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眼中的生死判官,冷槍英雄鄒習祥,206發子彈超度203名敵人

抗美援朝戰争進行到1952年5月份的時候,一線的志願軍部隊以坑道工事為依托,開展了一場冷槍冷炮殺敵運動。這場運動起始于40軍一個名叫徐世祯的副連長,這天他正在黃雞山前沿陣地觀察敵情,看到的一幕的把他給氣壞了,英軍在陣地前開起了派對,又唱又跳。更過分的是,一個英國大兵竟公然朝志願軍陣地撒尿。徐世祯怒不可遏,擡手一槍就把這個家夥給報帳了。

美軍眼中的生死判官,冷槍英雄鄒習祥,206發子彈超度203名敵人

這一天,徐世祯一人就撂倒了7名英國大兵。受他的影響,那些槍法精準的戰士們紛紛端起槍,拿英軍、美軍和南北韓兵當活靶子。隻要他們在陣地上一露頭,就得吃上一顆不知從哪兒射來的要命子彈,甚至是一顆忽然怪叫着落下的炮彈。發展到後來,不僅老戰士打,新戰士打,就連送飯的炊事兵都手癢了。

68軍一個名叫龐子龍的炊事員看着一些剛入伍不久的新兵都在冷槍殺敵中立了功,心中也癢癢了,向班長要了一支槍,本來打算過把瘾,不料一打就收不住手了,三個月内竟然殲敵54名。不僅過了瘾,出了名,還成了英雄。駐守上甘嶺537.7高地的135團一連兩個月冷槍殺敵300多人,美7師的兩個連被生生打殘。美軍受不了了,就把韓二師換上來當替死鬼。

美軍眼中的生死判官,冷槍英雄鄒習祥,206發子彈超度203名敵人

在這場冷槍冷炮運動中,單兵殲敵數量最多的當屬24軍的張桃芳,他在32天時間内,共殲敵214名,創造了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冷槍殺敵的個人最高紀錄。但若論效率的話,張桃芳則不如鄒習祥。張桃芳消滅214名敵人共耗費子彈436發,平均兩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而鄒習祥隻用了206發子彈,就消滅了203個敵人,幾乎是彈無虛發,他也是以成了美軍眼中的生死判官。

當時鄒習祥用的并不是狙擊步槍,也沒有瞄準鏡,那麼他為何能打這麼準呢?鄒習祥是貴州仡佬族人,家裡雖有幾畝薄田,但土地貧瘠,畝産十分有限。為了填飽肚子,鄒習祥的父親經常在農閑之餘進山打獵,獵物的肉可以食用,皮毛也可以拿到集市上換錢。7歲那年,鄒習祥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打獵。裝彈、潛伏、瞄準、射擊,每一個環節都下了苦功夫。幾年下來,鄒習祥練就了一手百步穿楊的好槍法。

美軍眼中的生死判官,冷槍英雄鄒習祥,206發子彈超度203名敵人

成都戰役前夕,鄒習祥被國軍抓了壯丁,獨山戰役中,他所在的部隊起義,鄒習祥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他跟随15軍入朝參戰,編入45師135團一營一連。在第五次戰役中,鄒習祥憑借出神入化的槍法消滅了不少敵人,被提升為排長。後來45師奉命駐防上甘嶺,冷槍冷炮運動的開展,給鄒習祥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槍法的絕佳舞台。

每天天一亮,他就背着槍上了陣地,東轉轉,西瞅瞅。隻要哪個倒黴的敵人一露頭,保管被他一槍斃命。美軍被鄒習祥打怕了,整天躲在工事裡不敢出來,大便也隻能拉在空罐頭盒裡,然後從地堡裡扔出來。為了對付鄒習祥,美軍竟然動用了6架飛機和一個炮兵陣地專門來追殺他。但依靠坑道工事的掩護和天生的機警,鄒習祥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美軍眼中的生死判官,冷槍英雄鄒習祥,206發子彈超度203名敵人

最終鄒習祥用206顆子彈超度了203個敵人,據一個投誠的韓二師士兵交代,在和美7師換防時,一個美軍大兵叮囑他說:“沒事就乖乖蹲在工事裡,别到外面亂跑,對面一個中國人的冷槍非常厲害,說打你的頭就絕不會打在你的脖子上。”可見,在美軍眼中,鄒習祥無疑就是他們的生死判官。憑借着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鄒習祥被志願軍總部授予“冷槍英雄”和二等功臣榮譽稱号。1993年,鄒習祥病逝,享年71歲。

抗美援朝是大陸的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軍威和國威,令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決戰北韓》以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了北韓戰争台前幕後的諸多曆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上司層的博弈較量,北韓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北韓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内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闆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北韓戰争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是一本不能不讀的好書。

白金珍藏插畫版現價隻要49元,點選 【去看看】就可以購買。

); }

決戰北韓 2冊全【翰墨書屋】

¥49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