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38軍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隊。雖然第一次戰役因為“黑人團”事件沒能完成穿插迂回的任務,但這并算一次敗仗,如果單論殲敵人數的話,38軍的戰果并不比兄弟部隊差。但戰後梁興初仍然受到了彭總的嚴厲批評,還差點被“斬馬谡”。第二次戰役爆發後,38軍打得極為出彩,在三所裡、龍源裡和松骨峰牢牢堵住了美軍的退路,為整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自己赢得了“萬歲軍”的美譽。

梁興初
此後38軍又在漢江阻擊戰中打出了鐵血防守,扛住了敵人的瘋狂進攻,確定了橫城反擊戰的勝利。可以說整個抗美援朝戰争期間,38軍都打得非常出彩。但1952年10月初,這支常勝之師卻遭遇了抗美援朝期間的唯一一次敗仗,對手還是此前的手下敗将南北韓僞軍。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段故事。
1952年8月下旬,38軍接到了上級指令“為配合支援部隊換防前的作戰,及粉碎敵人可能發起的局部進攻,與提高部隊的作戰經驗,決定第38軍向394.8、281.2兩高地據守之敵進行戰術性反擊,并在反擊中殺傷敵人5000人以上,而後争取占領并鞏固之”。指令中提到的這兩個高地都屬于白馬山,白馬山位于鐵原西北10公裡的藥山洞地區,它的東面鐵原平原,南面是是“聯合國軍”主要的補給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此時梁興初已經調任西海岸指揮部副司令員,38軍軍長一職由副軍長江擁輝接任。江擁輝是江西瑞金人,14歲就參加了革命,兩年後正式加入紅軍隊伍,經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鍛煉,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我軍著名的進階将領。38軍進入北韓後,他和梁興初一起指揮部隊打了不少硬仗。這次奉命進攻白馬山,是他接任38軍軍長後的第一仗,是以他極為重視,決心把這一仗打好。
此時38軍已經全部換上了蘇式裝備,火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經過精細考慮後,江擁輝将主攻任務交給了114師。為了打好這一仗,114師提前兩周開始了戰前練兵,不僅練潛伏、練突擊,還演練了蘇式新裝備及通訊聯絡、步炮協同等戰鬥組織與戰術動作。為了加強進攻火力,江擁輝給114師配備了182門火炮、27輛坦克、59門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機槍。可以說除了飛機,該有的都有了。
江擁輝
1952年10月6日下午6點左右,白馬山戰役正式打響。在經過9個晝夜的艱苦搏殺後,38軍攻擊失利,被迫回撤。白馬山戰役之是以失利,主要和兩個人有關,一個是谷中蛟,另一個是王近山。我們先說谷中蛟,他是114師340團7連的一個文化教員,白馬山戰役打響4天,谷中蛟突然叛變投敵,他雖然是個小角色,但340團是這次戰役的突擊團,而7連又是該團標明的尖刀連,谷中蛟是以掌握了我軍發起白馬山戰役的具體時間和340團的進攻路線。
當時擔負白馬山防禦任務的是韓軍第9師,由于我軍的保密工作做的極好,韓第9師對我38軍即将發起白馬山戰役的事情一無所知,全師正在舉行運動會,毫無防備。如果不是谷中蛟叛變,以38軍的突襲能力,拿下白馬山将是手拿把攥的事情。那麼谷中蛟為何要叛變呢?原來此人是一個投機分子,戰前團上司選拔突擊隊員的時候,谷中蛟的姿态很高,寫了好幾份請戰書,表示要在戰場上立功。
韓9師師長金鐘五
按照以往的慣例,文化教員一般是不擔任突擊隊員的,谷中蛟對此心知肚明,他之是以要寫請戰書,就是斷定了上級不會同意他上前線,這樣一來既給上級留下了好印象,又不用參加突擊隊去冒險,可謂一舉兩得。谷中蛟的算盤打得很好,不料上級見他連寫了數份請戰書态度堅決,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就準許了他的請求。
谷中蛟得知這個結果後傻眼了,他知道戰鬥打響後突擊隊将會成為第一支和敵人拼命的部隊,一想到這裡,這個軟骨頭的家夥就害怕了。于是在白馬山戰役發起的前四天他乘着上級往來檢視道路之機跑向了韓軍陣地,叛變投敵了。谷中蛟的叛變,使38軍的進攻計劃完全透明了,失去了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敵人勢必也會做出針對性的部署。如果還要按時發起白馬山戰役,就隻能強攻了,困難勢必會增加很多。
江擁輝将師、團幹部召集起來開會,最後決定提起發起攻擊。此時谷中蛟剛叛逃過去,敵人對他提供的情報不一定完全相信,就算相信了,調整部署和增兵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我軍提前發起進攻,依然可以打敵人個措手不及。此外,江擁輝還準備了另一套方案,那就是将白馬山戰役延後進行,過一段時間之後再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有充裕的時間對原先的進攻計劃進行修改;二是可以麻痹敵人,讓敵人誤以為谷中蛟送的是假情報。
現在看來,江擁輝的這兩個方案都比較可行,不論采用哪個方案都有可能改寫白馬山戰役的結局。但可惜的是時任第3兵團代理司令員的王近山卻把這兩個方案都否決了。王近山是二野著名的悍将,打仗一向以勇猛著稱,三兵團入朝後,他曾豪言“把美軍趕下海不成問題”。美軍都不放在眼裡的王近山,自然不會把韓軍這個手下敗将當回事兒了。
是以當江擁輝建議提前或延後發起進攻時,遭到了王近山的否決,此外他還對江擁輝說:你拿這麼大一把牛刀殺雞,還哆嗦什麼!話說到這個份上,江擁輝不好再多說什麼了,隻好按時發起了白馬山戰役。結果由于谷中蛟的叛變,韓軍做了充分的準備,此外還得到了美軍的大力支援,38軍和敵人激戰9晝夜也沒能拿下白馬山,還付出了6700多人的傷亡代價。如果當初王近山同意了江擁輝更改進攻計劃的建議,或許白馬山戰役将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抗美援朝是我國的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軍威和國威,令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
《決戰北韓》以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了北韓戰争台前幕後的諸多曆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上司層的博弈較量,北韓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北韓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内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闆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北韓戰争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
是一本不能不讀的好書。白金珍藏插畫版現價隻要79元,點選【去看看】就可以購買。
); }
決戰北韓 【翹楚書屋】
¥7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