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有一個成語叫“衣冠禽獸”,現在我們說一個人道德敗壞,就說他是衣冠禽獸。

其實,“衣冠禽獸”最開始不是罵人的,而是贊美人的,是一個褒義詞,并且不是誰都配稱得上“衣冠禽獸”,稱得上的隻有當官的。“衣冠禽獸”在明朝是文武官員的代名詞。

主要源自于明代官員的服飾,皇帝自稱真龍天子,為了存托“這條龍”,于是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将的官服上繪獸。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我們看影視劇也都知道,尤其是明清的,明清官員的官服上有一塊補子。

補子就是一塊縫在官員服裝上的布,上面就繪繡不同禽獸,以代表了一個人官位的大小,是以,古代官員穿的袍子也可以叫“補服”。

補子上有哪些飛禽走獸呢?

一般來說,文官補子上主要是“飛禽”: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鹇、鹭鸶、鸂鶒、黃鹂、鹌鹑等等。武将補子上主要是“走獸”:獅子、老虎、豹子、熊、彪、犀牛、海馬等等。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是以說,“衣冠禽獸”實際上代表了一個官員的品階和地位。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飛禽走獸”來識别一個官員的大小。當然,到了清朝的時候,還有更多識别的方法,比如頂珠和翎枝。

頂珠

我們經常可以在影視劇中看到,皇帝大怒的時候,對官員說:“摘掉他的烏紗帽”,烏紗帽就是官員戴的帽子,這起源于春秋時期的冠禮。春秋戰國時,一個人成年的時候,要舉行冠禮,後來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漢朝時候的官員流行戴長冠,長冠是用竹皮編制的。魏晉流行“羽扇綸巾”。宋朝的官帽最有特色,就是我們看到的那種兩頭長長的,這叫長翅帽,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發明的。

據說趙匡胤為了防止文武大臣們在朝會的時候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于是發明了這種長翅帽。而官員戴上長翅帽的時候,想要竊竊私語真的很難。趙匡胤是個發明家。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明清兩朝的官帽就是烏紗帽,就是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清朝也叫做“頂戴花翎”。其帽子的頂端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就是頂珠。

頂珠的材質多為紅、蘭、白、金等色的寶石。按照清朝的規定: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文縷花金,九品為陽文镂花金。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雖然這些寶石比不上現代工藝的精湛,但價格依然不菲。據說一品頂戴紅寶石現在的市場價格達到七千人民币一克,重量大概也有十餘克,一顆紅寶石大概也有數十萬的價值。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無頂珠者,則無官品。如果官員犯法了,就要摘掉烏紗帽,同時帽子上的頂珠也要取下來,表示已不帶官職。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一些官員的官帽除了頂珠之外,還有翎管,用白玉或者翡翠做成的,用來放翎枝,翎枝也是一種識别官員大小的方法,而且大有來頭。

花翎

翎枝分為藍翎和花翎。藍翎是用鶡(jie)鳥的羽毛染成藍色的,上面無眼。這種一般是給清朝侍衛戴的,或者一些低品級的武官。

但花翎就不一樣了,不是誰都能戴的。花翎是用孔雀的羽毛做成的,而上面有眼狀的圓圈叫做眼,通常劃分為單眼、雙眼和三眼。其中随着羽毛上類似眼狀的圓圈增加,意味着花翎的更加高貴。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花翎”其實并非始于清王朝,實際上,戰國時代就已經有類似的在冠冕上飾以裝飾品的習慣。

《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珰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

由此可見,戰國時代的人已經懂得用貂蟬來裝飾帽子。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西漢惠帝時,能入禁中受事的侍中,就配戴“鵔鸃(jun yi)冠”。

《漢書·佞幸傳序》:“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鵔鸃,貝帶。”

唐朝顔師古注:鵔鸃,鷩鳥也,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其尾毛紅赤,光采鮮明,今俗呼為山雞,其實非也。

總之是一種神烏,能飛光竟天。鵔鸃的毛色鮮豔、光彩奪目,是以适合作為帽冠上的裝飾。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秦漢之後曆朝曆代均有以鳥羽飾冠的習慣,差别隻在于用的材料不多,是貂、鵔鸃或鹖尾。

《聽雨叢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明輿服志》載,公侯伯朝服,皆加籠巾貂蟬,插雉尾(公玉蟬,侯金蟬,伯玳瑁蟬)。又都督江彬等承日紅笠之上,綴以靛染天鵝翎,以為貴飾。貴者飄三英,次者二英,兵部尚書王瓊得賜一英,冠以下教場,自謂殊遇。似與今三眼、雙眼、單眼花翎之制相同,惟雉尾、鵝翎,不及本朝之孔翠壯觀多矣。

