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4)

主筆:閑樂生

這個世上千裡馬很多,但是伯樂很少,而春秋霸主秦穆公,就是這個春秋初年最大的一位伯樂,齊桓公所用的管仲,好歹還是個士人,而秦穆公找到的百裡奚,竟然是個養馬的奴隸出身。

公元前 654年,秦穆公終于如願以償,将晉獻公之女伯姬迎娶了回來。而在這陪嫁奴仆人員名單裡,就有一位晉國從虞國俘虜的大夫百裡奚。百裡奚也真倒黴,他一生坎坷,好不容易晚年在虞國當了官,卻臨老臨老晚節不保,最後還要以奴隸的身份,沒有尊嚴的死去,這實在讓他無法接受。于是,百裡奚走到半路就找個機會偷摸溜号了,他想去宋國的鳴鹿村去找他的老哥們兒蹇叔,可是走到半路居然迷路了,糊裡糊塗居然跑到了宋楚邊境宛城(楚地,今河南南陽),被那裡的野人當成宋國的奸細抓了起來。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這裡的野人不是說人猿泰山那種,而是鄉下人的意思。周朝時,把住在城邑裡的人叫作國人,住在郊外的叫鄙人,住在鄉村的就叫野人。

被綁的百裡奚大聲分辯說:“我不是宋國的奸細,我是虞國人,因國亡逃難至此!我是貨真價實的政治難民,你們必須發給我綠卡!”

野人說:“我管你是奸細還是難民,反正到我們手裡就别想跑。剛好我們這兒缺個養牛的,你就去做個養牛奴吧。”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百裡奚沒辦法,隻好幫野人們養起牛來,暫作容身之地,養牛是百裡奚年輕時的老本行了,自然得心應手,經他喂養的牛都特别的肥壯,野人們很高興,就把他轉手賣給了楚成王,楚成王問:“你很擅長養牛,但不知你有什麼絕招,說給寡人聽聽看。”

百裡奚心想好不容易見到楚王這樣的大人物,還是應該抓住機會好好展示一下自己,于是以養牛喻政進言說:要按時喂牛,體恤其力,心與牛合而為一。不料楚王根本沒聽懂百裡奚的養牛與治國之道,還自以為很聰明的說:嗯,你這話很有道理,不隻養牛如此,養馬也是這樣吧?那你去給寡人養馬吧!

于是,楚成王就這樣完美的錯過了百裡奚的治國大才,并發派他去南海牧馬,做一個真正的弼馬溫去了。

卻說秦穆公看到晉國的陪嫁奴仆名單中有個叫百裡奚的人,可是來的人裡面卻沒有這一号人,趕忙把負責人公子絷叫來責問。公子絷不以為然地說:“不就是跑了個陪嫁的奴仆嗎?沒必要這麼認真吧!”

秦穆公生氣地說:“你不知道我現在正在廣招賢才嗎?這百裡奚從前好歹也是虞國的大夫,應該有點水準吧,怎麼能輕易放過呢?”随即轉身又問秦國上卿公孫枝這位百裡奚是何等人,因為公孫枝是晉國落魄公族出身,對晉國一帶的人事非常熟悉。

公孫枝大笑着回答說:“哈哈,主公你這可是問對人了,天下間知道百裡奚之才的隻有三個人,一個是宋國隐士蹇叔,一個是百裡奚自己,另外一個就是我了!此人有經世之偉略,臣之才,不及其十分之一也,主公應速将其尋來,秦國的中興,就落在此人身上了!”

秦穆公聽說這個陪嫁的奴仆竟然比自己的得力助手公孫枝厲害還要十倍,連公孫枝都是千裡馬了,那百裡奚豈不是匹萬裡馬了!穆公不由欣喜若狂,連忙将自己的情報部門盡皆派出,勢必要找到這個天大的人才。

消息很快傳到:百裡奚在楚國的東海之濱幫楚王牧馬。

穆公大喜:“太好了,還好楚王小子沒發現百裡奚的高才,寡人有機會了!公孫枝,你看我出多少錢,楚王肯把百裡奚讓給我們秦國,五百萬夠不夠?”

