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的天才兒子》,報道了“天才”翻譯家金曉宇和他父親金性勇的真實人生,引發全網關注。

金曉宇少年時和父親的合影
金曉宇幼年不幸眼部殘疾,後來又确診為躁郁症患者,翻譯就是他和命運抗争的唯一武器。這個殘酷而溫柔的故事,讓全網讀者都無之不動容,電話瞬間打爆了金曉宇家,國内二十幾家媒體來電聯系采訪,至少有七家影視公司表示想拍攝這個被稱作“杭州版《美麗心靈》”的故事。
■ 最新消息:昨日,金曉宇85歲父親金性勇老人告訴我們:小宇已經出院回家,等待已久的《本雅明書信集》樣書也已收到,預計下月上市。目前他正在全力翻譯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拱廊計劃》。老人感謝了大家的關心,但也婉拒了所有物質幫助。
杭州版《美麗心靈》引發全網關注
這是一個伴随着巨大苦難與奇迹的真實故事。這是“傾聽”欄目20多年來,接到的第一個從殡儀館打來的電話:“你們能不能寫我兒子的故事?我兒子是天才,他現在精神病院,他媽媽今天剛走了。”
昨日,我們在杭州日報“傾聽·人生”欄目、本報官方微信頭條、微網誌、新聞用戶端上發表的“我們的天才兒子”一文,全網刷屏了!
截至目前,杭州日報官方微信閱讀量近200萬,官方微網誌閱讀量近500萬。我們收到了近5000網友留言評論,他們每一個人留下了對金性勇老人一家最真摯的祝福:
新京報、北京青年報、澎湃新聞、騰訊新聞……國内二十幾家媒體來電聯系采訪,至少有七家影視公司表示想拍攝這個被稱作“杭州版《美麗心靈》”的故事。
每一個新聞爆款背後折射的都是此時此地的世道人心。《我們的天才兒子》作者葉全新是“傾聽”欄目的資深作者,寫過很多“傾聽”的故事。但這一次,她說,她寫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生命,“一個如此弱小又如此強大的生命。”
這個殘酷而溫柔的故事,已經不能用感人來形容,讀者說“看這個故事前請準備好紙巾”。雖然素不相識,但關于愛,關于不幸,關于救贖,這些人類的情感是彼此相通的。
“我們現在真的不需要這些(物質)幫助”
對許多人關心的生活問題,金老一一答複
昨天,金性勇老人家裡電話一直在響。記者白天打了好幾次,都是忙音。
聯系上之後,我們告訴金老,有很多讀者流着眼淚看完他們的故事,也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士願意提供無償幫助,有想給這個家做老房子改造的,“地暖、防滑都安排上”,有想送小宇一台新電腦的,有介紹精神科名醫、提供躁郁症醫療幫助的,有想上門探望、送點年貨的,還有願意長期資助捐款的。
金性勇老人在電話裡回應,“我們現在真的不需要這些(物質)幫助,謝謝大家的關心!”
小宇的中學同學和班主任也輾轉來聯系,想看看失聯已久的老同學。金老說,“歡迎大家有空來家裡坐坐、聊聊,但希望是春節後吧,節前家裡實在有點忙。”
故事的見報,對老人來說更像是完成了一樁盤桓已久的心願。“我把心裡話說出來,小宇看了報道,也接受了。因為有些話當着小宇的面,以前不敢講。”
父親懸念兒子的心放下了,這比所有金錢和物質報償都來得無價!
