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複醫療器械,為何是“朝陽中的朝陽”?

康複醫療器械,為何是“朝陽中的朝陽”?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薛洪言

近兩年,受益于人口老齡化和國産替代的長期邏輯,醫療器械被公認為朝陽賽道。作為醫療器械的細分子行業,康複醫療器械因其滲透率低、前景向好,被視作“朝陽中的朝陽”。

在A股市場,估值水準與行業景氣度高度相關,處于快速增長期的行業總能格外受到市場青睐。在這個意義上,作為“朝陽中的朝陽”,康複醫療器械細分賽道值得我們保持關注。

康複醫療: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朝陽賽道

康複醫學彌補了臨床醫學的局限性,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保健醫學并列為四大現代醫學門類之一,在全面醫學體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起,大陸便開始探索建立三級康複醫療體系:

一是急性期,主要在三級綜合醫院,以疾病急性期患者為主;二是穩定期,主要在康複醫院或以康複為主的二級綜合醫院,以疾病穩定期患者為主;三是恢複期,主要在社群、基層醫療機構,以疾病恢複期患者為主。

在此背景下,大陸醫療機構也日益重視康複科建設。據中商研究院資料,2012-2020年,大陸康複科床位數從9.9萬張增至30.68萬張,年均增長15.2%;據前瞻研究院資料,2011-2018年,大陸康複醫療行業規模從134億元增至450億元,年均增長19%。作為強相關領域,康複醫療的快速增長,驅動康複器械行業大緻也保持着年均20%左右的擴張速度。

所謂康複器械,是對能夠改善功能障礙者功能狀況的器具、裝置、儀器、技術和軟體的統稱。按照應用領域,可細分為康複醫療器械、康複教育裝置和康複輔具等,其中,康複醫療裝置又分為康複評定裝置(評定功能障礙的種類、性質、部位、範圍、嚴重程度和預後)、康複訓練裝置和康複理療裝置(泛指通過光、電、聲、磁、熱、冷等實體因子作用于人體的治療裝置),構成了康複器械的主體。從代表性上市公司翔宇醫療來看,康複理療裝置和康複訓練裝置貢獻了近90%的營收。

康複醫療器械,為何是“朝陽中的朝陽”?

近年來,随着醫學的發展和患者康複意識的提升,康複器械的适用場景和領域不斷拓展,驅動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從治療領域看,康複技術已從傳統的“三癱一截”(小兒腦癱、中風偏癱、脊髓截癱及截肢)擴充至疼痛康複、神經康複、骨科康複、中醫康複、産後康複、加速康複外科、心肺康複、老年康複、慢性病康複、殘障人士康複、重疾康複、兒童康複、燒傷康複、腦卒中康複、脊髓損傷康複、運動損傷康複等領域,帶動适用場景不斷擴充。

從适用場景看,康複器械正從綜合醫院、康複醫院、基層診療機構等各級醫療機構逐漸走向養老機構、殘障人士康複中心、社會福利院,并借助慢病疼痛治療、護理、助行、助眠、助聽、助視、助浴等治療領域的細化逐漸向居家康複場景滲透。如翔宇醫療已經在電商平台開通了旗艦店,面向C端消費者進行産品銷售。

Frost&Sullivan資料顯示,2014-2018年,大陸康複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115億元增至280億元,年均增長24.9%,比同期康複醫療市場增速高5個百分點左右。康複裝置的采購需求超過了康複市場本身增速,側面佐證了康複醫療市場仍處于補缺口階段,康複器械仍處于高景氣周期。

行業邏輯一:供給側缺口顯著,潛力巨大

雖然康複醫療行業發展很快,但整體上看,目前大陸醫療體系“重急救、重治療、輕預防、輕康複”的現狀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觀,表現為康複醫療資源仍主要集中在三級綜合醫院,注重為疾病急性期患者服務,二級綜合醫院、康複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存在人員不足、轉診機制不明确、醫保覆寫面小等問題,康複醫療體系建設仍有較大改善空間。

2011年出台的《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曾明确指出,二級以上(含二級)綜合醫院應當按照《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基本标準》獨立設定科室開展康複醫療服務,科室名稱統一為康複醫學科。據衛健委資料,截至2019年,全國共設立綜合醫院19693家,其中設有康複醫學科的不足30%。若參照《中醫藥康複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對中醫院的要求,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設定康複科的比例分别為85%和70%,綜合醫院康複科的缺口仍然較大。

2021年出台的《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複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21〕19号)再次明确要求,原則上,每個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至少設定1所二級及以上康複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定康複醫學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定康複醫學科門診。

