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公元755年12月16日,範陽的鼓噪之聲震地響起,驚破了長安城的霓裳羽衣曲,昔日歌舞升平的大明宮人心惶惶,楊貴妃的絕世美貌都無法讓明皇重新展露笑顔。

繁榮的大唐王朝遭遇了最大的統治危機,大唐的統治從這一天開始走下坡路,盛唐的榮耀從這一刻起不複存在,而

掀起這場可怕危機的人,是明皇最為寵愛的臣子安祿山。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如果不是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寵幸,安祿山不過是一個平庸普通,甚至連生計都要發愁的胡人,

明明是李隆基給了安祿山一切榮耀、權勢、地位,可為什麼安祿山還要起兵造反、恩将仇報呢?

安祿山——從平步青雲的寵臣到覆滅盛世的逆賊

安祿山出生于西域康國,若非後來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安延偃,他便是一個連姓氏都沒有的蠻荒之人,但是終究是一個胡人,萬國來朝的長安城雖然包容開放,

可安祿山卻始終顯得格格不入,甚至一度以和後父生活在一起為恥。

年少時期颠沛流離于九藩之間,為了生存,他學會了六國語言,也養成了圓滑桀骜的性格。長大成人之後,他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安延偃的家,當了個買賣人協定物價的牙郎,甚至有時候還要幹些小偷小摸才能維持生活。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公元732年,

安祿山在幽州地界偷羊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逮了個正着

,張守珪武将出身,常年與胡人打仗,一看抓到的是個胡人,就下令将安祿山亂棍打死。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安祿山聽到張守珪下令心慌不已,急忙高聲喊道:“大人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嗎?為什麼要把我打死呢?”

張守珪一聽這人豪言壯志,就給了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讓他去抓逃跑的俘虜,隻要能抓到,就提拔他為偏将。

安祿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張守珪也如約讓安祿山做了偏将。

安祿山作戰骁勇,為人圓滑聰敏,而且還精通六國語言,深得張守珪的信任,後來還被張守珪收為了義子,憑借義父的關系和賞識,

他很快就觸及到了大唐政治圈上層。

他善于察言觀色,為人又圓滑老練,

借着賄賂,安祿山迅速和公權力中心的那些官員建立了深厚的“錢權友誼”,其中便包括唐玄宗的寵臣李林甫、張利貞、裴寬等人,

憑着與這些人的關系,他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視。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安祿山深得唐玄宗重視離不開前朝官員的誇贊,當然也離不開後宮寵妃的枕邊風,有一種說法是安祿山給比自己小16歲的楊貴妃做了幹兒子,楊貴妃甚至還為這個幹兒子舉行過洗三儀式,籠絡了前朝後宮,安祿山自然能在官場混的如魚得水。

天寶六載,39歲的安祿山被唐玄宗任命為禦史中丞、平盧節度使,權傾朝野,對待玄宗更是極盡谄媚之能,體重達三百三十斤,還能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而且動作能快的像旋風一樣。

安祿山是個才藝雙全的臣子,而唐玄宗又是曆史上出了名的文青皇帝,兩人一見如故,再加上周邊人的各種誇獎,

唐玄宗自然是對安祿山寵信有加

,一路将安祿山提拔到了河東節度使的位置,甚至還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安祿山的大兒子安慶宗,親上加親。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從一個為生計發愁的小混混到大權在握的帝王寵臣,安祿山的榮華富貴和功名利祿都是唐玄宗給的,怎麼說安祿山都應該對唐玄宗誓死效忠才對,怎麼就鬧到了後來的局面,

皇帝親手提拔的忠臣怎麼會成為開元盛世的終結者呢?

或許還要從安祿山的屢次升職說起。

安史之亂——烈火烹油免不了引火燒身

安祿山從一個為生計奔波的胡人一路走到了身兼平盧、範陽、河東節度使的鼎臣,他的政治之路可謂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一般,風頭無量自然也會引人嫉妒,更何況安祿山所處的是鬥争激烈殘酷的官場。

他一個毫無背景家世的胡人,就算深得帝王寵信,難免也會遭人排擠。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更何況利欲熏心,權欲從來就是扭曲人性最為猛烈的毒藥。手握重權的安祿山開始驕傲自滿,漸漸地不再把那些曾經提拔他的、幫助他的臣子放在眼中,甚至公開和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作對,由此

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也将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李林甫退休之後,楊國忠成為了宰相,為了除掉安祿山,楊國忠向皇帝進言,說是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迹象,但苦于沒有證據,皇帝并沒有把楊國忠的話放到心上,隻覺得是“将相失和”,一笑了之。

楊國忠不死心,再次進言:“陛下,您召安祿山入京,他一定不敢前來。”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盡管皇帝信任安祿山,然而畢竟身處高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皇帝依言下旨召安祿山入京,楊貴妃得知消息之後立馬寫信告訴安祿山實情,安祿山于是火速進京。

他拜倒在唐玄宗的面前,痛哭流涕:“我就是一個胡人,沒有文化學識,陛下您多次提拔臣,楊國忠心有不滿,他想殺了我啊!”

