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你对生活投入多少,生活也会回馈你多少滋味

海子的那一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所有人都对晴耕雨织,诗和远方心生向往。现在太多的电子科技和机械,把人从土地与自然里生生抽离出来,时间也被他者化,只有在一团乱麻式的忙碌和影视剧提供的剧情里,我们才知道该如何生活。

当文艺青年们还在城市里畅想田园牧歌时,已经有人开始践行这样的生活方式了。《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主人公,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几十年来远离都市,种菜,植树,烹饪,任窗外风景随四季更迭。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小春日和是晚秋到初冬阳光和美的好天气。温暖舒适不冷不热,大自然的颜色还在,阳光却洗掉了躁热。不论工作或是生活,人都更有耐力去面对长达一生的艰辛。修一是建筑师,年轻时工作十分忙碌,太太英子始终支持丈夫的志愿,但内心一直有个田园梦。偶然机缘下,修一继承了一块乡间土地,他在土地里搭起木屋,开辟出菜园和杂树林,把这份甜蜜礼物送给了英子。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男主外女主内,煮饭睡眠劳作。身为建筑师的丈夫修一相信“城市需要森林”,亲自修建原木房子,打点菜田,并种下一百八十棵树。富家小姐出身的英子则在小小的厨房焙制餐点、在厨余做手工编织,向儿女亲自示范什么是好的饮食和生活。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简单的生活却浸透着务求精致的用心。比如修一会格外细心地在田里插上黄色的指示牌,提醒毛手毛脚的老婆婆,这儿有低垂的树枝“请注意,会疼哦”,那是小鸟的澡盆,“欢迎来洗个澡吧”。到处张挂留言板,用简笔漫画认真记录每一天的快乐。

英子女士生性洒脱,不计烦忙,侍弄青菜制作果酱,在打点三餐的忙碌里穿针走线,透着从容的潇洒。亲手烤培根、做年糕、草莓酱、果醋菠萝、栗金团、柚饼子,每个季节都有储存时鲜的方式,一季季做下来便成了仪式。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英子和修一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他们身躬力行着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在春夏秋冬的节律里出产自己的粮食和心情。在这本书中,我们从日常营造的紧张氛围中解放出来,不去思考生活本身的意义,只是观察,就能收获充实和满足。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修一和英子的故事,这些平凡的小事胜过一切话语,这些长情的陪伴比诗更浪漫。正如英子所说“当你想把生活过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其实,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琐碎小事组成的。无论做什么,非要一气干完的活儿,反而会不由自主地想偷懒。但如果趁着空闲一点一点慢慢来,也就没那么辛苦了。”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每周只读一本书·90岁夫妇把生活过成诗,每天都是小日春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慕道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