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其實是條件不滿足

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親曹嵩來尋曹操,當時曹嵩路經徐州時,被陶謙的手下将領殺害,曹操得知此事後,心中憤怒,于是派兵進攻徐州,以向東南擴充勢力。陶謙自知不敵曹操,于是他退守郯縣,據城堅守。不久後,曹操軍糧盡,于是他撤圍回軍。等到第二年夏天,曹操再一次征讨徐州,在這一次征伐徐州的過程中,曹操所過之處大肆殺虐,他經過的城池一度“雞犬亦盡,墟邑無複行人”,此番屠殺,曹操殺盡男女數十萬人,城中一切生靈都被屠殺殆盡,泗水為之不流,至此徐州數地一片荒蕪。除了屠徐州外,曹操還有數次屠城的記載,比如屠柳城,屠宛城等。而同一時間的劉備卻從來都沒有屠城的記載。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嗎?

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其實是條件不滿足

事實上,屠城很多時候都是有一定的軍事目的,單純以殺戮為目的的屠城确實存在,但并不多,畢竟百姓乃是立國之本,僅靠殺戮是無法讓政權或者勢力成為國家。是以一般的屠城會有不少的原因,比如勸降遭到了拒絕,等到攻破城池後很可能會屠城。不過這種屠城一般不會将人盡數屠殺,而是屠殺堅決抵抗的人,以此來立軍威,進而讓敵對者知道抵抗和投降的下場是完全不一樣的,并以此來鼓勵大家不要抵抗,比如後來淮南三叛中,諸葛誕被屠就是這個原因。

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其實是條件不滿足

除此之外,城池被打下之後卻不想占領的,有可能會面臨屠城的危險。比如孫權就曾做過類似的事情,畢竟在沒有實力長期占據的情況下,侵略者會選擇将城池毀掉,不讓他人獲利,同時也會盡可能的遷走百姓,并将不肯遷移的百姓誅殺,避免這些人成為敵對者的生産力和兵源。最後一種情況就是糧食短缺,當糧食已經短缺到不得不犧牲名聲來搶奪百姓的糧食,否則軍隊就活不下去的時候,百姓受不了壓迫自然會反抗,在這種時候就必須殺人以震懾人心,當年董卓手下的李傕和郭汜就曾這麼幹過。

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其實是條件不滿足

曹操在徐州确實屠殺了不少人,不過在《陶謙傳》的記載中,讓泗水為之不流指的是陶謙的敗兵,而這段記載在曹操的《武帝紀》中也是十分含糊的,是以可以推斷是曹操殺降了。因為殺降也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是以,即便是曹操的本紀也不願過多提及。曹操當時之是以會殺降,主要是因為曹操所帶的糧草已經不多了,正因如此,曹操隻能靠殺降來度過難關。不過從長期的利益來說,隻要是正常進攻城池,自然是希望攻陷城池後要占據這裡并進行治理,是以屠城是很不明智的,而且絕大多數的攻城戰都帶有收取人心的舉措,比如呂蒙奪關羽的江陵,曹操平定河北,劉備入川都是如此。

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其實是條件不滿足

劉備之是以不屠城,是因為劉備所有的軍事行為均不滿足屠城有收益的條件,在徐州,劉備要收買人心,要長期占據,自然不會屠城;在新野,劉備沒辦法在劉表的眼皮底下做屠城的事情;而在占據荊州南部四郡後,劉備本是要立威的,然而當時四郡根本沒有人抵抗,自然不需要殺人立威。入川時,劉備在雒城遭遇了頑強抵抗,但如果劉備在攻克雒城後屠城,當時劉備軍中大部分都是蜀川的軍隊,此時屠城将給劉備的軍隊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是以劉備不會屠城。

曹操曾多次屠城而劉備卻沒有,是因為劉備仁義?其實是條件不滿足

筆者認為,劉備之是以不屠城,與是否仁義沒有什麼關系,這隻是因為他每次占領城池後,不滿足屠城的條件,畢竟屠城對他沒有好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