這一哭一鬧再加上貴妃的枕邊風,安祿山安然無恙地回去了,但是和楊國忠的梁子算是徹底結下了,也為後來安祿山打着“讨伐逆賊楊國忠”起兵造反的事情埋下了禍端。

安祿山要是隻得罪了寵臣也就算了,反正将相失和更有利于平衡大臣權力,加強皇權,安祿山未來的榮華富貴還是能得到保障的。

最重要的是,安祿山得罪了一個他最不該得罪的人,那就是當朝太子李亨,這也成為了安祿山不得不反的重要原因。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有一次安祿山到長安拜見唐玄宗,唐玄宗讓安祿山拜見太子,安祿山或許是為了讨帝王歡心,或許壓根就瞧不上勢弱的太子,直接對着皇帝說了一句:“我隻知道陛下您,并不知道太子是幹嘛的!”

安祿山說完之後,唐玄宗假意訓示了一番,說太子是自己的接班人,不得無禮,安祿山才裝裝樣子給太子行了個禮。

這話自然是讓唐玄宗十分開心,可是卻惹惱了太子,安祿山這一句話可以說是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畢竟當時的玄宗玄宗年事已高,皇位遲早是李亨的,李亨表面上不顯,心中估計已經想好以後讓安祿山怎麼死了。

朝臣不待見他,儲君也不喜歡他,安祿山未來的日子都不會好到哪兒去,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搏,

彼時的安祿山并非沒有成功的資本,安祿山手握着三鎮兵馬可以稱得上是帝國的絕對精銳。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于是在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動了安史之亂。一路上他勢如破竹,建立了僞燕政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可他一生的光輝與榮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消失的。

身敗名裂——悲劇的造反者

安祿山的造反,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迫不得已之下的自保。

畢竟安祿山是從社會的最底層,一步一個腳印地爬到政治權利的中心的,這就注定他會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

作為一個毫無背景又慣會讨人歡心的角色,他自然可以得到皇帝的寵信,但是隻要投身政壇,他就注定躲不開背後那些錯綜複雜的各方勢力,更可怕的是,他稍微不注意就會萬劫不複。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早年間小心翼翼是為了爬得更高,後來位高權重,哪裡還願意忍氣吞聲,過度膨脹的個人情緒讓他越來越不願意顧及那些權臣勢力,

他的行為處事開始變得肆無忌憚,這一切都把他推向了一條萬劫不複的路。

其實當時的唐王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彼時盛世的歌歡舞樂掩飾着内裡的腐朽和混亂。

節度使這一官職的設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地方擁兵自重必定會威脅中央權力,換句話說,在當時的政治條件下,安祿山不反,也會有别人反,安史之亂不是偶然。

那時的唐玄宗也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鋒芒與銳氣,當年意氣風發的君主如今成為了個聽到兵戈之聲倉皇出逃的老人,統治階級内部沖突重重,各方勢力争權奪利的陰謀算計也在無形之中醞釀着一場政治風爆,

終于,在安祿山的作用下,爆發了。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安史之亂打破了大唐盛世的繁華,但大唐王朝還是風雨飄搖地再次支撐了起來。而謀反成功,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政權的安祿山,躲過了政敵

的算計,躲過了太子的記恨,卻沒能躲得過自己的親生兒子的野心。

因為身體肥胖,安祿山常年身患瘡疖之症。晚年病狀越來越重,導緻他後來雙目失明,身體長滿了塊狀毒瘡。

因為身體的疼痛,安祿山的脾氣越來越大,對身邊的人動辄打罵,

這讓他身邊的人很不滿。

也正因為此,給了安祿山的小兒子安慶緒問鼎高位

的機會,在權力面前,親情是最無足輕重的東西,安慶緒鼓動一直照顧安祿山的貼身宦官李豬兒殺死安祿山,彼時的安祿山隻來得及喊出一句:“是家賊......”

受盡唐玄宗寵信的安祿山,為何最終反叛大唐?迫不得已隻能自保

那一天,是正月初一,全家團聚的春節,

安祿山卻死在了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人的手中。

安祿山死後,轟轟烈烈的安史之亂沒多久就被唐王朝平定下去了,但是,盛唐的光景,也在這場叛亂中一去不複返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