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大林要求志願軍繼續進攻,我們為什麼主動撤退?其實戰略戰術更重要

看花開花落,望雲卷雲舒,曆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曆史吧!

1951年,我志願軍在北韓發動第五次戰役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主力節節敗退,并且在美國國内反戰呼聲日益高漲的情況下, 不得不與我志願軍進行談判。我軍在剛剛結束的第五次戰役中共計殲敵約八萬人。是以美軍通過外交管道向我軍發出停戰談判的信号。我志司鑒于在敵我雙方的裝備實力和敵我數量上,繼續發動進攻于我軍不利的情況下接受了美軍的停戰談判請求。而美軍則為了在談判桌上争取最大的利益決定針對我志願軍防守薄弱的山頭發起重點進攻,但美軍依然一頭撞在了鐵闆之上。自從我軍與聯合國軍在北韓戰場上進入戰略相持的階段。雙方在總體局勢平穩的局面下,依然爆發了非常激烈的小規模作戰。

斯大林要求志願軍繼續進攻,我們為什麼主動撤退?其實戰略戰術更重要

但蘇聯的斯大林在得知了我志願軍在北韓的戰況後,曾連聲誇贊我志願軍打的好,并且希望我志願軍繼續向南進攻,将美軍主力徹底趕出北韓半島。當時我軍上司人聽後卻拒絕了他,并且迅速指令前線部隊停止了進攻,而且交替掩護開始撤退到有利位置。

斯大林要求志願軍繼續進攻,我們為什麼主動撤退?其實戰略戰術更重要

那麼為什麼我軍不繼續乘勝追擊呢?在蘇聯的裝備支援和空中掩護下,我們完全有能力将美軍趕下太平洋,但是為什麼突然就從戰略進攻的态勢轉為了守勢呢?那是因為經過五次大規模的作戰,敵我雙方同樣傷亡慘重,雖然我軍将戰線打回到三八線,但是傷亡非常的嚴重。并且由于戰線的拉長,而我軍在北韓上空幾乎沒有可靠的空中掩護,是以非常容易被美軍再實施一次“仁川登陸”,進而徹底截斷我軍的補給線和退路,将我志願軍徹底包圍在北韓中部地區然後分割圍殲。我志司就是基于已經看到了這一點,是以主動将前線部隊脫離了跟敵人的接觸,并且将運動戰轉變為陣地戰,遲緩美軍反攻的節奏,為我軍主力的修整赢得時間。

而斯大林作為蘇聯的領袖,考慮的必然是蘇聯的利益,隻提供武器裝備,然後讓我志願軍将美軍拖在北韓戰争的泥潭中不得抽身,這樣對蘇聯在歐洲的态勢會大有幫助。這樣既可以消耗大陸也可以消耗美國,簡直一舉兩得。

但是對于剛剛結束内戰,國内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必須盡早的結束這場戰争才能将資源投入到生産和建設中來。

是以我軍在在戰略相持階段改變了主動進攻的方針,而是集中主力殲滅一小部分成建制的美軍部隊,以達到促使美軍盡快撤軍的目的。這一戰術,被我軍親切的稱為“零敲牛皮糖”戰術。

斯大林要求志願軍繼續進攻,我們為什麼主動撤退?其實戰略戰術更重要

于是在這樣的戰術方針的指導下,我軍與美軍邊打邊談,整個北韓戰場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泥潭。但是美軍在談判桌上依仗着先進的坦克飛機,咄咄逼人的對我軍提出了許多不合理的要求,我軍代表沒有退後一步,而是在戰場上用實力說話,于是美軍接連發起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在面對美軍準備充足的瘋狂進攻下,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遭遇了曆史上火力最猛烈的攻擊,但我志願軍沒有用血肉之軀與美軍的炮彈硬磕,而是通過靈活多變的運動防禦和地下工事,将美軍的進攻一一化解,随後又在金化攻勢和美軍兩栖登陸的冒險計劃中挫敗了敵人。垂頭喪氣的美軍既沒有在戰場上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沒能在談判桌上達到目的。隻好無奈的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我軍在北韓戰場上面對火力強大的美軍,依然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跟我軍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是分不開的,隻有發發揚我軍的長處和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才鑄就了我軍鋼筋鐵骨的軍魂!

随風來,随風去。回憶往事,曆史的記憶揮之不去。今天的曆史之旅到此結束了,期待與大家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