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了漢朝“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恒,在曆史政績上,必然是頗受肯定的。在漢高祖劉邦率兵平定代地的陳豨叛亂之後,便将他的第四子劉恒封為代王,當時的劉恒隻有8歲。劉恒的生母薄姬因頗有姿色而被劉邦納入後宮,但是卻一直都不得劉邦寵幸。

劉邦寵幸薄姬的次數不多,在薄姬生下劉恒之後,幾乎就沒有再見過劉邦。在劉邦去世之後,呂後将劉邦曾經的愛姬都幽禁起來不得出宮,對于曾經試圖改立太子的戚夫人,更是被發配去做苦工。而薄姬也正是因為不得寵,并且與呂後毫無過節,得以在劉邦去世之後,跟随兒子劉恒前往代地。
漢惠帝劉盈去世之後,呂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劉邦那些對皇位動了觊觎之心的兒子盡數殺害。而劉恒因為從小“資質平庸”、“毫無主見”而被呂雉忽略,而且代地偏遠,呂雉派去監視劉恒的眼線,也并未發現劉恒在漢惠帝劉盈去世之後,有任何的異常。在别人面前,劉恒作為一個守城之主都是相當勉強的人,并且天資平庸,實在不适合成為皇權的繼承者。
劉恒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但無論是他還是自己的母親薄姬,都明白自己在宮中的處境。呂後是太子的生母,戚夫人以及劉邦的其餘愛妾都有劉邦的寵愛,但是他們二人既不受寵,也無權力,便隻能夠明哲保身。劉恒“裝傻”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劉恒年幼時,在劉邦的兒子當中就不出色,事實上劉恒并非沒有治國之才,隻是他從小就明白,在宮中切勿亂出風頭。
漢惠帝劉盈去世之後,呂後掌權一事本就引發了許多舊臣的不滿。但是劉恒對此并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态度,始終都是一個置身事外的潇灑代王形象。漢高祖劉邦的舊臣陳平以及周勃在呂後死後,與其餘舊臣聯合起來鏟除了呂後的勢力。當初呂後冊立的小皇帝劉弘,也被這些舊臣以“非惠帝血脈”為由廢殺,擁護更為仁慈寬厚的代王劉恒為新帝。
劉恒懂得明哲保身,在呂後對劉邦的兒子大開殺戒時,始終以“裝傻”将自己置身事外,其中也少不了薄姬從小對他的教誨。薄姬曾以先賢孔子的
“賢者避世,其次避地”
來教導劉恒,代地雖荒涼偏遠,但卻不失為一個避世的好去處。他在被擁立為新帝之前的表現,不過就是在哄騙衆人,放下對他的戒心。若是論心機,呂後都恐怕不是劉恒的對手。
事實上劉邦舊臣擁立劉恒為新帝,也并非因為劉恒的寬厚,而是舊臣們需要一個天資平庸的“傀儡皇帝”。但是他們的如意算盤打到了天生擁有治國才能的劉恒身上,自然是撈不着任何好處的。但是在劉恒繼位後,依然做足了表面功夫,繼續“裝傻”大肆封賞擁立他的舊臣們。而且劉恒将自己從代地帶回京的六名心腹,安插在軍隊的重要崗位上,賜予他們管理軍中上下的權力,此舉也是為後來打擊陳平、周勃等人立下基礎。
劉恒是一個天生就擁有治國才能的人,加上母親薄姬的諄諄教誨,以及他在代地時的所見所聞,切身體會當地的貧窮和疾苦,才成就了漢文帝這麼一位被後世人贊不絕口的明君。而他最大的城府,就是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