公孫枝搖了搖頭:“五百萬?恐怕楚王不會答應哦……”

穆公哭喪着臉說:“五百萬還不嫌少啊,你知道我雖然是個上司,其實手頭也是緊巴得很,各國諸侯裡就屬我最窮……”

公孫枝哭笑不得:“你聽我說完啊,我不是嫌少,而是嫌多啊,你想想看,楚王之是以讓百裡奚去牧馬,就是還沒有認識到他的治國奇才,我們要是給他那麼多錢,楚王不是傻子,一定會認識到其中的奧妙,到時奇貨可居,楚王就絕對不會肯放人了。我們不如糾其逃跑之罪,而賤贖之,這樣楚王認為百裡奚不值錢,才會賣個人情還給我們哪!”

穆公這才恍然大悟,一拍腦袋說:“這真是關心則亂,寡人想差了。子桑,還是你聰明!從前齊侯不就是這麼搞到管仲的嗎,我怎麼沒想到呢?”

說了就做,秦穆公馬上派人帶了五張黑色的羊皮去楚成王那裡給百裡奚贖身,說:“百裡奚是我們秦國的陪嫁賤仆,不知怎地竟然跑到了君王這裡,寡人要把他引渡回去治罪,這五張破羊皮就當成是補償吧!”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楚成王心想,這秦國老冒也忒小氣,我楚國地大物博,什麼皮子沒有,才五張羊皮?五百張羊皮都不稀罕,算啦,我楚國也不缺一兩個養馬的,賣個人情給你們吧,去去去,去找百裡奚過來。

百裡奚正在南海安心養馬,忽有一天傳來一個消息,說是秦公聽說他逃到了楚國,龍顔大怒,派使臣送了五張羊皮給楚王,說要把他換回去治罪,楚成王答應了,而且已經派人來抓他了。

與百裡奚一同養馬的奴隸們聽說後都十分傷心,以為百裡奚此去必死無疑,紛紛跑到安慰,百裡奚倒黴慣了,卻也十分坦然,便坐着囚車一路西行,離開楚國,直到秦國邊境的時候,百裡奚突然笑了。

因為他看到了一個老朋友,公孫枝,當年他在齊國讨飯時的窮哥們。

公孫枝将他放出了囚車,笑着說:“好久不見,齊地一别三十年,百裡兄别來無恙?”

百裡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呵呵,原來是你小子,當年我們一起到齊國讨生活,我留在了蹇叔家,你卻一個人溜了,原來是跑到秦國逍遙來了。”

公孫枝說:“好了,舊事咱們容後再叙,秦公正等着見你呢!”

秦穆公在宮裡不耐煩地踱着步子,看起來樣子十分焦躁:公孫枝和百裡奚怎麼還不來,寡人等的花兒都謝了。

正這時,有人飛報進來:“報告,公孫大夫他們回來了,正在殿外候見!”

秦穆公快步跑了出去:“不要什麼候見了,寡人親自去見他們,我一刻也等不了了!”

秦穆公剛跑出殿外,卻突然愣住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不會吧,這匹萬裡馬怎麼是匹老掉牙了的馬,這麼老了還能幹幾年哪,怪不得楚王這麼輕易放人呢!

百裡奚見秦公親自來迎,心裡十分激動,他顫巍巍地 的跪下行禮道:“奚早聞主公有伯王之志,今日見之,果然名不虛傳。”

穆公看着百裡奚顫巍巍的樣子,心裡越發不是滋味,他扶起百裡奚,怏怏問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壽啊?”

