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窮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光緒看後淚流滿面:他必須是狀元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才都是維持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隋朝之前大陸基本上都是任命幾位官員下放到地方考察,選舉賢能來入朝為官。這樣的制度無疑帶着非常強烈的主觀色彩,下方官員的評價和意見基本上可以蓋棺定論。是以在大陸南北朝時期才會出現“基層無士子,朝中無寒門”這樣不平衡的情況。

清朝最窮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光緒看後淚流滿面:他必須是狀元

到了隋朝之後,大陸出現了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到了唐朝的時候這種分科考試的方式被繼承并且發揚成了之後傳承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在唐朝科舉的時候會稱當堂考試的頭名為元,例如會試的第一名就會被稱為會元。因為舉人在前往京城考試之前都要納狀,是以殿試的頭名就被稱為狀元,這種稱呼一直延續到科舉被取消。

從萬千學子中拔得頭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以每一任狀元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很多狀元也在史書上被反複提起,例如以武狀元之身官拜宰相,祛除安史之亂的唐代名相郭子儀;甯死不肯投降元朝,寫下《正氣歌》《過零丁洋》等慷慨詩詞的文天祥。而本文要講的就是晚清時期的狀元駱成骧的故事。

清朝最窮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光緒看後淚流滿面:他必須是狀元

年幼喪母過繼駱家,考中進士參加殿試

駱成骧原姓李,他七歲時喪母,之後父子二人相依為命。但是因其父不善理家,是以生活維艱,時逢四川資州人駱騰煥夫婦,來會澤做紅綠紙等物的生意,于是李父将年幼的兒子,過繼給駱姓夫婦為子。

而駱家雖然說條件普通,但由于駱成骧自幼聰慧過人,是以其繼父才願意花錢請人單獨教他念書。公元1893年,駱成骧參加了四川省的鄉試,并且以全省第三的成績得中經魁,在兩年後他又通過了會試,考中了進士,而接下來就是參加評定次序的殿試了。

殿試得光緒帝賞識,八個大字讓他成為狀元

而恰好,那次的殿試與以往不同,那時清朝被歐洲列強打得是一敗塗地,就連日本也都能擊敗北洋水師。在痛定思痛之下,朝廷也意識到了“之乎者也”是無法禦敵的,大清真正需要的是救國良策,是以這場殿試,考的就是時政策論。

這可難住了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而駱成骧卻不是閉目塞聽之人, 他有着自己的一番見解,在殿試之時他慨然提筆,洋洋灑灑地解時局說對策,在快結尾時他擡頭看了看坐在寶座上的光緒帝,作為一代帝王他卻是滿面郁結。

看到這位沒有實權的皇帝,再想想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駱成骧滿懷悲憤地在試卷結尾處,寫下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八個大字。

清朝最窮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光緒看後淚流滿面:他必須是狀元

此時,慈禧太後才剛結束垂簾聽政不久,終于獲得了權力的光緒皇帝急于大展拳腳,是以他迫切的希望能通過這次科舉,選拔一些能夠為己所用的人才。

是以,這也是光緒皇帝第一次真正主持殿試閱卷。當他看到駱成骧的試卷結尾那滿懷情感的八個字的時候,他非常的感動,難得一個外人能心疼自己為君不易,于是他禦筆一點,駱成骧就成了清朝曆史上唯一一位四川籍狀元。

為官清廉為國為民,去世萬人送行

駱成骧一生為官清廉自守,為人坦蕩光明,他不求高官厚祿。其名言“天下無如吃飯難,世上唯有讀書高”,勉勵着一代代的後生。

在辛亥革命之後,駱成骧雖曾出任過臨時議會議長、都督府顧問以及四川籌赈局督辦等職,但是他卻勤政廉政。因而駱成骧多年為官,家中卻一貧如洗,素來有“布衣狀元”的美名。

公元1926年的夏天,駱成骧病逝家中,享年六十一歲。在得知了此噩耗之後,當地百姓家家挂白憑吊,上萬人送他的棺椁出城,場面甚為壯觀。

清朝最窮狀元,殿試時在考卷上寫8字,光緒看後淚流滿面:他必須是狀元

雖說死後殊榮,但是駱成骧的一生,眼見君王死國家衰,狀元之才郁抱于懷,實在是哀之甚深。他的一生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令人佩服,他所做出的功績,從為他送别的百姓就可以看出,這是真正為百姓着想的父母官,可惜這樣的一位好官卻在六十一歲那年便去世,令人惋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