為何政策層面如此強調康複醫療體系的建設呢?因為同體檢相似,及時的康複介入能大幅減輕中後期醫療支出,在面臨較大醫保缺口的大陸顯得尤為必要。

據世衛組織報告,有效的康複介入可使至少50%的殘疾得到控制或延遲發生。據《國家康複醫學專業治療服務于品質安全報告》,大陸骨科、神經内科早期康複介入率均在10%左右,重症病房的早期康複介入率隻有15%左右,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說,得益于“康複前置”理念的實施,美國“中風”的殘疾率隻有30%,相比之下,大陸則高達75%以上。

就康複醫療體系補缺口而言,除政策方面的強力推動外,醫療機構的自身動力也在提升。現階段,大陸醫療改革推行“兩降一升”,兩降是指降藥費、檢查費,一升是指提高診療、手術、康複、護理、中醫、床位等項目價格。随着藥品的利潤空間萎縮,康複等醫療服務價格上升,醫院建設康複科室的内在動力提升。

此外,專業的康複醫院建設也有較大的空間。據衛健委資料,2020年末,大陸康複醫院數量739家,其中公立醫院156家,私立醫院573家,占比高達77.5%。在各類型醫院中,康複醫院的整體毛利率較高,對民營資本有較大的吸引力,面臨巨大的供需缺口,未來民營康複醫院建設速度大機率提速。

康複醫療器械,為何是“朝陽中的朝陽”?

行業邏輯二:潛在需求持續激活,需求側空間巨大

從需求側來看,一方面,相對成熟的存量需求場景遠遠沒有得到滿足,需求釋放還有很大空間;另一方面,随着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很多潛在的康複需求場景正在被打開。

通常來講,殘障人士、慢性病患者、失能老人等是康複醫療市場的主要閱聽人,現階段普遍沒有得到充足的康複服務。如據中國殘聯資料,2020年共計1077.7萬持證殘障人士及殘疾兒童得到基本康複服務,僅占全國殘障人士總數的12.67%;大陸2億多慢性病患者中,存在康複需求的超過1000萬,但受限于醫療資源,其中約80%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療。

另根據《柳葉刀》研究統計,2019年大陸康複需求總人數達到4.6億人。分疾病看,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數量最多,2019年達到3.2億人,其次為感覺障礙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人群分别達到1.4億人和0.6億人。

與此同時,患者康複意識的提升也正在成為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般來講,康複醫療主要适用于骨傷康複、神經康複、腦卒中後期的康複、疼痛康複等,但随着大家健康意識的提升,幾乎各個專科病種發展到後期都存在應用實體治療和康複手段的空間。以術後康複為例,幾乎所有的術後尤其是大手術後都可能面臨血液流動速度變慢的問題,存在産生深靜脈血栓緻人死亡的風險。随着患者康複意識的提升,自然會為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康複治療打開空間。

再比如,随着産婦健康意識的提高,産後康複的需求随着醫保覆寫和消費更新逐漸釋放,越來越多的地方醫院、私立醫院、月子中心和産後康複中心順勢開展盆底及産後康複服務,盆底修複市場被打開。相似的道理,随着針對亞健康人群的康複醫療興起,康複醫療的潛在客群有望大幅擴充,極大地拓寬行業空間。

事實上,很多康複醫療器械廠商會花大力氣進行消費者健康意識教育和教育訓練,借此激活潛在需求市場,在這個意義上,供給推動了需求,而需求反過來又會強化供給,進而帶動康複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KPMG(畢馬威)預測,2020-2025年期間,大陸康複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将達到20.9%,至2025年,市場規模将突破2000億元。受此驅動,康複醫療器械大機率仍能保持較高的增速,中長期前景可期。

市場格局與前景展望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時期,理論上所有參與者都能分一杯羹,從投資的邏輯來看,這個階段一般不太挑企業,行業内的所有企業都有機會。當然,從穩健性考慮,龍頭企業更值得關注。

現階段,大陸康複醫療器械行業内企業數量較多,行業相對分散。從市場參與者來看,外資代表性企業有DJO Global,Inc.、BTL Corporate、OG Wellness Technologies Co.,Ltd,國内代表性企業主要有翔宇科技、偉思醫療、普門科技、龍之傑、錢璟康複等。就三家A股上市公司來看,普門科技專注傷口修複,偉思醫療專注産後及盆底修複,翔宇科技則是多産品線布局,是國内少數具有全系列康複醫療器械研發、生産能力的企業之一。

2021年以來,受高基數、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上市康複器械行業的業績出現邊際惡化,表現為毛利率收窄、增速放緩,受此影響,闆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調整。但考慮到行業的中長期高景氣度,短期的業績波動不值得憂慮。對投資者而言,短期調整,帶來的恰恰是布局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