意思大概就是說,明朝的時候公侯朝服已飾有“雉尾”,如果能獲得羽翎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明兵部尚書王瓊得賜一翎都沾沾自喜。

是以說,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在帽冠插上羽毛的風氣,或以染色的天鵝翎或雉尾,并分為三眼、雙眼、單眼三級。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清朝的花翎來自明朝,唯一差別的是明朝花翎用的是雉尾或鵝翎,清朝用的是孔雀羽毛,估計清人認為孔雀羽比雉鵝翎珍稀與進階吧。

清代花翎制度中,能夠戴“單眼花翎”,除了擔任禦前侍衛、領侍衛内大臣、直省将軍内大臣、散秩大臣,或前鋒營、火器營、護軍營等五品以上武官,還必須出身滿洲“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才能“例戴花翎”。

能戴“雙眼花翎”主要是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驸(其餘妃嫔所生的公主之夫)。

而有資格戴三眼花翎的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爵位的宗室,比如親王、郡王、貝勒。第二種是有軍功的,并且是很高軍功才行。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清王朝兩百多年,賜戴三眼花翎與雙眼花翎者,總計應不超過30餘人,而最高等級的三眼花翎,則僅僅隻有7個人。

清朝到底哪7個人戴過三眼花翎?

清朝戴過三眼花翎的七個人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

傅恒,滿洲鑲黃旗人,他是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後的弟弟,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大舅子。傅恒在平定金川叛亂和抗擊準噶爾的戰鬥中,戰功赫赫,立下奇功。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是以,一生獲得過兩次雙眼花翎和一次三眼花翎。三眼花翎是他于乾隆三十四年,在征讨緬甸時初戰告捷,受賜獲得的。

傅恒深知花翎代表尊榮,雖然多次獲得,但他不敢輕易佩戴,因為實在太尊貴了。

福康安,滿洲鑲黃旗人,是傅恒的兒子。他于乾隆六十年(1795)以雲貴總督身份在平定苗族石柳鄧叛變時立有戰功,獲賜三眼花翎,傅恒、福康安是清王朝兩百年間唯一獲賜三眼花翎殊榮的父子。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和琳,滿洲正紅旗人,他就是和珅的弟弟。乾隆朝權勢最大的和珅都沒有得到三眼花翎,他的弟弟反而得到了。和琳跟福康安一樣,也是在平定苗族起事中獲得的,不過他是在嘉慶元年(1796)受賜三眼花翎的。

長齡,蒙古正白旗人,薩爾圖克氏,是道光皇帝時期的伊犁将軍。他于道光六年平定回部張格爾起事,不僅晉封太保、賞三眼花翎,道光皇帝還在乾清宮正大光明殿賜宴慶祝凱旋而歸。

禧恩,為睿恭親王淳穎次子,也是傅恒的女婿,屬滿洲正藍旗。他于道光十二年進剿連山瑤(今天的廣東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賜三眼花翎。

李鴻章,這個人我們太熟悉了,他是在慈禧太後六十大壽當天獲賜三眼花翎。不過因為李鴻章在甲午戰争中慘敗而被追奪。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徐桐,這個人我們恐怕知道的較少,屬漢軍正藍旗。此人之是以能獲得三眼花翎是因為力主讓義和團“扶清滅洋”,以及善于花言巧語,于是受到慈禧太後的賞識而受賜三眼花翎。

其實,當徐桐獲得三眼花翎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标志着清朝的花翎制度名存實亡了。因為與前面六位相比,徐桐既沒率軍抗敵之勇、亦無出謀劃策之功,僅憑花言巧語就取得了。實在難以服衆。

《聽雨叢談》上記載:按從前無捐花翎之例,廣東洋商伍崇曜、潘仕成捐輸十數萬金,無可加獎,始蒙賞戴花翎,一時榮之。自海疆軍興以來,乃有捐翎之例,花翎實銀一萬兩,藍翎五千兩。後又援照捐官之項折扣,其數甚少,捐者遂多。自鹹豐九年,又條奏捐翎改為實銀,不準折扣,花翎七千兩,藍翎四千兩。

意思就是說,清王朝後期,已經出現用錢“捐翎”的現象。像是廣東洋商伍崇矅、潘仕成就是,直接花數十萬金就可以佩戴花翎。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隻有7個人獲得?

這說明随着清王朝的越來越衰敗,花翎的價值越來越低,最終失去了昔日的榮耀,成為捐例。最開始花翎的價格是一萬兩白銀,到鹹豐皇帝的時候,直接降到7000兩白銀,清朝亡國時,花翎的價格已經不足200兩。

昔日彰顯顯赫功勳、代表榮譽的花翎,最後竟淪為清廷斂财的工具,最終變得一文不值,而此時清王朝也就衰亡了。小小的花翎見證了清王朝從強大到衰落的全過程。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背景留言,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