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1981年5月29日,一位美麗的革命者隕落了,彼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得知消息後默默到耶稣面前祈禱,送去自己的祝福。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提起宋氏三姐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三姐妹。

由于性格迥異,每個人的命運也不盡相同,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三姐妹中最奇特的是二姐宋慶齡和國父孫中山結為伉俪,三妹宋美齡和國民黨掌權者蔣介石結為夫婦,被世人稱為“民國第一夫人”。

由于二人所處的政治立場的不同,婚後接觸變少,宋美齡甚至在去世後都沒有落葉歸根,重歸故土,而是被葬在了美國紐約。

家國情懷,政治選擇,姐妹情深,性格命運,所有所有的因素都交織在一起,譜寫了兩姐妹不一樣的人生。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彼岸相隔,大道最為重

宋慶齡和宋美齡在最後甚至彼此都沒有見最後一面,就是因為彼此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當年宋慶齡病重之時,所有親屬都圍繞在她的周圍,但是其實在宋慶齡的心裡,最最挂念的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宋美齡。

于是,家人就拍電報到紐約,期待宋美齡能夠回到中國,姐妹倆能最後再彼此看一眼。

但信件直到幾天後姗姗來遲,收到了一封回複電報:“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落款處寫了“家”。

這讓家人們頗為吃驚,因為宋美齡甚至都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宋美齡對于二姐的情誼就如此淡薄嗎?1981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時十八分宋慶齡不幸逝世,邀請了遠在海外的宋美齡前來參加葬禮,但當時的政治局面這一邀請顯得頗為棘手,宋美齡是以迫不得已回複道:

“骨肉雖親,大道為重,我等做人做事需對得起上帝、國家、民族及民主主義......”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看似雲淡風輕,将政治放在了親情之上,但實際上,在宋美齡得知宋慶齡并為逝世的消息後,數次流淚,不停向上帝禱告。

足見雖然能夠有機會與姐妹相聚,但是在政治溝坎面前,還要以大局為主。

雖然二人的遺願都希望和家人安葬在一起,但最終宋慶齡被安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與父母的陵墓緊挨着。宋美齡則被安葬在了美國紐約的佛龛瑞福墓地。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情誼本深,奈何路不同

要說兩姐妹之間的關系如何,其實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自小一起長大,童年時期的他們親密無間,且又一起赴美留學,受到了西方民主主義的影響。

是以在國家危亡之時,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作為姐姐,宋慶齡和宋美齡的關系是很不錯的,姐姐待妹妹無疑是極好的。

在年幼的時候,出國留學期間,替她和外國人接觸,辦理相關的手續和檔案,生活上,還處處為她着想。由于美玲是家中年紀最小的,是以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看到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先想着想妹妹。可以說姐妹之間的感情是十分要好的。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共同成長的歲月中,其實姐妹之間沒有怎麼争吵過。多年來積累的情誼讓他們對彼此都十分的依戀,感情也是牢不可催。

這一點,在他們美國生活了六年的點點滴滴中就可以看出來,但是由于他們性格的不同,讓她們二人最後走下了不同的道路。

同樣都是大家庭出身,從小衣食無憂,但對于勞苦大衆,對于國家兩個人了解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展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兩人都在國際上争取過援助,但是宋美齡在美國的歌台舞會中穿梭,但是援助中有近乎一半都落入了宋氏和孔氏的口袋裡。把支援蔣介石做成了一門生意,

宋慶齡則真的是看盡了百姓的疾苦,前線戰士的艱辛,她才首次将根據地缺乏藥品、缺乏武器、缺乏彈藥等等情況向國際呼籲,我們已經3年沒有得到過任何醫藥援助和武器,要求待遇平等!"

所有的一切都是兩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而選擇的背後透露的是兩人性格的不同。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性格不同,命運各不同

宋美齡性格外向,比較機靈,在家裡備受寵愛是以比較自傲,宋慶齡生性文靜、溫柔、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體諒别人,具有極強的共情能力。

這件事在留學期間就能看到,在收到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後。

宋慶齡表現的特别激動,因為她心中已經燃起了愛國之情,尤其是在國外留學的初期,她們見識過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種種輕視和蔑視,迫切希望能有一個新的強大的祖國,這樣每一個中國人才能得到尊重。

由此,她熱烈稱贊這件事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宋美齡,由于她年齡比較小,是以對這樣的消息看得還是懵懵懂懂,内心毫無波瀾,是以,在得知消息後不久,她就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自小生活比較富裕,并沒有為百姓感到開心,對于那些貧苦的老百姓她覺得這件事影響并沒有那麼重要。

兩姐妹回國後,這種看法的分化越來越凸顯,兩個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這種分化在彼此分别嫁了不同的人之後就分化更為嚴重,兩姐妹甚至會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導緻她們之間感情的淡化。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緣分妙不可言,素未謀面之前,宋慶齡就已經對孫中山充滿了仰慕之情。待她回國後,宋慶齡的父親帶她去拜訪了孫中山先生。

相見談吐間,被孫中山廣博的知識和熱忱的愛國情懷所深深吸引。再到後來宋慶齡接替了姐姐的職位,成為了孫中山的秘書。

自那以後,宋慶齡真正的參與到了革命的第一線,與孫中山先生一起了解中國革命之情形,幫助孫先生找尋救國之路。

由于宋慶齡的文筆很好,是以她經常幫助孫先生起草各類檔案,幫助他在思想上向有識之士宣揚救國思想。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宋美齡對于中文甚是生疏,是以家中請了一位私塾來教她。可見對于祖國文化她本人并不了解。

