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1940年4月下旬,曾擔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的譚震林,奉上級訓示,帶着50名新四軍幹部前往江蘇南部地區,開始執行一項新的任務——組建江南抗日義勇軍(又稱“江抗部隊”)東路司令部。

這意味着新四軍的抗日鬥争又發展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譚震林作為這支部隊的司令員兼政委,為建立東路抗日遊擊根據地主持大局。

4月25日這一天,譚震林正與各級幹部召開一次重要的會議,忽然聽到門外一聲急促的跑步聲。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緊接着,一名幹部跑進屋子裡向譚震林等人報告:“原本駐紮在北新閘一帶的一百多名僞軍,突然向歸家市、吳市一帶襲擾,現在已經到達北港廟帶。我們應采取什麼措施,請指首長訓示!”

譚震林明白,這股敵人來者不善,他們極有可能是奔着司令部來的。對于剛剛改編完成的部隊來說,亟需打一個勝仗來鼓舞全軍士氣,為東路抗日開個好頭。

雖然敵人突然來犯,我方并沒有充分的準備,但好在這股僞軍人數不算太多,而且離這裡還有一段距離,是有把握打垮他們的。

想到這裡,譚震林當機立斷,決定派一員得力幹将指揮這次戰鬥。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他看了看在座的衆多幹部,最後把眼光落在第一支隊支隊長戴克林身上,對他說道:“你來指揮戰鬥,教訓一下這股敵人!”

“是,堅決完成任務!”戴克林霍然站立起來,斬釘截鐵地說道。

有意思的是,當時幹部們為了不走漏消息,都是身着便裝來參加會議的。戴克林頭戴一頂禮帽,身着一件長衫,看上去根本不像是新四軍的支隊長,倒像是一個生意人。

指揮打仗容不得有絲毫馬虎,是以戴克林馬上考慮到兩個實際問題:一是自己打扮成這樣去指揮戰鬥,會不會讓幹部戰士們感到别扭,甚至不聽從指揮?二是自己手裡什麼武器也沒有。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第一個問題不難解決,譚震林給他吃了定心丸——“兵貴神速,穿成什麼樣都不重要,你馬上過去指揮,我保證沒人不聽你的!”

第二個問題也好辦,副司令員何克希不知道從誰那裡要來一支駁殼槍、一把子彈,交給了戴克林。

臨危受命的戴克林不再有絲毫顧慮,立即匆匆奔向新江抗部隊的地方武裝駐地。

一到那裡,他就對兩位大隊長說道:“我是譚司令員派來的,這次戰鬥由我來指揮!”

雖然戴克林頭上還戴着禮帽,身上的長衫也沒來及換下,而且兩位大隊長與戴克林素不相識,但他們仍然不打絲毫折扣地執行了指令。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雖然時間倉促、任務緊迫,但戴克林充分展現出指揮員的才能,對這次戰鬥進行了妥善安排。

他們設定好陣地沒多久,就看到敵人遠遠地沿着公路撲了過來。

戴克林再三吓囑幹部戰士們,把敵人放近了再打,沒聽到他的指令決不能開槍。

緊接着,戴克林又讓戰士們把一挺捷克式輕機槍擺在陣地最前面,由他來親自操作。

敵人越來越近了,戴克林卻始終屏息靜氣,趴在戰壕邊絲毫不動。

直到敵人離陣地隻剩下三十米遠時,戴克林才發出攻擊指令:“打!”

幾乎是在說話的同時,他手中的輕機槍也響了,向敵人掃射出一串串子彈。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早就等待多時的幹部戰士們,手中的各式武器也一齊開火,一頓迎頭痛擊,打敵人打得蒙頭轉向。

十多名僞軍當場被擊斃,還有不少受了傷,慘叫着在公路上翻滾,其餘的敵人見勢不妙,紛紛向公路兩旁躲避。

過了一會兒,敵人在一名頭目的指揮下發起反撲,但根本抵擋不住新四軍的火力,被打得隻有招架之功。

然而情況又出現了變化,浒浦一帶的一夥日軍當時正從附近路過,他們聽到槍聲後馬上趕來增援僞軍,他們仗着迫擊炮等武器拼命頑抗,與戴克林指揮的新四軍打得難解難分。

敵軍突然來犯,此人臨危受命,戴着禮帽、穿着長衫去指揮戰鬥

在這樣的情況下,戴克林派出幾支小部隊從側面對敵人進行包抄,終于在天快黑時,在二支隊的支援下,把這夥日僞軍全部擊退了。

這樣一來,新生的江抗東路司令部就脫離了危險,免遭敵人毒手。

戰鬥結束後,戴克林就趕回司令部。一到那裡,譚震林就笑着說:“會剛剛開完,你也打勝仗回來了。今後各支隊分散行動,現在交給你一個新的任務,去上司一支隊開展抗日鬥争吧!”

就這樣,戴克林脫下長衫、取下禮帽,正式走馬上任了。

後來戴克林成為我軍一位優秀的指揮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