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通州江海兒女名人傳(9)--張謇得意門生之江謙

作者:Laughing幸福

光緒三十一年,張謇有《辭謝農工商大臣見招答友函》,其中講他辦事業,“紗油諸廠,昔恃一友,今恃一兄;開墾、興學,此恃一弟子,彼亦一弟子。外此非無謹笃穩慎之俦,要皆腹背叢毳之任,則求才難。”這應就是“一友一兄兩弟子”的出處。上文已經說到了一兄之張詧,今天講下兩弟子其中的一位,通州師範和南京高等師範的校長江謙。

江謙(1876年-1942年),字易園,道号陽複子,安徽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婺源)人,近現代著名教育家,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祖父江慎修是清代經學家,父親江晴舟,博學多才,為邑中名士。江謙的父母皆信佛。

南通州江海兒女名人傳(9)--張謇得意門生之江謙

江謙自幼聰穎,更兼家學淵源,5歲即能讀書,9歲熟四書、通義理,13歲畢五經、工詩文。17歲時補博士弟子員。1894年參加江甯(南京)的兩省鄉試,經過三場九日在矮檐考場的奮力拼搏,江謙開始嶄露頭角,他的文章得到了房官劉崇照、主考黃紹第的高度贊賞,拟立元卷,已付刻印,由于三場考試江謙在草稿多寫數字,不得彌封,故不得送入,考試廢棄,這對19歲的江謙打擊很大,他拖着疲倦的身軀從江甯(南京)來到位于崇明廟鎮上伯父開的祖業——元和店散心、修養,該店是江謙的曾祖父江國锟所創,經營雜貨及烹饪,百餘年來,江家人賴此衣食。

一天,廟鎮的友人請江謙作崇明瀛洲書院的試卷,而當時瀛洲書院的山長正是大魁天下的新科狀元張謇,張謇看着江謙寫的文字老練、富有哲理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為此得到了第一名,并且認為這作卷人年齡應有四十歲。過了些時候,江謙再次參加書院考試,并再冠其曹,這次他用了他人姓名,這引起了張謇的高度重視,并認為這文章非崇明縣人所為,故托人來問詢,江謙則早已對狀元的張謇心生仰慕,并于1894年冬渡江來到海門拜會張謇,張謇稱贊他:“進止溫而恭。察其業,頗窺三代兩漢之書。與人語,辭順而氣下,益愛重之。”他的溫文爾雅給張謇留下良好的印象。

南通州江海兒女名人傳(9)--張謇得意門生之江謙

當時張謇應崇明黃仲蘇之聘,執掌瀛洲書院。此時張謇并未赴崇明,故與江謙未曾謀面,而是通過課卷賞識江謙之才。曆三年,張謇辭崇明瀛洲書院改任江甯文正書院,江謙過江進谒,方正式拜于張謇門下。張謇見其“進止溫而恭,察其業,頗窺三代兩漢文書,與人語,辭順而氣下,益發愛重之”。張謇還為江謙鄉試落第一事歎惜不平。以後,張在自訂年譜中,提到瀛洲書院一節時特意寫上“得士婺源江謙”。足見張謇對這位書院學子的厚愛和關注。

1899年春,經張謇推薦,江謙入南洋公學師範班學習。由于體弱多病,江謙1900年秋因病辍學,回婺源養病。而在南洋公學學習期間江謙在英文學習上文法初通,考試皆第一,受到美國老師福開森博士的高度贊揚。

1902年冬,江謙來南通唐閘拜訪張謇,是時張謇正在策劃創辦通州師範,起草學校章程,于是指派江謙來終其事。1904年正月應張謇之聘,江謙正式以教師的身份入通州師範教授國文,而江謙從南洋公學辍學後視學校如畏途,但為完成老師的興學育才之宏願,決定助師一臂之力。當時各地學潮紛起,張謇主張嚴格實行學校章程,1906年張謇指派江謙繼王晉藩、馬錫吾後任師範校監理,這監理就是負責師範校實務,在校長外出之際行使校長職責,責任重大。江謙接連三天徹夜難眠,忽悟得心中“寬嚴”二字,缺一不可,兩月之間應合節拍解決困難,而校風肅然。1914年任該校校長。

江謙在南通師範前後10餘年,以王陽明《緻良知學》《傳習錄》授諸生,主張“能耕能讀”的兩漢學風,注重孝弟力田專經,并請恩師張謇開辟校西農村,為師範諸生習農之所,以矯正士大夫袖手空談之舊習。同時遍收《史記》《兩漢書》《三國志》,采錄列傳和诏書成《兩漢學風》,江蘇教育會、中華職業教育社嘗兩次印行之。江謙在長期的國文教育中,特别是在漢字注音方面,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長,悟得反切原理;又因教兒子自讀,悟得一陰一陽之天然聲母,可以解釋一切古代漢語典籍中的字句和地方方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前人未發現原理,成《說音》一書,是以受邀在天津、南京、上海、南通等各處進行講演。