但是宋美齡十分聰慧,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她重新撿起了母語。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經曆了父親的去世後,宋慶齡為小妹搭建了新的屋檐,護其左右。比如宋美齡在姐姐的介紹下,在學校擔任了一位英語老師。在宋美齡看來,這是一個特别适合妹妹的崗位。

在這個崗位的好處,在宋美齡看來,周圍人物環境較為簡單,都是具有書卷氣的人。當英語老師正好能夠發揮宋美齡的優勢。經常碰到一些高管達貴,能夠拓展宋美齡的人脈。

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宋美齡的欲望,她希望能夠得到權利和名聲,能有更為優渥的生活環境。她不斷地在找尋機會能夠進入到更有權利的職位和部門。是以,在一位官太太的引介下,他成為了上海電影審查會的一名官員。

雖然這個審查會權力并不大,但宋美齡看到的是這别後晉升的機會。憑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和較好的外表讓她成為了參議會所矚目的對象。

一段時間的考察後,宋美齡得到了其抛出的橄榄枝。宋美齡十分歡喜,欣然前往參議工作了。

但是沒有生活經驗的她,根本沒有機會了解人間百态,她也沒有處理具體事物的能力。參議院的老人們都清楚地認識這一點,是以一直把她當作翻譯,并不給她指派實質性的工作。

經曆了一段短暫的工作後,宋美齡并沒有像她開始預想的那樣得到了權和錢。是以,正在郁郁不得志,是以辭退了這份有名無實的工作。恰逢此時,一個對她至關重要的人進入了她的世界。

在一次宴會上,蔣介石看到了古典美和新潮思想的融合下的宋美齡,在人群中散發着光輝與神采。加上本身青春華麗的外表,适宜的服裝,曼妙的身材,名門出身。蔣介石對她一見鐘情。

由此,兩位姐妹的人生徹底拉開了新的序幕。宋慶齡由于其愛國愛民,群眾敬仰成為了中國的名譽主席;宋美齡成為了第一夫人,有權有勢,呼風喚雨。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天各一方,思念綿而長

宋慶齡和宋美齡姐妹兩人雖然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後又天各一方,但二人的感情雖未表露,但是展現在了方方面面,比如她們都為國着想,蔣介石事件後,抗日救亡運動中,二人首次聯手。紛紛前往一線關心軍人,幫助受傷的軍人換藥,視察當地百姓的情況。

雖然在具體表現中宋慶齡更為接地氣,真的親手去做一些事情,兩姐妹情同手足。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這份心連心還展現在她們最後一次的相見,1942年秋,家族聚會上,兩個人都有無數的話想要和對方傾訴,但是卻因為彼此立場不同,隻得以沉默收場。

但沉默代表了就是不關心了嗎?在蔣介石在退敗台灣後,心中極為惱火,認為就是因為宋慶齡對于國民政府權威造成了損害,是以他才會輸,一度想要和毛人鳳聯手暗殺宋慶齡。

宋美齡為了保護姐姐,不惜和蔣介石對峙,

“她是我姐姐,你如果傷害她,宋家就不會在支援你,她還是孫先生的遺孀,國名黨的手下又會怎麼看你?”

,經過她的勸說,蔣介石在權衡利弊後,放棄了計劃。可見姐妹倆的感情還是很深的。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姐倆還依然保持書信往來,依舊寫到時常想念起對方,但就形式而言,知道宋慶齡在中國生活方面沒喲美國好,希望彼此都能夠平安順遂。這份彼此的牽挂一直綿延不斷。

在晚年後,兩人相隔一方,宋慶齡常常拿出妹妹的照片,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有一次,從業人員把得到的一張妹妹的近照拿給宋慶齡後,她舍不得放手,看了又看,默默說道:“我和她好多年沒有見過面了…”

話還沒說完,竟然哽咽了起來,這可是鐵血一般的戰士啊。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也時常拿出姐姐的畫冊,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一動不動地靜靜地看,常常是一言不發,非常沉默。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宋慶齡之墓

結語:

俗話說葉落歸根,宋美齡和宋慶齡都希望能夠安葬在宋家陵園。但最終宋美齡沒能如願。

宋慶齡的墓地環境優美且幽靜,墓碑上沒有寫下自己的豐功偉績,而隻是寫了自己的生平,在紀念她的廣場上還有她的雕塑以供後人瞻仰。象征着她時刻都和人民站在一起,奮鬥一生的形象。

她并沒有因為自己出身的富足而忘掉了國仇家恨,在革命中,她成為了革命戰士,一名偉大的人。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宋美齡之墓

宋美齡的墓地則是按照西方标準設計建造的,不是在土地之上而是建造了一個樓專門紀念她。與姐姐不同的是,宋美齡在與蔣介石完婚之時,就意味着她被資本和權力所裹挾了,她向往的權利和資本滿足了她所有的虛榮心。

但是她并沒有跳出自己的階層,為了宋氏家族和自身她也犧牲了很多,多顯無奈,最終自己的遺願都沒能實作。

宋慶齡去世後,宋美齡在大洋彼岸,經常拿出姐姐的畫冊,非常沉默

這就是政治立場不同,造成最後的局面不同,但是這不也是兩個人各自的選擇嗎?

如果宋美齡和宋慶齡能夠生活在現代和平的年代,兩個人也許并不會因為政治意見相左而經曆了那麼漫長的分别,也許她們就能像我們身邊的普通家庭的姐妹那樣,彼此照顧一生、關愛一生、扶持一生,成為真的令人豔羨的姐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