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發脾氣是本能,而控制脾氣是本事。

百病源于氣,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大格局,心胸開闊,不輕易發火。

因為他們深知,與小人生氣,氣壞自己着實不值得,與親人生氣,傷了感情最後也是得不償失。

01

生氣,徒增煩擾

生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擾亂心神,給自己增添煩惱與困擾。

人在生氣的時候智商為零,這時候,若是隻顧發洩怒火,很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最終更是得不償失。

報紙上曾經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位大學生畢業後應聘于一家公司搞産品營銷,公司提出試用三個月。

三個月過去了,這位大學生沒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生氣地找到副經理理論,陳述自己為公司所付出的一切,然後大罵公司不識人才,對自己不夠公平。

然後,他一怒之下憤然提出辭職。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副經理請他再考慮一下,他越發火冒三丈,說了很多抱怨的話。

于是對方也動了氣,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其實公司不但已經決定正式聘用他,還準備提拔他為營銷部的副主任。

這麼一鬧,公司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用他了。這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因自己的亂發脾氣而白白地喪失了一個絕好的工作機會。

與人相處時,發生一些小誤會,我們會不愉快,但這時候要讓自己冷靜,千萬不要感情用事。

人一輩子犯的錯誤,80%都是因為生氣造成的。

02

生氣,不如争氣

生氣,氣壞的是自己,更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與在乎你的人生氣,很容易讓他們寒心;為不值得的小人生氣,你越生氣,他們越痛快,何必折磨自己找罪受呢?

是以,與其生氣,不如争氣。

宋徽宗非常的喜歡書畫,并且對書畫的造詣非淺。

一天,他問随從:天下哪個人畫的驢最好?

随從四處打聽之後,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畫家有“驢畫家”之稱,即召他進宮畫驢。

朱子明得知被召進宮是為皇上畫驢時,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原本他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畫家,可是正因如此,便遭同行嫉妒,四處造謠貶低他,說他是“驢畫家”。

然而,聖命難違,他隻好硬着頭皮開始畫驢。

他苦練畫驢術,先後畫了數百幅有關驢的畫,最後終于得到皇上的賞識,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畫驢人”。

朱子明晚年感慨道:嫉妒是壞事,也是好事。感謝嫉妒者,你們的罵聲、貶責和造謠成就了我!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當别人嫉妒你時,不需要生氣,因為生氣是用别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你更應該要做的是,把嫉妒化為向上的力量,鉚足了勁兒去磨煉自己。

當你比别人強一點點的時候,别人就會嫉妒你;但是當你比他強太多的時候,他就隻有心服口服的份兒了。

03

智者,懂得情緒管理

村上春樹先生有言: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很多事情,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問題,很可能得到的是不一樣的結果。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生活是自己創造的,心情是自己營造的。

有一則故事:

有一天,一個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師傅要出門,這瓶蘭花托付給你。

師傅走了以後,有一天刮大風,蘭花不小心摔碎。

小和尚很自責,過幾天師傅回來,但一直沒有責罵小和尚。

小和尚很納悶,忍不住問師傅,師傅,我把你的蘭花打碎了。

你為什麼不責罰我呢?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老和尚說,你忘了我們當初養蘭花時的初衷了,我們養花是為了欣賞心情高興,可不是為了生氣的呀。

有些一時接受不了的事情,等過段時間回頭看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沒你想象中那麼難以釋懷,恩恩怨怨到最後終會雲淡風輕。

動辄發火,易怒易暴,生活隻會越來越糟糕,而平心靜氣,從容豁達,才會擁有更好的未來。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先學會不生氣。

從容平和,心胸開闊,海納百川,為自己尋得大自在,活的坦然豁達!

再學會氣死人。

用你的淡定從容,走順自己的人生路,用争氣,讓那些激怒你的人和事閉上嘴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