同年,被任命為江蘇省教育司司長;1915年,在張謇的極力舉薦下,江謙成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首任校長。江謙是張謇的得意弟子,此前負責着通州師範學校的校務,積有一定的辦學經驗。張謇的舉薦,顯然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能藉此得以更為廣泛的推行。

南通州江海兒女名人傳(9)--張謇得意門生之江謙

江謙擔任校長期間,不負衆望,躬身下問,他倡導訓育、智育、體育“三育并舉”,與張謇的“國家思想、實業知識、武備精神”的教育方針不謀而合。江謙以為訓育的目的是要養成國民的模範人格,與張謇教育應“為諸生養成人格,他日為良教師,成我一國國民之資格”的理想追求同樣是一脈相承的。江謙以“誠”為校訓,勉勵師生為師、為學、為人都要以“誠”為訓,培養學生以“知、仁、勇”為目标,攜手奮進,形成“尊師愛生”風氣。

江謙對張謇,不但仰慕其才,且欽佩其實業、教育救國之志,也沒有辜負張謇的培育和期望。江謙曾經和江導岷一起,在“仰惟蒼天白雲,俯有海潮往來”的茫茫海灘,率領二、三千人以頑強的毅力與海潮拼搏,圍墾造田。張謇創辦大達内河輪船公司後,江謙推薦江石溪(江上青烈士之父)為公司協理,開通了南通到揚州的航線。

是以,江謙确是張謇最得意的門生和創辦教育事業最主要的助手。張謇平生有兩大弟子是令他念念不忘的,他說:“開墾、興學,此恃一弟子,彼亦一弟子”。這就是江導岷和江謙。

民國七年(1918),因積勞成疾,江謙回家鄉養病。病中一心向佛,博覽佛經,崇奉“儒佛一家”之學說,先後皈依谛閑、印光兩大法師。經修心養性,病竟痊愈。後在杭州、皖南等地創立佛光社,各省分社林立,書名入社者達萬餘人。

民國八年(1919)夏,南通狼山北麓的觀音禅院經全面修葺即将告竣,為了能有一位高僧來主持日後的院事,張謇曾托人代為尋訪。為此,江謙寫信向張推薦弘一法師。此時,江已皈心佛學,對當時佛教界的情況較為熟悉,而且,他與弘一法師早有接觸,他在擔任南京高等師範校長時,曾聘任李叔同為該校圖畫、音樂教員。李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号弘一。

1923年江謙、江知源等人在婺源江灣重建蕭江宗祠永思堂,張謇為之撰寫了《重建宗祠記》,1924年又為蕭江宗祠題寫堂聯:“江氏自節度易姓以來,疊分于歙、于婺、于衢,代挺聞人,木本水源,粲乎溯蘭陵八蕭至昭明太子;雲溪因有清重儒而著,其間若胡、若程、若戴,并稱世哲,泰山北鬥,翕然推弄丸一老繼晦庵先生。”當他聽說江謙在家鄉出資籌建江灣中心國小時,更是心中大慰。盡管大生企業危機重重,亦設法寄赀為助,并賦詩以賀:“聞說山中業,艱辛吾道南。地良滕不小,天遠衍能談。诟恥書生灑,仁方佛典參。盡多商榷事,待子意潭潭。”

作為南通大有晉鹽墾公司的股東,江謙在三餘鎮廣運鄉分得有200畝紅田。民國二十四年(1935)他從婺源遷居三餘鎮廣運鄉他兒子江有朋所建造的“江家倉”。此處四面環水,綠蔭缭繞,瓦屋數棟,清新幽靜。此後六、七載中,除任重三中學校董事長外,家事不問,喪妻不娶,一心向佛。自稱其居所為“海濱耕讀處”。在此期間,各地紛紛邀請江謙說法,他曾在南通、海門、金沙、二甲、唐閘、常樂、四甲、三餘等地發表演講、弘揚佛法,精進不懈。為了造就佛教人才,他還在狼山創立了佛儒合一研究社,後改為靈峰學社。

南通州江海兒女名人傳(9)--張謇得意門生之江謙

江謙三餘故居

江謙一家在三餘廣運鄉居住到民國三十一年(1941),後移居上海,住在号稱“江南茶葉大王”的婺源籍徽商鄭鑒源家。民國三十二年(1942.5),江謙在滬逝世,享年67歲,後歸葬三餘。身後留下遺著,總稱《陽複齋叢刊》,鴻篇巨著,蔚為大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