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底,新四軍第二第五旅與桂軍一七一師五一二團在安徽定遠縣境内展開了持續數日的激戰。
敵第五一二團團長蒙培瓊口出狂言,要将新四軍一舉殲滅,為此出動了4個營的兵力,分作兩路向占雞崗、董大圩子進犯。
新四軍第五旅旅長就是後來的開國中将成鈞,其軍事指揮能力顯然是蒙培瓊難以匹敵的。在成鈞指揮下,五旅指戰員将敵人各個擊破,将蒙培瓊的殘部在上楊家附近。
沒想到的是,殘餘之敵龜縮在一座高大的青磚瓦房裡面,用幾挺機槍牢牢封鎖住房子前面的一大片開闊地,竟讓新四軍部隊多次攻擊均無功而返。

一時間戰鬥陷入了僵局,偵察員又前來報告,敵第一七一師師長曹茂瓊已派出重兵前來增援,預計将在黃昏時分趕到上楊家。
這就意味着,我軍必須在黃昏前拿下蒙培瓊殘部,将其徹底消滅,否則敵人越來越多,情況會越來越複雜!
成鈞眼看着攻擊部隊的戰士又一次被敵人的機槍壓了回來,當然非常惱火:這都已經把敵人都“包餃子”了,居然吞不下去,仗哪能打成這樣!
他想了想,既然正常火力不管用,那麼眼下隻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炮攻。
成鈞馬上派人把山炮連連長王德一叫過來,向着據守的青磚瓦房說:“現在已進入決戰時刻,把你們那尊‘鎮旅之寶’架起來,給我轟開一個突破口!”
何謂“鎮旅之寶”?說起來讓人心酸,第五旅雖然名義上組建了一個山炮連,其實這個連隻有一門老掉牙的克虜伯75毫米山炮,号稱“克虜伯爺爺”。
這門炮頗有一番來曆,它第一次出現在戰場是在一戰期間的德國軍隊中,抗日戰争期間流落到中國,為國民黨中将韓德勤所有。到了1943年,韓德勤在與新四軍的交戰中落敗,這門山炮就成了新四軍第五旅的戰利品。
成鈞第一次見到這門山炮時,不禁大失所望——炮腿、炮身快要散架了,一搖就嘎嘎作響;再看炮膛内的來複線,基本上磨得不見痕迹了;能比對的炮彈也隻剩區區幾發了。
成鈞生氣地說:“這都可以直接報廢了,拿來有個屁用!把它退回師部去,以後我們自己再從敵人手裡繳!”
從舊軍隊過來的老炮兵王德一卻對這門老掉牙的山炮情有獨鐘,他再三向旅長成鈞求情,這才讓成鈞勉強同意留下這門炮。
這次攻打大楊家多次無果,成鈞突發奇想:那門山炮一直沒派上用場,何不趁此機會看看那個“老家夥”到底中不中用呢?
王德一得知旅長讓他開炮,不禁心花怒放,可是成鈞下達指令時卻提出一個要求:限你用一發炮彈命中目标!
王德一一聽這話,頓時愣在原地,不知如何作答。為啥呢?因為這個要求太讓他為難了。
老兵王德一并非沒有一擊即中的把握,他發愁的真正原因在于,在舊軍隊的炮手們當中,有一條代代相傳的禁忌——“如果首炮就命中目标,有損陰德,會讓炮手遭報應。”
這條所謂的“禁忌”,顯然與炮手用炮火摧毀敵軍目标的職業要求存在着沖突,但這也是由于時代背景和舊軍隊的認知水準所決定的。
王德一本身文化水準不高,自從青年時期加入舊軍隊以後,就牢牢遵循着“首炮不能命中”的做法。
後來他棄暗投明加入了新四軍,被委以山炮連連長的重任,但對于那門一直沒派上用場的克虜伯山炮,他仍未忘記那條所謂的“禁忌”。
如今正是決戰時刻,旅長成鈞以極為嚴肅的語氣要求他隻用一發炮彈就摧毀目标,顯然是沒有任何商量的死指令,王德一這才意識到,是時候打破舊軍隊的那條禁忌了。
他親自標明了炮位,讓炮兵把那門克虜伯山炮架設好。為了確定不出現失誤,他接下來又親自進行瞄準和發射等一系列操作。
由于年頭太久,沒有零配件可更換,這門老舊山炮連瞄準器材都大部缺失了,王德一隻能憑借自己的經驗,用一雙肉眼來對目标進行瞄準。
在僅有的幾發炮彈中,他左挑右選,找出其中保管最好的一發。
将炮彈塞進炮膛後,王德一帶着既充滿期待又無比緊張的心情,猛地一拉火,那門老山炮發出一聲巨響,緊接着在一陣劇烈的抖動中噴吐出一團耀眼的火球!
打這一炮時,王德一完全是一種想看又不敢看、希望炮彈一擊即中又害怕它命中目标的心情。
當他聽到身旁的戰友們爆發出一陣歡呼時,馬上意識到:旅長交給自己的任務完成了!
沒錯,王德一果然是一位極其出色的炮手,僅用一炮就命中了目标,将敵軍據守的那座青磚瓦房轟開了一個大窟窿。
成鈞喜出望外,大喊道:“幹得漂亮啊!王德一,繼續轟,把它轟個稀巴爛!”
王德一不負重望,接連又發射了三發炮彈,每一發都準确無誤地命中目标,一口氣将青磚瓦房轟塌了。
随着成鈞一聲令下,新四軍戰士們呐喊着奮勇沖向敵陣,不到半小時就結束了戰鬥,将敵人全部殲滅,敵團長蒙培瓊及其手下的三名營長都當了俘虜。
正是由于王德一打破“首破不能命中”這條禁忌,一舉扭轉了戰場局勢,使這次戰鬥創下了新四軍軍史上一個新紀錄:首次殲滅頑軍4個整營。
戰後旅長成鈞連聲稱贊王德一:“打破舊禁忌,立下大功勞,你隻有走出這一步,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新四軍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