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

日本人鼻子下面的一小撮胡子似乎已經是他們的典型象征了,因為希特勒也有這樣的衛生胡,是以對于很多網友們來說,這撮毛就是法西斯的标志。這個小胡子日本人都叫它衛生胡,最開始其實為了戴防毒面具不妨礙密封性,而必須将胡子剃成這個樣子。

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

西方人和亞洲人不同,他們胡子普遍比較茂盛,打理胡子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比如恩格斯和馬克思那樣的胡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會沾上不少米粒和飯菜,講究衛生的男性一定要花費時間每天打理。在一戰時期,希特勒曾經中過英國人的毒氣。其實當時希特勒手上是有防毒面具的,但是他留着當時很流行的普魯士胡子,影響了防毒面具的密封性。他在僥幸存活下來之後,深切體會到長胡子在戰争之中所帶來的不便,是以希特勒此後就将胡子的兩邊剃掉,留下中間一些不會妨礙到防毒面具的小撮胡須。

另外對衛生胡的推廣起到至關作用的的另一位著名人物就是卓别林了。卓别林在影視劇之中的形象,除了最經典的小圓帽、西裝和拐杖之外,還有就是這撮非常經典的衛生胡。卓别林在戲劇上的成就是顯赫的,他的造型也引起了當時無數崇拜者的模仿。是以除了士兵,各行各業都有人留衛生胡,并且以此為潮流。

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亦或者說在西方,留胡子是男人的一種基本辨別。對于日本人來說,生命誠可貴,胡子也非常重要。日本人覺得胡子這種東西是男人身上很重要的部分,它長出來比較緩慢,而且很難刮幹淨,是以有一段時期,武士們非常推崇威嚴的大胡子,認為這是手握權力的成熟男人的象征。大胡子的潮流一直到了德川幕府第四代将軍的時候才開始禁止,說明當時的日本人的審美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和他們所奉行的武士道精神是有相通之處的,是以日本人十分珍愛胡子。留衛生胡是為了袋防毒面具和保留胡子最這種的方式。日本人之是以稱這種胡子為衛生胡,因為這種胡子比較容易打理,而且不會在吃東西的時候沾到米飯油污,或者掉進湯裡面。因為這種胡子看起來有點像闆刷,是以也會被一些日本人稱為闆刷胡。

在二戰時期,這種胡子幾乎日本人和德國人都會留。德國人不用說,日本人在經曆過明治維新之後,有一段時間全盤學習西方文化。民間不允許日本人穿傳統的和服,也不允許男子、女子留傳統的發飾。當時日本人主要學習的對象就是德國,自然将衛生胡給全面學習了過來,并且在軍中大為流行。

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

在制度細化到令人發指的日軍之中,蓄胡子并沒有明确的規定,衛生胡雖然十分流行,但也不是每一個日本士兵都會留衛生胡。有的日本士兵是随身攜帶刮胡刀的,也會常常剃光胡子。是以,衛生胡并非是日本士兵獨有的形象特征,說起來也是一種當時實用而流行的胡須造型罷了。但是因為中國人對日本人實在太過憎惡,是以将這種憎惡轉嫁到了衛生胡上。現在我國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會将日本士兵都設計成留着衛生胡的形象,在現代人看來,這不僅醜還很讓人厭惡。衛生胡已經成為了一種可笑、諷刺、愚蠢的象征。

二戰時日軍鼻子下面為何要留一撮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