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抗日戰争時期,在新四軍部隊發生了一個與父女之情有關的真實故事。

那是在“皖南變事”發生後不久,原來在江南地區開展敵後抗日的部隊按上級訓示進行整編,新的番号是“新四軍第六師”,師長兼政委就是在譚震林将軍。

1941年7月,譚震林為了應對日軍的“掃蕩”,指令主力部隊向其他地區轉移,但也留下了少量兵力留下來開展遊擊戰,其中就包括由十六旅五十四團二營五連。

在持續40多天的反“掃蕩”作戰中,五連指戰員機動靈活地與敵人周旋,讓敵人苦不堪言,但五連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原來的100多人隻剩下包括連長仲國鑒在内的30多名官兵。

日軍被五連頑強不屈的鬥争激怒了,經過精心籌劃,将他們層層包圍起來。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仲國鑒率領戰士們經過一天一夜的血戰之後,終于突出了重圍,但這時他們隻剩下了四個人,而且身上都有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盲目行動極有可能落入敵人的魔爪,最可行的辦法就是與附近的地方幹部進行聯絡,依靠群衆的力量渡過難關。

女戰士馬紫荊做過情報工作,又熟悉當地情況,無疑是最合适的人選。她自告奮勇到附近的紅紗鄉石闆村一帶尋找地方幹部,仲國鑒欣然同意,臨行前還再三向她交代一些注意事項,提醒她切勿暴露身份。

然而,馬紫荊出發後很長時間沒有音信,直到次日快天黑了,仍不見回轉。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老兵袁子明沉不住氣了,主動向仲國鑒提出,他去過石闆村,可以到那裡了解一下情況,最好是把小馬接回來。

得到仲國鑒準許後,袁子明立即上路了,走到半路上,他就迎面遇上了經過一番喬裝改扮的女戰士馬紫荊。

讓袁子明頗感意外的是,馬紫荊肩上多了一支嶄新的步槍,連忙問道:“你就這麼背着槍回來的?”

“是啊!”

“好大的膽子!一路上沒遇到敵人,算你走運!”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我是天黑以後出來的,專挑小路走,看到遠處有人我就躲着走。”

“任務完成了嗎?”

“完成了。”

“那麼你這槍從哪弄來的?”

馬紫荊聽到這句話,卻低着頭不予作答,隻是說道:“天不早了,趕緊回去向連長彙報情況吧!”

接下來無論袁子明怎麼追問,馬紫荊都不吭聲,而且看上去情緒非常低落,這讓袁子明憋了一肚子問号。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直到馬紫荊見了仲國鑒,向他彙報完已與石闆村幹部取得聯系的經過,以及接頭時間地點之後,才在衆人的追問下說出那支步槍的來曆。

原來,馬紫荊在前往石闆村途中,經過一條通往董浜的大路上,偶然見到有個僞軍斜背着一支步槍,正在調戲一名婦女。

馬紫荊大怒,看清楚那個僞軍是獨自一人,決定把那名婦女解救出來。可當時她身上沒有武器,隻好撿起一塊石頭,悄悄摸到了那個僞軍身後。

正當馬紫荊掄起石塊,準備向僞軍後腦砸去時,卻偏偏被對方發現了。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僞軍被吓了一跳,身上的步槍也滑落在地,但他反應還挺快,立即放開那名婦女,把身子閃到一旁,躲開了馬紫荊的攻擊。緊接着,他迅速攔腰抱住馬紫荊,猛地把她摔倒在地。

馬紫荊雖然在部隊也訓練過一些格鬥技巧,但在體形、力量上畢竟比不上男人,很快就被那名僞軍壓在地上,遭到其雙拳輪番重擊。

馬紫荊被打得又急又怒又痛,不禁破口大罵起來。

奇怪的是,當那名僞軍聽到馬紫荊的罵聲,再看清她的臉時,竟然突然停手了,用很吃驚的聲音喊道:“金枝?你是金枝!”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馬紫荊趁對方松了勁,連忙坐起身來,這才看清楚,剛才痛打她的人竟然是自己将近兩年沒過面的父親馬連富,“金枝”正是她參加新四軍之前的名字。

按理說,父女倆久别重逢,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可是馬紫荊此時見到父親,卻并沒有半點欣喜,而是怒不可遏。

除了剛才遭到馬連富的重拳痛擊,讓馬紫荊皮傷肉損、疼痛難忍之外,還有更讓她痛恨父親的原因。

原來,馬連富是個破落地主,卻沾染了吃喝嫖賭抽大煙等種種惡習。家産被他敗光、妻子被他逼死之後,馬連富就投靠日寇當了一名僞軍,還經常在為禍鄉裡、殘害百姓。

女兵巧遇兩年未見面的父親,卻怒不可遏,竟開槍将父親打死

馬紫荊對父親的種種惡行深惡痛絕,也正是因為如此,她才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并給自己改名為“紫荊”。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讓馬紫荊做了一件非常沖動的事,她從地上撿起馬連富的那支步槍,開槍将他打死了。

但當馬紫荊見到父親倒在血泊中,再也動彈不了時,她的心情卻變得無比懊悔: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如果不打死他,教訓他一頓不就可以嗎……

仲國鑒聽罷,卻連連安慰馬紫荊:“小馬,你不用難過了,這就是大義滅親啊!你獨自消滅一名敵人,還繳獲一支步槍,真是好樣的!”

參考史料:《皖南突圍記》、《江南新四軍東進紀實》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