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1971年12月,由于和蘇聯關系未得到改善,為防止蘇聯的核打擊,大陸在全國各地都開始建設防空洞。

長沙市解放軍366醫院,也在五裡碑附近的土堆旁進行防空洞建設。最開始人們就發現,土壤中有很多白色物質混雜其中,挖到二十多米深的時候,竟然有些挖不動了。

領隊讓人打眼探查情況,結果打出的眼竟然源源不斷地冒出氣體。此時領隊正要點煙,結果明火遇到氣體,突然就迅速燃燒起來。衆人急忙撤離防空洞,等出來的時候領隊的眉毛和頭發都燒焦了。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地下冒出鬼火

施工隊到底挖到了什麼呢?誰也不知道,但為了穩妥起見,這個消息就層層上傳,從366醫院院長,再到軍區司令部。

司令部認為,這會不會是敵人暗中布置的陰謀?于是派工兵去排查,結果也沒有任何答案。不過當地人卻給出了一種可能,說在這兩個土丘下是一個墓葬群。

古書中有記載,這裡是一個雙女墓,是漢長沙王葬程唐二姬的墓。不過也有其他古籍記載,這裡是五代時期楚王馬殷的墓。

還有人說這兩個土丘形成馬鞍的樣子,是以這裡是馬鞍堆墓,不過在流傳中馬鞍堆就被傳成了馬王堆。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不管是誰的墓,反正現在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于是施工隊就給湖南博物院打了電話。當時博物館裡的人都上山下鄉去了,人手并不多。

但留守的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人,他們的見識非常強。對于施工隊描述的情況,副館長侯良馬上就明白,這就是一座古墓,而且很可能已經被施工隊破壞了。

其實博物館方面十厘清楚,在這下面是有一座漢墓的,不過由于該地區儲存比較完好,是以并沒有進行挖掘。如今冒出“鬼火”,說明這個墓已經不再密封,裡面的氣體洩漏,才産生可瓦斯體。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想到墓葬可能被破壞,侯良當時心急如焚,馬上帶着幾個守家的員工連夜前去調查。侯良從醫院借來了氧氣袋,他本想收集一些噴出的氣體,但卻晚了一步,氣體已經不再噴出了。

後來人們認為,這個墓葬裡的東西之是以能儲存完好,或許就和這些氣體有關,但如今隻能是一個遺憾了。

在确認完下面有一個古墓之後,有人認為應該回填,但現在墓中已經進了氧氣,回填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當下最緊要的是馬上進行搶救性發掘。很快中央的批文也下來了,在1972年1月16日,馬王堆古墓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來自兩千年前的藕片湯

長沙地區發現一座大型古墓,但博物館裡的年輕人都下鄉去了,想要憑博物館的這些留守老人挖掘,估計猴年馬月都挖不完。是以他們請求當地各大高校協助挖掘,這樣一來的确大大提升了挖掘效率,隻用四天就揭開了封土層。

然而此時三個盜洞出現,讓博物館專家們心涼了半截,難道這個漢代古墓已經被盜墓賊捷足先登了?随後他們對這幾個盜洞進行了分析,其中一個盜洞裡有一雙回力鞋,這證明這個盜洞是民國時期的人挖掘的。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還有一個盜洞,裡面找到了唐代的油燈,看來這是唐朝時期的人挖掘的。第三個盜洞則是在墓葬的中央,這個盜洞差點就挖到了主墓室,好在之後不知為何偏斜了一點,才避免墓葬被毀壞。

在打開主墓室之前,需要先清理堅硬的白膏泥層,普通古墓的白膏泥層隻有薄薄一層,但這座古墓卻厚達1.3米,着實讓人吃驚。更讓人震驚的是,在這白膏泥層中,人們竟然發現了些許嫩綠的樹葉。

要知道這可是兩千多年前的古墓,這些樹葉竟然能完好地儲存到現在,簡直是人間奇迹。随後人們繼續向下清理,木炭、竹席都紛紛被清理出來。值得一提的是,這古墓中竹席竟然多達26層,可見當時人們對這個古墓的重視。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椁室是由四塊巨大的松木闆拼接而成,長約4米,高1.5米,最重的松木闆重量可達一千多斤。發掘人員小心翼翼地将蓋闆取下,椁室中被四塊隔闆以井字形分割成九個小空間,墓主人的棺椁在正中間的位置,其餘空間裡都是一些珠寶器具。

連白膏泥層的樹葉都能透出嫩綠顔色,這些珠寶器具自然也像嶄新的一般,基本沒有損壞。值得一提的是,在椁室中已經進了不少水,打撈這些東西就是一個技術活了。負責打撈的是一個叫任全生的老人,他原本就是傳說中的長沙土夫子,也就是盜墓賊。

