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解放戰争爆發前,國軍無論兵力還是武器裝備都占據着絕對優勢。當時國軍總兵力為430萬,海陸空齊全;解放軍總兵力為127萬,還不及對手的三分之一,而且沒有海軍和空軍;再看武器裝備,當時有四分之一的國軍為美械裝備,四分之一的國軍為國産裝備,剩下的一半國軍則為日械裝備。

當時敵我雙方的火力差距有多大呢?我們做一個對比大家就知道了。以整編第11師為例,該師裝備長短槍11520支,其中沖鋒槍等自動武器2370支;火炮440門,其中最大口徑的是美制105毫米榴彈炮;火箭筒120具;汽車360輛。當時解放軍裝備最好的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共有長短槍13991支,其中沖鋒槍等自動武器92支,火炮46門,其中最大口徑是日制75毫米山炮。雙方火力差距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正是因為兵力和火力都占據絕對優勢,是以老蔣才在開戰之前信心滿滿地宣稱隻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争。開戰第一年,國軍的确在戰場上占據了一定優勢,但第二年就開始走下坡路,第三年更是兵敗如山倒。那麼占據絕對優勢的老蔣為何短短三年就輸掉了解放戰争呢?看看國民黨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解放戰争期間,老蔣先後設立了四大剿總,分别是華北剿總、東北剿總、華中剿總和徐州剿總。當時這四大剿總的總司令分别是傅作義、衛立煌、白崇禧和劉峙。這四人當中,除了劉峙之外,剩下的三人都是國軍中有名的戰将。但仔細留意我們就會發現,傅作義和白崇禧都不是老蔣的嫡系,白崇禧還是老蔣的死對頭,衛立煌因為在抗戰時期和八路軍走得很近也不得老蔣信任,是以将帥之間沖突重重,并不一心,這就為戰場失利埋下了伏筆。

1947年12月2日,國民黨華北剿總成立,傅作義出任總司令。傅作義原本屬于閻錫山派系,抗戰時期和閻錫山鬧翻,老蔣見有機可乘,就打算把傅作義收為己用。傅作義本身有一定的實力,加上抗戰期間表現出色,是以才被老蔣任命為華北剿總總司令。但老蔣又對傅作義不放心,派自己的親信陳繼承出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北平警備總司令,以牽制傅作義。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當時傅作義雖然名義上是剿總總司令,但根本就指揮不動手下的中央軍。如果陳繼承不點頭,傅作義連中央軍一個團都調不動。1947年12月末,涞水戰役打響,傅作義的嫡系35軍被晉察冀野戰軍包圍,傅作義急令附近的中央軍前去解圍,卻遭到陳繼承的拒絕。結果35軍被晉察冀野戰軍吃掉了8000多人,軍長魯英麟絕望自殺。

此戰過後,傅作義和陳繼承之間的沖突日益加深。陳繼承還多次在作戰會議上公開頂撞傅作義,好幾次都讓他下不來台。傅作義一氣之下向老蔣連發三封電報請求辭職,但直到1948年10月底老蔣才把陳繼承調回南京并允諾華北地區的中央軍歸傅作義指揮。但此時遼沈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東野大軍即将揮師南下,面對東野和華北野戰軍的兩面夾擊,傅作義敗局已定。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1948年1月17日,老蔣設立東北剿總,衛立煌出任總司令,替陳誠收拾爛攤子。抗戰期間,衛立煌和八路軍走得很近,一度還萌生了加入我黨的想法,是以老蔣對他也不完全放心。遼沈戰役打響後,老蔣多次飛赴沈陽,代替衛立煌指揮作戰。期間為了救援錦州,他強令衛立煌率部出沈陽給範漢傑解圍。衛立煌認為沈陽距錦州路途遙遠,途中全是解放區,部隊随時都可能遭到攔截和伏擊,是以堅決不同意派兵增援錦州。

老蔣見狀竟繞過衛立煌,直接給廖耀湘下令,讓他帶兵給範漢傑解圍。最終廖耀湘在黑山遭到梁興初的強力阻擊,不久後在遼西全軍覆沒。廖耀湘兵團是守衛沈陽的絕對主力,該兵團覆滅後,沈陽的丢失也隻是時間的問題了。沈陽失守前夕,衛立煌乘飛機來到了北平,老蔣以“遲疑不決,坐失戎機,緻失重鎮”的罪名将他撤職查辦。衛立煌接手的本來就是個爛攤子,老蔣又對他的指揮橫加幹涉,國軍在遼沈戰役中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1948年6月,老蔣設立華中剿總,白崇禧為總司令。白崇禧是桂系的首腦人物,曾經多次反蔣,是以老蔣對他并不放心。為了限制白崇禧,老蔣把黃維的第12兵團和宋希濂的第14兵團都劃歸了華中剿總序列。當時華中剿總共下轄三個兵團,隻有張淦的第三兵團是桂系主力,但張淦兵團是個小兵團,總兵力還不足5萬人,實力遠遠不及黃維和宋希濂。結果白崇禧處處受到牽制,很是窩心。

淮海戰役爆發前,老蔣本想讓白崇禧出任國軍總指揮,白崇禧先答應後變卦,結結實實把老蔣涮了一把,算是出了胸中一口悶氣。淮海戰役爆發後,黃維兵團從華中趕往戰場參戰。這個重兵集團一走,白崇禧的壓力一下子就小多了,他趁機擴充實力,還對一些遊雜武裝進行拉攏。這樣一來,桂系在華中的實力就超過了宋希濂兵團,白崇禧的腰杆一下硬了起來。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不久後黃維兵團被中野圍在了雙堆集,為了給黃維解圍,老蔣電令宋希濂兵團從華中動身趕往戰場參戰。但白崇禧卻将該兵團扣住不放,為此不惜在電話中和老蔣對罵,最終宋希濂兵團一兵一卒也沒有參戰。面對解放軍的進攻,白崇禧和老蔣本應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但他卻因為一己之私,處處拆老蔣的台。有這樣的部屬,老蔣輸掉解放戰争也就不奇怪了。

幾乎就在華中剿總設立的同時,老蔣又設立了徐州剿總,由劉峙出任總司令。劉峙是老蔣的嫡系心腹,在北伐戰争和中原大戰時多次立功,是以深受老蔣信任。但之後的劉峙似乎江郎才盡,抗戰期間更是一潰千裡,最終被老蔣棄用。淮海戰役爆發時,老蔣實在無人可用,隻得又把劉峙推到了前台。但他又對劉峙的指揮才能不放心,特意把杜聿明從東北調到徐州給劉峙當副手。

劉峙為了自己在海州的私鹽生意,竟然讓黃百韬在新安鎮等了三天,最終被華野包圍。杜聿明提議讓黃百韬堅守碾莊,牽制華野主力;自己親率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與黃維兵團一起夾擊中野,等擊破中野之後再回頭和華野決戰。杜聿明這個建議十分高明,當時中野剛從大别山轉出不久,實力大損,很難扛住敵人數個重兵集團的攻擊。

老蔣為何輸掉解放戰争?看看國軍四大剿總的總司令都是誰就懂了

但劉峙卻否決了杜聿明的建議,認為黃百韬根本就堅持了不了7天(實際上黃百韬足足堅持了十多天),因而主張先救黃百韬。結果黃百韬沒有救出來,黃維兵團還被中野給包圍了,至此淮海戰場上的國軍敗局已定。國軍四個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和白崇禧與老蔣根本不是一條心;衛立煌處處受老蔣掣肘,有職無權;劉峙則是無能又自私。老蔣讓這四個人分任剿總總司令,輸掉解放戰争也就不足為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