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夥人模式、引領性技術……廣州肇慶這樣更新改造養殖池塘

作者: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付怡 通訊員 羅茵 方苑冰

為提升水産品品質安全,切實改進水産養殖基礎設施,重建嶺南特色現代桑基魚塘,打造美麗漁場,推動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更新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2021年11月正式出台,明确要用3年時間,在廣州、深圳(含深汕特别合作區)、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市等珠三角9市開展養殖池塘更新改造行動。

目前,珠三角百萬畝池塘的更新改造和美麗漁場的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近日,在廣州花都和肇慶示範點,記者了解到推廣應用引領技術和創新性模式的推進情況,以及在帶動周邊農戶共享産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方面的成效。

肇慶:“三塘四壩一濕地”進行集裝箱尾水處理

2021年12月,肇慶市出台《肇慶市養殖池塘更新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确用3年時間對肇慶市養殖池塘更新改造,以規模養殖場、連片養殖場為重點,推進13萬畝養殖池塘更新改造、綠色發展。

在肇慶市的行動方案中,指出要推廣集裝箱循環水生态養殖模式,在全市各縣(市、區)建設示範基地(争取發展2萬畝)。

在引領性技術模式推廣應用方面,“集裝箱+生态池塘”集約養殖與尾水高效處理也是肇慶市大力推廣的技術模式之一,目前該技術在廣州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觀星農業”)的應用效果良好。

合夥人模式、引領性技術……廣州肇慶這樣更新改造養殖池塘

據悉,觀星農業數字化漁業養殖基地位于肇慶市鼎湖區沙浦鎮,是國家新型水産養殖标準化示範區。該企業是國内首家緻力于“集裝箱+生态池塘尾水處理”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該模式在2018年-2020年連續三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

觀星農業基地總占地面積約1100畝,背靠西江優質水源,開展集裝箱式綠色循環水養殖。據觀星農業的技術負責人介紹,在該企業“集裝箱式+生态池塘”的養殖模式中,養殖對象集中在養殖箱内,池塘不再投放大量魚苗、飼料、漁藥等,傳統池塘變為養殖水循環淨化塘和生态濕地,采用“三塘四壩一濕地”的工藝流程,建立人工生态系統,微生物和藻類植物等協同作用,對養殖尾水進行生态化處理,進而實作生态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達到無污染、零排放的目的。

在現場,可以看到集裝箱裡的魚類有草魚、彩虹鲷、禾花魚等,餌料撒下去,箱子内的魚踴躍搶食,活力滿滿。

該技術人員表示:“現在我們每天下午兩三點都會出魚。我們的魚會比市場價稍高一點,直供珠三角的一些合作酒店。”據悉,該企業采取與周邊農戶合作的模式,從魚苗到兩三公分小魚的階段由周邊農戶進行規範養殖,公司再定價回收,進入集裝箱進行養殖。

合夥人模式、引領性技術……廣州肇慶這樣更新改造養殖池塘

廣州花都:合夥人新模式建設現代種業産業園

《行動方案》要求以重要公共水域周邊區域、水産養殖主産區、連片養殖區域等為重點建設區域,以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态養殖示範區、現代農業産業園、龍頭企業、傳統桑基魚塘等為主要依托,因地制宜地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一批示範性美麗漁場。

同時,鼓勵養殖戶将池塘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實作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産要素的有效配置,推進産業鍊整合和價值鍊提升,提高産業化水準和市場競争力,讓養殖戶共享産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

合夥人模式、引領性技術……廣州肇慶這樣更新改造養殖池塘

在走訪中,記者看到,廣東五龍崗水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龍崗”)正有此意向。

該企業位于花都區花山鎮,下屬有4個水産苗種繁育生産基地,1個觀賞魚繁育生産基地,并設有480畝高标準、裝置齊全的生産池塘及種質基因實驗室、魚苗工廠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魚苗培育網箱區等,總面積接近1000多畝。

五龍崗主要生産粵豐牌黃颡魚、加州鲈魚、羅非魚、鲫魚等優質魚苗,2020年年産粵豐牌魚苗15.32億尾,年産值4800萬元,是目前廣東地區大規模的優質淡水魚苗生産基地之一。

近三年來,該企業累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9項,發明專利2項。五龍崗也是花都區唯一一家擁有省級水産良種場資格的企業。

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将着重建設現代種業産業園。據介紹,目前五龍崗在對品種進行提純複壯,并鼓勵科技創新,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更新建立種苗實驗室、課題組工作室、現場試驗、專家工作室、博士後工作站等,進行名特優品種篩選。

合夥人模式、引領性技術……廣州肇慶這樣更新改造養殖池塘

該企業目前正對現有生産區域進行分片更新改造,對現有魚塘進行包括尾水治理等方面的綜合整治,建造苗種暫育池、全恒溫苗種打包區、檢驗檢疫室,拟建立營運中心、産品展示區、進境動物檢驗檢疫國家級隔離場、電商、中轉打包場、恒溫貨倉、冷庫等。

“我們的模式類似于合夥人。”該公司董事長梁明表示,水産行業多存在管理和技術上不相容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懂技術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術,目前該企業采取小團隊管理,按照投入分成。

企業分為鲈魚、鳜魚、黃骨魚和觀賞魚等幾個闆塊,總共有20多個小團隊,每個小團隊有3~5人,一個團隊可管數十畝的池塘 。

“目前來說,我們每個團隊都有賺錢,2020年最好的一個3人團隊純利潤是120多萬。”梁明說,該模式在帶動漁農戶發展水産養殖生産方面,獲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應。(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謝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