在解放後,這部分人有很多被收編,成為考古隊的一員。這一次發掘中,這些由土夫子轉職的考古人員出了很大的力,為保護文物做出了極大貢獻。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在椁室中人們發掘出了上千件物品,有絲織品、漆器、竹木器、陶器、金屬器具、樂器等等,還有很多動植物标本,都是陪着墓主人下葬的。此外還有大量的竹簡和一枚印章,印章上刻着“妾辛追”三字,證明着這座古墓主人的身份,這就是辛追夫人墓。

在所有陪葬品中,有一個器皿引起人們注意,因為這個器皿中竟然還完好的儲存着一碗藕片湯,其中藕片清晰可見。不過當從業人員端起藕片湯時,由于晃動藕片開始消散。一旁的攝影師眼疾手快,在藕片消失之前,及時将這一幕拍了下來,為後續研究留下了證據。

後來考古專家對這碗藕片湯進行研究,他們認為藕片自溶的現象叫做纖維崩解,由于密封深埋地下2000年,隻要有輕微的振動藕片就會消失。

這也從側面證明,在長達兩千年的曆史中,長沙地區一直十分太平,沒有出現過三級以上的地震,否則這碗藕片湯是絕對不會以完好的形式出現了。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看到這裡的觀衆朋友,不妨點個贊,接下來我們看看國寶:辛追夫人的衣裳

辛追夫人的衣裳

馬王堆墓被發掘後,當時,中日也開始建交。日本首相訪華,在參觀故宮的時候,他一眼就看到了濕屍辛追夫人。

随後他提出将辛追夫人作為國禮送給日本,不過這一要求被大陸拒絕。後來日本方面又提出要辛追夫人的一根頭發,雖然不知道日本想要辛追夫人頭發做什麼,但這種要求一聽就非常古怪,是以又被周總理拒絕。辛追夫人到底有什麼魅力,讓日本人如此窮追不舍呢?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辛追夫人棺椁有四層,這讓當時的專家十分不解,因為在古代隻有帝王才使用四層棺椁,這位辛追夫人究竟有怎樣的社會地位呢?對于這一點人們已經無法探究。

随後人們打開了辛追夫人的四層棺椁,終于見到了辛追夫人的真身,結果果然出乎人們意料。因為棺椁裡的屍體并不是皚皚白骨,而是一具沒有腐爛的女屍。

女屍被浸泡在二十厘米深的液體裡,這具女屍年齡大約在50歲,身高在一米六左右,後來人們通過科技複原出辛追夫人的容貌,的确是一位大美人。辛追夫人屍體曆經兩千年而不腐,這一消息一出,瞬間轟動世界。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日本首相訪華就想要辛追夫人,後來退而求其次索要頭發。這是因為日本想要研究其中的防腐技術,而且想要對辛追夫人做遺傳基因研究。不過辛追夫人濕屍是大陸寶貴的财富,自然不能讓日本人去擺弄,是以都被大陸嚴詞拒絕。

辛追夫人有魅力,她的衣服也非常神奇,被稱為素紗襌衣。這件衣服的神奇之處不在于他沒有腐爛,而在于它的重量。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這件衣服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組成。如此大尺寸的衣服,卻僅重49克,一個火柴盒就能裝下它,可謂“薄如蟬翼”“舉之若空”。後來人們嘗試仿制一件這樣的薄衣,但仿制出來的衣服重達80克。

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在排除所有可能之後,他們認為之是以無法仿制,是因為兩千年前的蠶比較瘦小,他們吐出來的絲也更細。

而如今的蠶已經比較肥大,絲也比之前粗了很多,這導緻素紗襌衣無法被複制。後來專家們用十幾年時間培養出一種瘦小的蠶,這樣才複刻出了一件49.5克的素紗襌衣。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其實當時人們發掘出來的素紗襌衣有兩件,一件重48克,一件重49克,這兩件衣服都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館。但在1983年的時候,一個名叫許反帝的青年到博物館偷盜,除了偷走很多名貴文物,還帶走了兩件素紗襌衣。

許反帝回到家後,他的母親知道兒子闖了大禍,于是将一部分文物丢到公園,另一部分郵寄回博物館,還有一部分被銷毀。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在被銷毀的文物中,那件48可的素紗襌衣未能幸免于難,從此世間就隻剩下49克那一件素紗襌衣了。素紗襌衣是大陸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之一,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地下冒出“鬼火”,施工隊挖到了什麼?副館長心急如焚,連夜趕來

後來人們在辛追夫人墓旁邊,又發現了她的丈夫利蒼以及她孩子的墓,但很奇怪的是,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裡,辛追夫人的墓不論規模還是禮制,都遠超利蒼侯和她的孩子。大家認為這是為什麼呢?歡迎留言讨論,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