對許多人關心的生活問題,金老一一答複:
小宇的醫保和養老保險一直在交,到了退休年齡就能拿到養老金;
殘聯也有托養中心,已經辦好手續,但現在不想去。
“一是小宇去了後,他孤單,我也孤單。他在家裡,我們兩個人還能相依為命。二是等我老了做不動了,到時候我再到養老院去,他再去(托養中心)也可以。現在我們兩個人不要分開。”
一個老派的知識分子,仍維持着優雅的自尊。
現在最需要的是平靜的生活
細水長流的關懷
好消息是,小宇已經出院回家,等待已久的《本雅明書信集》樣書也已收到,預計下月上市。目前他正在全力翻譯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拱廊計劃》。
兒子的翻譯事業,無疑就是這個兩人家庭的命根。讀了我們的報道,翻譯界、出版界都震驚了。
小宇第一本譯作《船熱》的責編芮逸敏,出國多年,看到報道後發來短信,讓這對父子“十分開心”。
還有出版社向小宇伸出橄榄枝,表示願意合作。杭州市翻譯協會也邀請小宇入會,願意為他舉辦翻譯作品展。
很多讀過金曉宇譯作的翻譯同行、出版同仁都紛紛轉發,并細緻地表達内心的驚和敬:
“天啊,讀《和語言漫步的日記》的時候我還一直跟朋友說很佩服,起碼要掌握德日中三門語言才能譯這本書。”
“沒想過多和田葉子小說的譯者背後是這樣的故事。”
“原來都是他翻的,贊美!太不容易了。”
“他翻譯的《船熱》和《誘惑者》都讀過。班維爾的文字美而複雜,很難翻譯。譯者真的好厲害又好可惜!”
更多的留言
是看了報道後的網友
給小宇的祝福:
“金曉宇,加油,相信你會看得見。雙親或許會離去,苦樂也會随風散。但文字會記住你,書本上永遠有你的注腳。加油啊這位譯者。”
從昨天開始,豆瓣上小宇翻譯的作品
标記“想讀”的人數顯著上升
書店裡,小宇的譯著被重新翻了出來擺台
而他的翻譯處女作《船熱》在網上爆火
喧嚣也迎面而來。這樣的留言更顯得珍貴
“巨大的苦難之下,也希望這個世界,能給小宇不打擾的溫柔。”
是的,金老和小宇現在最需要的是平靜的生活,細水長流的關懷。考慮到小宇的身體情況,大家盡量不打擾。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給人留下的隻能是傷痛。
是以,《我們的天才兒子》的讀者們,不妨把你們的愛藏得深一點,久一點,讓這個悲傷而又幸運的故事有一個最好的結局。
金曉宇少年時的家庭合影
采訪手記
《我們的天才兒子》一文有一種無法描述的氣質,是一種曆經磨難後的小心翼翼,劫後重生的堅韌與愛。
金性勇老人說出兒子金曉宇的故事,是希望兒子與病魔相處、鬥争中所做的大量翻譯工作,能夠得到更多喜歡讀書的朋友關注,得到翻譯界組織和同行的關愛,獲得社會認可。
這是一位父親唯一與最後的心願。
感謝作者葉全新,她用敏銳的文字,沉潛的情懷,記錄下這次極其忘懷、席卷其中的采訪經曆,是為“傾聽者手記”。
“接受這個采訪任務時,我第一個念頭是,《傾聽·人生》版面創刊二十多年了,這可能是第一個從殡儀館打給報社的電話。 ”
2021年一個陰暗的冬日,我找到了杭州金性勇老人的家,當日離他老伴去世還不到一周。
11月11日上午,外面那個世界正在進入又一個瘋狂的“雙11”購物節,85歲的金性勇打進了《杭州日報》副刊編輯部電話,要求傾聽他的人生故事。
接受這個采訪任務時,我第一個念頭是,“傾聽·人生”版面創刊二十多年了,這可能是第一個從殡儀館打給報社的電話。
他是誰?
