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王傳福有一句口号:比亞迪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2015已經食言了,但在新能源這個賽道上,2025的承諾,也許不會食言。

評價比亞迪的月銷量,幾乎是關注新能源的汽車媒體編輯,每月必做的事情。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自打DM-i混動車型推出後的比亞迪,真的很厲害,這種動力總成簡直不講武德:

比亞迪12月新能源車銷量92823輛,同比增長236.4%;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為593745輛,同比增長231.6%。

而且目前網上還在鬧提車難,身邊有不少已經訂了比亞迪的朋友們,下訂至今的時間跨度少則兩個月,多則已經超過半年。他們都是DM-i車型的準車主,無一例外。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有趣的是,這種延期,長時間的等車過程,換做别的品牌,恐怕早就引發負面輿論導緻大規模退訂,卻似乎并沒有對比亞迪産生太大影響。

要問比亞迪的DM-i車型為何如此有吸引力?

至少從目前我所遇到的老比亞迪的車主口碑來看,比亞迪相比較同行業來說無論到店的體驗、售後的服務,都很難與那些重視客戶滿意度的車企相提并論。那麼,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就是産品力了。

一是産品的技術路線和當下的用車環境、政策契合度相當高。DM-i作為插混系統,對于新能源銷量滲透率最高的限牌城市,有着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上綠牌。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其次是便宜、可靠、還省油。比亞迪DM-i系列目前涉及到的車型定價,如起步價剛剛破10萬元的秦PLUS DM-i,起步價控制在15萬元内的宋PLUS DM-i。這個價位區間合資品牌壓根沒有拿得出手的産品,而比亞迪愣是給這些主流緊湊家轎、SUV裝上了當下續航最高,饋電油耗最低的插混系統,并且在成本範圍内,保持了一定的設計、做工品質、實用配置水準。

這是什麼概念?

十萬元出頭,既能體驗有樁充電,沒電燒油的暢快,百公裡油耗還能控制在3L出頭,還能做到全天不限行的自由出行,這些的确都是實實在在的體驗。

而關于比亞迪的DM-i車型為什麼産能受限,交車犯了“拖延症”?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和其他車企一樣,受到缺芯影響。另一方面的原因了解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單純爆單了。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要知道,DM-i混動車型搭載的刀片電池,和此前DM-p架構并不能通用,也無法通過柔性共線解決問題,隻能單開獨立的生産線。

西安這波疫情好巧撞上了年底訂單的爆發期,對比亞迪工廠自然有一定影響,尤其封城後,雖然流水線可以繼續生産,但是車子出不出,原材料也進不來。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官方資料顯示,比亞迪西安工廠2021年11月下線了56000輛新能源車,平均一天1850輛。西安封城從12月23日至31号,一共9天,簡單換算一下,約等于16650輛車的産能沒了。是以,若不是正巧碰上西安疫情,算上本來可以完成的産能,12月比亞迪新能源的銷量還真能突破10萬大關。當然這樣一來二去,交車推遲也屬于情理之中。

再則,比亞迪DM-i車型的熱銷表現告訴我們,在新能源變革的時代,對于造車公司和消費者來說,既需要“蘋果”,也需要“小米”。

2021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占比在年尾達到20%以上,應該很少有人再會把新能源當作是“另類”。但這個市場絕不僅僅需要再多一輛PPT描述得天花亂墜的期貨,或是供應鍊技術、硬體堆砌出來的“高端”産品,而是真正考慮到主流消費需求的務實産品。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要知道在中國,能夠買得起30萬以上新能源車的使用者占比并不高。車企們應該适當彎下腰來,多看看普通群眾們的需求,他們真的不一定需要那些所謂前沿科技,更希望市場中有十萬以内,十萬到二十萬區間,買得起的“好”車。

而比亞迪的新能源車是什麼定位?

耐看的設計、寬敞的空間,不輸特斯拉、新勢力的動力水準,幾乎就是那些網際網路車企剝離了科技先鋒标簽後的樣子。但作為滿足個人、家庭的出行的家轎、SUV,比亞迪的DM-i系列有什麼明顯短闆嗎?我并沒有發現。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反觀它更加親民,在各個熱銷的細分市場都分别完成了布局,而且幾乎每一款産品都提供燃油、插混、純電動多種版本車型,對于當下新能源轉型陣痛期可能最合适的插電混動技術,也給到了DM-i這個高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幾乎與燃油車沒有任何技術溢出的售價。

給我的感覺,就是比亞迪把選擇權完全的交給了消費者,消費者則成就了比亞迪的銷量。而DM-i系列的持續熱銷,其實也印證了汽車銷售市場不可動搖的根基,并不是水軍、營銷、科技噱頭,甚至不是服務,隻要産品價值到位了,消費者就會買單,其他隻是錦上添花。

用新能源滲透率做一個大緻判斷,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的終點

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目前能夠一站式整合電控、電池技術、整車制造的新能源車企鳳毛麟角,比亞迪經過了20年的準備,方能在現階段實作這樣幾乎理想的産品結構,不僅在自主品牌陣營,放眼外資車企都能算得上是少數。或許這便是為何比亞迪DM-i車型爆單後,消費者甯願苦等半年,也不願退單的主要原因了。

比亞迪在2022年還會繼續完善混動技術、車型和品牌建設。而即使保守估計,2022年初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計可以在年底達到35%。按這個勢頭下去,月銷十萬台遠不是比亞迪品牌的終點。隐隐約約看到了新能源時代一個巨頭的崛起。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