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28年前,也就是1994年,在這年的某一天,陳雲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來信者是林的女兒,陳雲接過信之後,立馬将信拆開來看。收到林女兒的來信,陳雲是很高興的,他認認真真地閱讀了信的内容,而臉色也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陳雲

看完信之後,陳雲不知想到了些什麼,立馬給自己的老戰友老部下洪學智打了個電話,讓他趕緊來自己家一趟。雖然洪學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聽到陳雲急切的聲音,也來不及多想,風塵仆仆地前往陳雲那裡。

林的女兒的來信到底說了什麼,使得陳雲這麼着急?陳雲又為什麼一定要讓洪學智趕快來自己家中?

北京洪學智家中,一陣急切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洪學智趕忙拿起電話,剛接上就聽見老同志陳雲的聲音。陳雲急切地讓洪學智趕緊來一趟上海,說有要事同他商量。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洪學智

在洪學智的印象中,陳雲很少會有這樣急切的時候,難道是遇到什麼事嗎?洪學智心裡這樣想着,便将心中的疑問給說了出來,陳雲沒有多說,隻說要當面和他說。于是,洪學智便沒有再問,很快就坐上了飛機,從北京飛到上海。

另一邊正在上海家中等待洪學智到來的陳雲,再一次看起了放在桌面上的信,來信人是林的女兒,她在信中寫道,因為種種原因,四野戰史還沒有寫好,平津戰役的紀念館也沒有建起來。

了解到陳雲曾主持編纂過《遼沈決戰》一書,并且現在也一直非常關心革命傳統教育,便希望他能夠幫助推進寫成四野戰史,以及平津戰役紀念館的建成。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陳雲第一次看完信後,非常重視,一方面是因為其他幾支野戰軍的戰史都有了動靜,不是已經出版,就是正在編寫;另一方面在于,四野一直是一支兵力強悍的軍隊,在解放戰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對解放戰争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中,有兩大戰役: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都是四野發動并參與的。

而在建國之後發生的抗美援朝戰争中,首批入朝作戰的6個軍裡,有5個出自四野:38軍、39軍、40軍、42軍和50軍,參戰的部隊屬四野最多。在北韓戰場上,大部分的惡仗和硬仗,也都是四野部隊打的,由此可見,四野是當之無愧的鐵血雄師。

但是現在四野戰史的編寫卻沒什麼動靜,這不僅是我軍軍史的損失,也是世界軍史的損失,這樣的部隊,就應該榜上有名。于是陳雲在看完信之後,立刻決定推進這件事。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一般來說,編寫戰史工作量都比較大,單憑陳雲一人主持難度有點大,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讓洪學智,來負責上司四野的編纂工作。至于為什麼選中洪學智,原因有兩條:

原因之一是,洪學智和陳雲曾經共事過,陳雲知道洪學智有能力。那是在1945年9月23日,當時洪學智剛一腳踏進師部,黃克誠就對他說:中央指令我三師進軍東北。對此,洪學智并不感到意外。

抗日戰争結束之後,東北就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地方,一是東北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工業發達、交通便利,二是東北北靠蘇聯、西于外蒙古接壤,東南與北韓為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面對虎視眈眈,企圖發展内戰的蔣介石,毛主席說:“如果東北能在我們上司之下……就全國範圍來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有了基礎,有了堅固的基礎。”是以,我黨想要在老蔣發動内戰後取得勝利,就必須要得到東北的控制權。

為此,毛主席等中央上司人,用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準備,設東北局,從各解放區抽調部隊,奔赴東北開展工作。是以,黃克誠和洪學智所在的所在的三師,得到進軍東北的指令,也實屬正常。

當黃克誠将中央這個指令告訴洪學智後,他便立即開始做進入東北的準備。首先補充部隊所需裝備,包括武器、棉衣等等;其次是給部隊做思想動員。畢竟前往東北事關全局。最後,做好人員補充。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陳雲在東北

在這些準備做好之後,9月28日,黃克誠、洪學智率領着三師(後改名為六縱),進軍東北。而此時,陳雲在接到中央的指令之後,前往東北布置工作。于是,原來是中央政治委員的陳雲,從戰略全局出發,在組織的安排下,成為了東北局上司下的北滿分局書記。

