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你對生活投入多少,生活也會回饋你多少滋味

海子的那一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所有人都對晴耕雨織,詩和遠方心生向往。現在太多的電子科技和機械,把人從土地與自然裡生醬油離出來,時間也被他者化,隻有在一團亂麻式的忙碌和影視劇提供的劇情裡,我們才知道該如何生活。

當文藝青年們還在城市裡暢想田園牧歌時,已經有人開始踐行這樣的生活方式了。《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主人公,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幾十年來遠離都市,種菜,植樹,烹饪,任窗外風景随四季更疊。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小春日和是晚秋到初冬陽光和美的好天氣。溫暖舒适不冷不熱,大自然的顔色還在,陽光卻洗掉了躁熱。不論工作或是生活,人都更有耐力去面對長達一生的艱辛。修一是建築師,年輕時工作十分忙碌,太太英子始終支援丈夫的志願,但内心一直有個田園夢。偶然機緣下,修一繼承了一塊鄉間土地,他在土地裡搭起木屋,開辟出菜園和雜樹林,把這份甜蜜禮物送給了英子。

他們的生活很簡單,男主外女主内,煮飯睡眠勞作。身為建築師的丈夫修一相信“城市需要森林”,親自修建原木房子,打點菜田,并種下一百八十棵樹。富家小姐出身的英子則在小小的廚房焙制餐點、在廚餘做手工編織,向兒女親自示範什麼是好的飲食和生活。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簡單的生活卻浸透着務求精緻的用心。比如修一會格外細心地在田裡插上黃色的訓示牌,提醒毛手毛腳的老婆婆,這兒有低垂的樹枝“請注意,會疼哦”,那是小鳥的澡盆,“歡迎來洗個澡吧”。到處張挂留言闆,用簡筆漫畫認真記錄每一天的快樂。

英子女士生性灑脫,不計煩忙,侍弄青菜制作果醬,在打點三餐的忙碌裡穿針走線,透着從容的潇灑。親手烤培根、做年糕、草莓醬、果醋鳳梨、栗金團、柚餅子,每個季節都有儲存時鮮的方式,一季季做下來便成了儀式。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英子和修一活成了我們理想中的樣子,他們身躬力行着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法則,在春夏秋冬的節律裡出産自己的糧食和心情。在這本書中,我們從日常營造的緊張氛圍中解放出來,不去思考生活本身的意義,隻是觀察,就能收獲充實和滿足。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修一和英子的故事,這些平凡的小事勝過一切話語,這些長情的陪伴比詩更浪漫。正如英子所說“當你想把生活過精細的時候,它就會變成無數個細小的片段。其實,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瑣碎小事組成的。無論做什麼,非要一氣幹完的活兒,反而會不由自主地想偷懶。但如果趁着空閑一點一點慢慢來,也就沒那麼辛苦了。”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隻讀一本書·90歲夫婦把生活過成詩,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慕道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視覺總監│杜放 視訊監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系 圖檔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