接着我就走進了這個“悲慘世界”。你在《我們的天才兒子》中可能已經看到了一些描述,但這個家的老舊、破損和暗藏其中的混亂氣息,遠不是你能想像的。當我站在找不到桌椅可以坐下的房間,我明白自己所處的地方完全不在21世紀的當下,不在今天,不在此刻。
這裡是過去與未來的某個入口,是某種絕望與無奈的總和。
一切都在這裡,從未離開。
“采訪中我明白了所處的位置,我正坐在金性勇妻子的床邊。幾天前她還躺在這裡。 ”
“你看這裡行嗎?這上面可以寫字。房間燈光太暗吧?我接上台燈,有,有的,有台燈……”
對,你看過文章,但你沒看見,那個有後門的房間,有一塊用木闆臨時搭的“桌子”,桌後放着一隻四腳不穩的方凳。我與金性勇老人從早到黑面對面(除了外出午餐),他坐在對面靠牆一張說不出顔色的沙發上。
我的身後是一張七十年代樣式的書櫥,堆放着破盒子衣服各種雜物,還有幾格密集又橫七豎八的書籍。我左手邊與後門之間有一塊長型空地,
采訪中我明白了所處的位置,我正坐在金性勇妻子的床邊。幾天前她還躺在這裡。
“毫無辦法。”腦子裡發出轟的一聲。
那塊擺放了一盞白色台燈,光圈下是我的記錄本、水筆、一瓶礦泉水的長條木闆,上午我還不知道這個“桌面”下是什麼。而那天,金性勇的老伴、金曉宇的媽媽,她肯定同樣也在打量,這塊木闆為什麼會架在她的縫紉機上……
下午了,有一抹斜陽照進暗沉的房子一角。金性勇正在說:小宇從來不碰媽媽的縫紉機,即使多年不用。“縫紉機在哪裡?”“就在你這裡呀,就是你的桌子。”
“毫無辦法。”腦子裡發出轟的一聲。我開始一邊審視木闆下面鐵鏽斑斑的機腳架,一邊想起中午扶着金老出門,發現他的腳步不是步行,是移行,一寸寸交替前移,“你的腿一直是這樣嗎?”
“不是的,之前好好的。”他說,老伴走之前,走路完全正常。我默然,忽然又聽他低聲說“毫無辦法”,那天我聽他重複過好幾次。
“我在流淚,我彎下身時在哭,我站起來上衛生間在哭,我記錄時,筆也在哭…… ”
我彎下身用手撫摸冰冷的機架,“毫無辦法”。可是它還在,媽媽踩着這機子像一支搖籃曲,媽媽做衣希望她的孩子溫暖,小宇喜歡媽媽做衣,小宇不砸它;爸爸給他買了電腦,小宇喜歡,小宇不砸它……
我在流淚,我彎下身時在哭,我站起來上衛生間在哭,我記錄時,筆也在哭……
20世紀初,美國女作家弗蘭納裡·奧康納說過這樣的話:“活着的時候害病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我想沒有這類經曆的人錯過了上帝的一個恩賜。”
要有怎樣的生存經曆,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人類一直在與“毫無辦法”的生存經曆共存,這位年近百歲的金氏老人,20世紀60年代的進階知識分子,他的家庭遭遇了“雙相情感障礙” 和“阿爾茨海默症”兩種至今讓人類束手的精神類疾病。這樣的生存經曆逼迫他們頑強掙紮,與“毫無辦法”的人生拼搏自救。
他們三個人,都做到了。
電影《沙丘》的11090年(也許記錯了,就是未來吧),生存在外星沙漠下面的弗雷曼人說——人類生命的奧秘并不是要解決問題,隻是要去面對你的經曆。
那就像金曉宇那樣,勇敢地去經曆吧。
他用七百萬字搭建了一個屬于很多人的世界,他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場景中。
我還沒有看到過小宇,我好想抱抱他,對他說:謝謝你,新年好。
2022年元月15日于杭州
讀者評論摘選
西溪山人:金老先生是位了不起的父親、丈夫。感謝作者為我們講述一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普通人家”。
海之藍:媽媽會保佑你,小宇一定會好起來,加油讓人心疼的孩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楊藻:一定要買曉宇的新作看看!小宇你真棒!你的父母也很棒!
無聊人:世上從此多了一個人知道、記住金曉宇,還有他偉大的父親母親。今年也當爸爸了,真的感同身受,不容易的一家,緻敬!
張建青:看着那背影,酷似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述,禁不住淚如雨下!為孩子,為父親,為母親。
金餅餅LEE:原來是他啊!!我喜歡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元素》,《安迪沃霍爾日記》,《十首歌裡的搖滾史》出自他!非常感謝!我也等《本雅明書信集》的到來,我會送給身邊每一位喜歡本雅明的朋友一本。
圓圓狗頭:啊,原來是翻譯《絲綢之路紀行》的老師。這本書專用語極多,當時還感歎譯者一定下了很大功夫。
vanilla味兒的piggy:前些天在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元素》,那麼精準而富有情感魅力的譯文…沒想到譯者與他的家人背後竟有這樣一段故事。
呂:看哭了好幾次,明白了什麼叫相依為命。小宇雖然精神有些問題,但是得到了父母滿滿的愛。祝福小宇早日康複,越來越好!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