在東北戰場上,洪學智指揮并參加了鐵嶺、昌圖、保衛四平等著名戰鬥。四平保衛戰打完之後,洪學智被任命為黑龍江軍區司令員,首要任務就是剿匪,鞏固北滿根據地,後來他又擔任了六縱的司令員。就這樣,洪學智與陳雲在東北戰場上,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全國解放之後,由于陳雲主要負責經濟工作,而洪學智主要負責軍隊工作,是以這時兩人的交流并不算多。直到抗美援朝戰争爆發之後,兩人才又逐漸加深了聯系。

1951年,北韓戰争異常激烈,敵人不斷轟炸我方後勤線,給我軍運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洪學智受彭總委托,回國向中央報告這個情況。陳雲非常關心北韓戰場志願軍的情況,是以專門邀請洪學智來到自己家中,詢問情況。

在交談的過程中,陳雲多次表示,有困難就說出來,後方一定竭盡全力進行幫助。後來在陳雲的支援與幫助下,志願軍的後勤工作加強了。對于陳雲,洪學智非常敬佩。同樣的,陳雲也十分信任洪學智,知道他工作嚴謹認真。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原因之二是,洪學智率部參加過平津戰役,後來還作為四野的先遣部隊南下,并被任命了四野15兵團的副司令員。對于四野的事,洪學智顯然更加了解。正是基于以上兩個原因,陳雲才在第一時間想到了洪學智,并打電話給洪學智,讓他來上海進行商談。

不久之後,洪學智便飛到了上海,并趕到了陳雲家中。兩人見面時,都非常激動,雙手緊緊交握。雙方打完招呼後,便坐了下來。陳雲一邊将林的女兒寫的信給洪學智看,一邊說:“四野戰史要寫,其他幾支野戰軍的戰史都寫了,像第二野戰軍的戰史都已經出版了。”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陳雲的話,洪學智深表贊同,他點點頭表示肯定。見狀,陳雲又說道:“這次叫你來,主要有兩件事。一是想和你談談四野戰史編寫的問題。我想了很久,還是覺得你比較合适上司編寫。”

洪學智聽了這話,卻覺得自己不能擔此重任,但陳雲卻認為洪學智非常合适,讓他不要推辭。在陳雲的堅持下,洪學智最終接下了這個任務,但他也向陳雲提了一個請求,希望陳雲能夠當總顧問,自己幹具體的事。

陳雲同意了,并要求洪學智在主持編寫四野戰史時,要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抓緊時間将這件事辦成。接着,陳雲又說起了第二件事:“平靜戰役紀念館的建設也決不能落下,地點可以選在天津。一是天津紀念館比較少,二是在平津戰役中,我軍用了強大兵力,才将天津解放,具有紀念意義。”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對此,洪學智沒有異議,他離開之前,對陳雲說:“我把你的意見整理一下,給幾個老總看一看。”陳雲同意了。這之後,洪學智就寫了一個報告,上報給了中央。中央十分同意陳雲的意見,決定編寫四野戰史,以及在天津建造平靜戰役紀念館。

不久之後,中央召開了一次會議,就四野戰史編寫安排進行讨論。會議商定,讓陳雲擔任總顧問,由洪學智進行上司,負責相關的事宜,然後四野的老同志全部參加編寫工作。

1995年6月,中央決定成立《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上司小組,由陳雲、洪學智,以及軍事科學院成員、四野的老同志等人共同承擔起四野戰史編寫的任務。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此後,四野戰史編寫工作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陳雲給洪學智寫了一副字,作為編寫戰史工作的宗旨,叫做“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複”。後來洪學智将這幅字放在了書房了,一直到他去世。

編寫工作沒進行多久,陳雲便重病住院。盡管如此,陳雲也一直關心着戰史編寫情況和紀念館修建情況。1995年4月10日,陳雲因病在北京逝世。洪學智聞之十分悲痛,他化悲痛為力量,積極上司編寫組的同志,進行編寫工作。

為了做好工作,洪學智多次召開會議,動員多方面的力量,曆經了千辛萬苦,終于在1998年,成功編寫《第四野戰軍戰史》,并在10月将此書出版。

28年前,林女兒寫了封信,陳雲看後面色凝重,急電老部下洪學智

至于建立平津戰役紀念館的事,洪學智也一直沒有忘記,早在1997年便在天津建造完成。至此,陳雲交代給洪學智的兩件事,他都順利完成了,沒有辜負陳雲的期望與信任。

在這兩件事完成後,洪學智非常開心,但又有些遺憾,遺憾陳雲走了,沒能夠親眼見證這兩件事的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