,大家争先恐後搶購清倉物資,淘個巧貨。這些清倉商品大都是百貨公司或供銷社庫房積壓商品,多少有些瑕疵,打個折賣,老百姓圖個便宜。

買不到便宜貨,挑些必需品是應當的,你看那些趕會婦女,從人群中擠出來,手中總是拿着毛巾、汗衫、襪子、枕席、塑膠鞋之類小商品;姑娘們則是挑選一兩塊花布,回去做件夏天穿的單衣,再買塊香皂、牙膏牙刷什麼的。

最興奮的要數孩子們,山東老侉别出心裁,迢迢百裡推車而來,地攤上總是擺滿形式多樣的木制玩具,吸引衆多孩子們圍觀。見到别的孩子買上一件好玩的玩具,其他孩子心中羨慕不已,總是纏着大人要。要是大人通情達理,也就買上一兩件玩具滿足下孩子。要是有人囊中羞澀,這任性的孩子免不了挨上一頓揍。

聚集男人的地方是書場,大家來趕會沒錢買東西,腳也就不想轉了,到書場來一屁股坐下,聽聽淮海鼓鑼《楊家将》過把瘾,四、五個臨時書場相近咫尺,鑼聲陣陣相聞,說書人趕個熱鬧人氣,各顯神通拿出說書本領來吸引衆人,拿簽的人在聽衆中穿來穿去最忙碌。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 四月十二去趕會

鼓鑼聲聲吸引趕會群衆聚集聽書

外地來的小戲班也露出一手,有郯城洋琴、東海呂劇、沭陽淮海戲、臨沂雜技、徐州魔術、海州耍猴、濟南拉大洋片一一吸引觀衆,形式多樣的藝術表演,有點讓觀衆目不瑕接,恨無分身之術。

如果說趕會來湊個熱鬧,還有青年男女選擇這個時機來看對象,成不成是另一回事,到飯店請媒人大吃一嘴則很有必要,當天所有飯店幾乎都高朋滿座,猜拳行令,一個個喝的酒酣耳熱。

生産隊時一年中360天要上工,唯獨逢會這天放天假,讓老百姓趕會買把鐮刀,買頂鬥篷收麥子,情有可原。

三流九等都進城趕會了,那小蟊賊也坐不住了,進城去湊個熱鬧,哪裡人多往哪裡鑽,得手者沾沾自喜,失手者被便衣公安抓住,當衆丢人,垂頭喪氣,自歎悔氣。

上班的職工身在班上心在外,外面熱鬧非凡,辦公室坐不住了,大家總會借個理由溜上街。鄉下親戚進城來趕會,借機與城裡人見見面,款待一頓是人之常情,我還得抓緊去買菜。不怕都來齊,就怕親戚一個一個先後到。

遇到這種情況,幹脆稱它一大摞烤牌,燒幾個菜,誰到誰吃,來個流水席。不能保證吃好,但求來者吃飽,否則,親戚回家會罵城裡人甲氣鬼。

農曆四月十二會都在小滿節氣前後,也就是麥收前,天氣說變就變,午後烏雲滾滾而來,雷聲隆隆,吓得趕會的人紛紛下集回家,誰也不想被淋成落湯雞。操蛋的天攪了商機,做生意人會抓住下雨前最後時間低價抛售。不怕下雨心不慌的人乘機撿到便宜。

不用通知,老百姓到時會來趕會,因為四月十二是老百姓的會。如果說那些年老百姓趕會是來買東西,不如說是老百姓有錢沒錢來湊個熱鬧。

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各種商品應有盡有,趕會的人越來越少,舉辦四月十二交流大會也就沒有現實意義了。出于各種因素考慮,相關部門也就輕視冷淡了這交流會,連年改動逢會地點,讓老百姓多跑不少冤枉路。

老百姓兜裡有錢了,他要去消費,他要去趕會圖個熱鬧,四月十二交流大會是老百姓心中的會,既是撬動經濟的杠杆和契機,也是拉動消費的商機。狹義上認為四月十二是經濟方面的交流,實質上是一次地方民間人文大聚會。其影響力不亞于在央視做一次廣告。

我個人認為,相關部門就應該變薄情為多情,借機迎合這難得契機,譬如:舉行一次鄉鎮民間文藝彙演、街頭演出、舉辦農民運動會、體育比賽、開發區招工洽談會、青年男女相親會、進廟和教堂祭拜祈禱、組織農民進城看沭陽、鄉間農民進城走親戚等豐富多彩活動,推動和彰顯節日文化内涵,着實讓四月十二火一把,成為文化搭台貿易唱戲的民間經濟文化大盛會。

話又說回來,這2022年疫情期間,出于防控疫情着想,四月十二會還是不舉辦為好。

四月十二會,那些人、那個時代、那個盛會,仿佛離我們遠去,但又恍惚近在咫尺。

江瀚:城内大街舊事 四月十二去趕會

江瀚,沭陽人,祖籍淮安。八十年代學習文學創作和地方曆史文化研究,作品散見各種報刋。現為宿遷市曆史文化研究會理事,宿遷市作家協會會員,沭陽縣文學研究會會員。

出版長篇有曆史小說《窮途》。

投稿須知:

一、本平台接受自然來稿,兼顧挖掘本地文學新星、培育潛力作者。

二、投稿以小說(故事)、散文、詩歌(含古體詩、散文詩)、文學評論為主,不違背政治内容,文字表達清新流暢,歡迎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作品。本平台編輯部對來稿有删改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

五、每月選一、二篇人氣獎(點選量300以上),獎金由當月平台收入而定,與紅包一起發放。

(謝謝您的閱讀 敬請點選新城文學 關注二維碼 不忘點贊與轉發喲再謝!

(圖檔選自網絡 如果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