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志願軍汽車暫編第三團奉上級指令,從北韓境内的山登鎮轉移到新溪郡。
新溪郡的情況比起山登鎮來要緊張得多,最大的麻煩就是美軍的飛機太猖獗。
由于美軍認定了這一帶是志願軍運輸物資的必經之路,是以經常派飛機來執行轟炸任務,有時甚至一次出動數十架飛機,平均每天出動上百架次飛機,喪心病狂地在這個彈丸之地上投下上千噸炸彈。
1951年3月,志願軍暫編三團的戰士趙寶印跟車出任務,遇上美軍飛機實施轟炸任務,把志願軍一個班13人炸死了11人,幸存的2人中,一個重傷,一個輕傷,場面極為慘烈。
趙寶印看到這一幕,心中萬分悲憤,恨不得馬上把敵人的飛機打下來,給戰友們報仇。

可當時志願軍既沒有空軍建制,也缺乏防空武器,無法對敵機形成真正的威懾。由于美軍的空中優勢太大,志願軍為了避免暴露目标,招緻更大損失,隻能規定部隊不得使用地面武器還擊敵機,違令者須按軍法處置。
也就是說,當時對于美軍的飛機,志願軍除了躲避之外,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
如此一來,敵機更加肆無忌憚,經常大搖大擺在北韓境内超低空飛行,有時離地面僅三、四十米,甚至炫技式的貼着樹梢飛、鑽着山溝飛。
更令人氣憤的是,美軍還坐在飛機上直接掏出手槍或步槍,射殺地面上的家畜家禽和老百姓。一些下流無恥的美軍,竟然開着飛機追逐地面上的北韓婦女,把她們吓得哇哇大哭。
趙寶印多次親眼目睹美軍的醜惡行徑,經常氣憤得發指眦裂、咬牙切齒。他做夢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拿着武器把美軍的飛機打下來,痛痛快快打個夠!
沒想到他還真等來了這樣一個好機會。
那是在1951年3月20日,趙寶印與司機老杜、助手曹新仁一起外出執行運輸任務。
淩晨四點多,汽車行駛到一座山腳下,老杜說這裡是石邊裡村。
正當他們準備繼續前進時,突然聽到空中傳來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他們數一數,正有四架敵機飛過來。
好在當時他們嚴格執行部隊的規定,雖然汽車是在黑暗中行駛也沒有開大燈,隻開着小燈,是以敵機并未發現他們的車。
趙寶印眼尖,發現敵機後馬上讓老杜停車熄火,三人趕緊下去把汽車用樹枝等物僞裝好,然後躲進附近的防空洞。
那四架敵機在村子上空轟炸了一通之後,就得意洋洋地飛走了。
趙寶印等人正準備重新上路,沒想到又有四架敵機朝他們飛過來。一旦敵機扔下炸彈,這三名志願軍戰士連同汽車上的物資都難逃一劫,情況萬分危急!
趙寶印暗暗下定決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攻擊!何況附近并沒有部隊,也不存在會暴露目标。
想到這裡,趙寶印讓老杜在防空洞裡藏好,自己卻帶着曹新仁走了出來。
他邊走邊說道:“小曹,反正也是一死,我們開槍教訓教訓敵機!”
曹新仁遲疑地說:“那不是違反了部隊規定嗎?”
趙寶印說:“毛主席說過,作戰要機動靈活,不能死闆教條。你看敵機飛得那麼低,正好揍他們一頓。萬一出了什麼問題,我來承擔責任,你盡管放心。”
曹新仁一聽這話也豁出去了:“打就打,出了事咱倆一起扛!”
當敵機飛過來時,二人毫不猶豫地用手中的三零式步槍對準敵機開槍了,趙寶印打出七發子彈、曹新仁打出六發子彈。
這十三發子彈打出去之後,趙、曹二人其實并不清楚有沒有命中目标。
而敵機雖然發現遭到攻擊,卻并沒有馬上還擊,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遇到過志願軍還擊這種情況,又或許是因為他們一時難辨虛實,搞不清楚志願軍是否有備而來。總之,這十三發子彈把敵機打懵了,竟未作報複就匆匆飛走了。
過了一會兒,趙寶印等人才通過人民軍設在附近的防空監視哨那裡得知,他們開的那十三槍竟擊落了一架敵機!
原因很簡單,除了趙、曹二人之外,附近均沒有人都敵機開過槍。
這個完全出乎意料的情況,讓原來心情忐忑的趙、曹二人真有喜從天降之感,他們根本沒想到,冒着違反軍令的風險自作主張開了十三槍,竟然創造了一個聞所未聞的紀錄——用步槍打下一架美軍飛機,這堪稱是中外戰史上一個的奇迹。
為了核實此事,他們親自跑到敵機墜落的地點去檢視,果然看到了那架損毀嚴重、尚在冒煙的敵機。
附近的群衆都是第一次見過美軍飛機被擊落,無不歡呼雀躍,甚至把趙寶印和曹新仁二人舉起來不斷抛向空中。
更讓趙、曹二人完全沒想到的是,部隊不但沒有因為他們自作主張朝敵機開槍給予處分,反而專門為他們召開了慶功大會,給二人各記特等功一次。
當時國内的很多報刊都派記者來采訪趙寶印、曹新仁,相關報道連篇累牍,國内群眾也都知曉了這兩位志願軍英雄。
這一事件也大大激發了各部隊打擊敵機的熱情和信心,使得敵機再也不敢那麼嚣張跋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