百裡奚說:“不高不高,哥們兒我芳齡七十,比姜子牙還小十歲。”

穆公歎了口氣說:“請恕寡人直言。人生七十古來稀,先生雖然高才,隻是年紀大了些,可惜,可惜了啊,如能早生二十年的話,那就完美了,定能助我秦國稱霸天下。”

百裡奚笑了,他一生颠沛流離,曆經坎坷,足迹遍布齊國、成周、虞國、楚國,幾乎遍布大半個中原。這份經曆使他對各地的風物民情和山川地理知之甚詳,秦國想要稱霸,找自己就對了,于是信心滿滿地說道:“讓臣去逐飛鳥,搏野獸,那麼臣确實老了。可是要論坐問國事,比起姜子牙八十歲還能幫武王定鼎天下,那哥們我還年輕得很呢!”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秦穆公被這句豪言壯語一下子給鎮住了,對百裡奚的看法立馬改觀,于是轉變态度,恭恭敬敬的請教他道:“我們秦國地處戎翟之地,中原列國都勢利眼,看不起我們,拿我們當不開化的蠻夷,有什麼盟會也從不讓我們參加,先生有什麼妙招,能讓我們秦國盡快實作四個現代化,追趕齊晉宋,參加聯合國呢?”

其實,中國向來有歧視邊遠弱後地區的傳統。什麼獯鬻、猃狁、鬼方、戎狄……這些弱後族群的名字要麼是野獸,要麼是野鬼,反正不算是人。記述中華起源的《山海經》中也說:“人面獸身,名曰犬戎。”一股中原高等文明人的優越感,透出紙上。是以當年夏為中原,則視殷商為東夷;而當殷商入主中原,則視岐周為羌戎;如今秦人居西戎之地,自然也被當做蠻夷鄙視。所謂鄙夷鄙夷,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從這個層面上說,民族主義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

而百裡奚雖然也是中原人,但似乎沒有這些壞習氣,他說:“主公身居高位,還能對我這個亡國俘虜糟老頭子不恥下問,真是讓臣太感動啦,啥也不說了,眼淚嘩嘩地。那就讓我糟老頭給您好好地分析一下吧:秦國地處岐、豐之地,山如犬牙,原如長蛇,隻有一條崤函峽谷能與中原相通,真可謂易守難攻,這是秦國的第一個優勢;第二個優勢,秦國的周圍都是些戎、狄等少數民族部落,大大小小總共要有十幾個小國家,這些地方土地肥沃,民風剽悍,但各自獨立,組織松懈,很容易吞并他們。是以主公應當善用這兩個優勢,對西戎諸國德撫力征,以并其地,則可獨霸西陲,然後緊扼山川之險,任他中原争霸不休鹬蚌相争,我自猛力發展經濟,一定戒急戒貪,忍字當先,待到中原列國因互相征伐而國力耗盡,我們再趁機長驅直入,此消彼長之下,天下間還有誰是您的對手呢?”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百裡奚此策先西後東,由内及外,穩紮穩打,深谙地緣政治之精髓,真可謂天下之策,後來秦穆公稱霸西戎,也就是走的這個路子;甚至數百年後商鞅與張儀之策,也是從百裡奚戰略思想上發展起來的。隻可惜秦穆公雖頗認同百裡奚之策,但他實在被“諸侯卑秦”的狀況刺激狠了,以至于後來關鍵時刻還是急功近利,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結果走了不少彎路,最後才醒悟過來,否則秦國說不定會提早個很多年統一天下。

但即便如此,在春秋初年那樣的時代,秦穆公能将一個奴隸瞬間提拔為宰相,這已經是超越時代的政治創舉了。而秦穆公這一點也得到了孔聖人的盛贊,據《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齊景公與晏嬰來适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度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與語三知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一養馬奴隸,竟是商鞅張儀祖師爺,在春秋時已為大秦提出統一戰略

而百裡奚四十年懷才不遇而終得明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一定不能失去信心,隻要你有能力,機會總有一天會來到你的身邊;就像那首歌裡唱的那樣:“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不低頭更精彩的活!”隻有能耐的住寂寞和被忽視,才有可能最終迎來屬于你自己的那個陽光燦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