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身為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的人生用傳奇來形容并不為過。這樣一個男人,從籍籍無名的小輩成長為一國皇帝,除了強大的實力外,最重要的就是過人的智商和情商。隻是,那些同他共患難的功臣們至死才知,他們一直以來追随着的皇帝,并不适合共富貴。無數人臣被殘忍殺害,引起好一陣的腥風血雨。
當年就有過這樣一個傳聞,朱元璋特地邀請老臣們參加宴會,其中就包括劉伯溫。劉伯溫甚是智慧,他将龍袍一角悄悄壓在身下,沒想到這個舉動最後竟救了自己一命!那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朱元璋此次舉辦宴會的真實目的有多恐怖?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情。
朱元璋的成長史
先來了解一下朱元璋小時候經曆的諸多風雨。中國古代有很奇怪的現象,越是貧窮的家庭子嗣數量反而越多,子孫後代無窮盡也。朱元璋家中正是如此,父母沒文化,生孩子隻能按照月曆取名,到了一朱元璋時剛好日子處重八,二老便直接取名朱重八。出身普通老農家庭的他,從小便感受到了世态炎涼,家裡沒錢供他念書,很早就讓他去外面做學徒賺錢,一來二去的錢沒賺多少,卻被欺負的委屈往肚裡吞。
實在沒辦法,朱元璋跑去投靠老友湯和,湯和當時正在郭子興下方工作,靠着這層關系朱元璋在事業上逐漸發展起來了。不得不說,朱元璋看人眼色的能力屬實高,早年吃過如此之多的酸苦。鍛煉了這一身本領,也算因禍得福。
後來郭子興于戰争中死去,朱元璋順勢崛起,多年積累下來的人脈幫助他穩定了在軍中的地位,一步一步地竟然真的建立起新王朝。在此之前,朱元璋迎娶賢德的馬氏,此女子成為他人生道路中最大的心靈依靠,可以說,沒有馬氏便沒有朱元璋輝煌的成就。
明朝建立,朱元璋變臉
1370年,這一年明王朝正式建立。為表彰那些跟從自己走南闖北的大臣,朱元璋給他們分封為公爵等榮譽,一時間風光無兩。以往皇帝和這些人的情誼都很深重,稱帝之後,他也毫不吝啬将宮中皇子公主和大臣子女結為良緣。一層又一層的關系加持起來了,本以為他們的關系會越來越融洽,明王朝百廢待興的局勢會很快度過。卻不曾想,一切都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着!
這些大臣們從疲憊的戰争生活突然轉換成富貴驕奢的生活環境,加上皇帝給予榮譽無數,免死金牌加身。如此一來,他們開始驕縱起來,甚至做出危害人們生活的事情,如何不讓人心寒呢?不過這些人一直以來都依仗免死金牌,皇帝就算在看不慣也會看在金牌面子容忍一步。随着時間的推移,大臣們依賴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橫行無阻,朱元璋終于爆發了。
朱元璋讓人建造一座慶功樓,專門宴請那些功績卓越的人物。這次他特地邀請手頭握有重兵之人,準備來一場鴻門宴。一衆大臣們應允參加,他們穿着盛裝激動地來到了現場,看着桌面上滿是山珍海味,躍躍欲試。大臣們絲毫沒有危機意識,他們在皇帝的授意下痛快吃起來,酒勁上頭更是不将皇帝放在眼裡地吟唱着。朱元璋也沒生氣,趁着這股子熱鬧勁兒順從他們,這下場面更加精彩起來了。
劉伯溫随行關注朱元璋
和在場大臣們不同,劉伯溫整個過程正襟危坐,他有意無意間後邊放置在朱元璋處,觀察他的一舉一動。為更好地了解朱元璋的行動,劉伯溫悄悄将他的龍袍壓在身下,然後順應附和,并無任何不妥。看着面前的大臣們,朱元璋眼神波動幅度極大,回憶起曾經以往一同經曆過的路程,他與這些人的關系竟會變化至此,心中甚是感歎。
喝了一點酒,朱元璋在下人的攙扶下離開了慶功殿。劉伯溫立刻驚醒,他悄摸從後門處離開,順利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而就在他前腳離開不多久,宴會處的大門便被有心之人緊緊鎖住,可憐了裡面沉浸在美酒佳肴中的大臣們,還沒意識到掉入陷阱了。外面的火勢越來越大,這時,終于有人開始清醒,他們瘋狂捶打門希望得以逃生。大門緊鎖哪還有他們獲生的機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裡面聲音越來越小直至被淹沒。
大臣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戎馬一生換來的榮耀,竟會以這種方式終結。朱元璋也用實力證明,和他可共患難卻無法共富貴。而這場災難中唯一的幸存者劉伯溫,也不禁為自己捏了一把汗。當初他意識到朱元璋本心不純,卻沒想到他竟如此陰狠手段,這也就導緻劉伯溫和皇帝心離,不多年後便退居幕後,以病死結局告終。
有人說,劉伯溫的死和朱元璋脫不開幹系,皇帝遠在廟堂之高卻依舊猜忌劉伯溫,便讓胡惟庸設計害死了他。也有人說,劉伯溫乃不是天才,暗渎玄理之道,順應天命去了天上!不論怎樣,他和皇帝離心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結語
這場大火,将朱元璋最後的良心給吞沒了去,大火中被燒死的大臣們,也讓餘下的忠臣良将惶恐不已。衆人皆知朱元璋的心狠手辣,自此往後,朝中局勢變得越發詭異,衆臣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到未來命運。不過客觀地說,朱元璋慶功宴“無意”暗害諸多朝臣,确實解決了他的困擾,并控制住局勢。但陰狠手段終究不是解決方法,這也是導緻朱元璋名聲下跌的重要原因。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