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一篇《出師表》,極盡表達了自己的忠心與意志,名垂千古。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複興漢室一統中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君主劉備死後,他決心北上伐魏,這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五次北伐戰争。曆史上,諸葛亮為什麼這麼執着于北伐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事先帝劉備的遺願,他想要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第二原因也是因為曹魏對于蜀漢的威脅太大,若不進攻,蜀漢必定會被吞并。同時,攻打曹魏還可以轉移蜀漢内部的沖突,為蜀漢一統中原掃清種種障礙。

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的決定看起來十分英明,他也一直緻力于自己的北伐事業。但結果不盡人意,五次北伐都均以失敗告終。而我們隻要看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死去的11位大将是誰,就知道他敗得有多慘。
與其他四次北伐相比,第一次北伐戰争的成功率可以說是最高的,這時候蜀漢的士氣最為強盛,攻下了南岸、安定、天水三處要地,作戰形勢大優。如果在這一戰中獲得最終勝利,那麼蜀漢還真的可能問鼎中原。
當時曹魏認為劉備去世後,蜀漢必将走向衰微,不敢貿然起兵。曹魏當時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對東吳的打壓上,邊境的屯兵部署較為薄弱,是以蜀漢才有了一定的戰場優勢。
當北伐戰争進入白熱化,諸葛亮得知魏軍的下一個目标是蜀漢重道街亭。曹魏派出的張郃,與蜀漢派出的馬谡便在此處針鋒相對。但不得不說啟用隻會紙上談兵的新手将領馬谡真真是一個錯誤的決策,他放棄守衛城池,駐紮山地,結果被敵人截斷補給,反将一軍。
馬谡所帶領的兵力大約接近一萬人,而街亭之戰的失利,導緻這一偏師幾乎全軍潰敗,蜀漢損失巨大,因為這其中還包括了趙雲、陽群、馬玉等11位大名鼎鼎的猛将。
第一次北伐戰争不光是人員損失,這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被白白浪費了。在此後的四次北伐中,曹魏加強了對蜀漢作戰的兵力,同時蜀漢的軍事實力有所減弱,士氣沒有最初那麼強盛了。五次北伐戰争給蜀國帶來了嚴重的負擔,諸葛亮在這七年的北伐征戰裡,最終也病逝于途中。
在後世看來,抵禦北伐的評價存在争議,曆史上褒貶不一。一說諸葛亮北伐是迫于形勢的正确決定,他損失的兵力從整體上看來其實占比不大,根本不至于拖垮蜀國;另一說則是北伐不但沒能定中原,複漢室,反而成導緻蜀國滅亡的一大誘因。
對于三國争雄的曆史,後世本就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戰争上戰況瞬息萬變,即便是聰明如同諸葛亮,也沒有辦法次次做出正确的決策。不過,五次北伐雖然沒能得償所願,但就穩固蜀漢政權來說,還是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