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底,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根據目前敵情,決定派第二團第一營營長段煥競率全營奇襲日僞軍駐守的新豐火車站。
新豐站位于江蘇鎮江、丹陽兩縣之間,是這段交通要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如能攻克此處,就能狠狠打擊日僞軍的嚣張氣焰。
為了確定此次戰鬥取得勝利,丹陽縣抗日自衛團司令管文蔚主動請纓,将率自衛團對新豐站附近的公路、鐵路和電話線進行破襲,切斷敵人的通信和增援線路。
段煥競受領作戰任務後,做了非常充分的戰前準備。他從全營挑選了36名精幹戰士,編成一支突擊隊,由一連長張強生帶隊,進行了反複的演練。

7月1日深夜,安插在車站的内線人員前來報告,說新豐站内除安排了幾名哨兵外,絕大部分敵人在酣睡。
段煥競大喜,指令早就嚴陣以待的突擊隊在向導帶領下,立即向新豐站進發。
沒想到途中出現了此次行動中的第一個重大差錯——由于當晚星月無光,夜色太暗,自稱“閉着眼睛也能走到新豐站”的向導,偏偏帶錯了路!
突擊隊跟着這位“馬大哈”向導,懵然不知地沿着鐵路線走了20多分鐘,才突然察覺到搞錯了方向,隻好掉頭往回走,浪費了不少時間。
好不容易來到了新豐站,在摸進敵人營房内之後,又出了一個差錯,使得戰鬥不得不提前打響。
原來,張強生為了達到兵不血刃的目的,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帶一個班悄悄摸進日軍的一間營房,把敵人挂在牆上的槍偷偷取下,再逐一傳遞出來。
按理來說,這本是一個好主意,雖然有點冒險,但用得好就可以出奇制勝的效果。
不料這次行動又出了一個重大差錯——一名戰士遞槍時不小心碰響了敵人安在門框上的警鈴,一處響引得處處響,頓時鈴聲大作,把熟睡中的日軍全都驚醒了。
正帶着戰士們在營房外接槍的段煥競見勢不妙,當即指令突擊隊馬上撤出戰鬥。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訓練有素的日軍迅速将院門關上,用架在高處的機槍封鎖住了新四軍的退路。
段煥競帶領突擊隊左沖右突,卻根本無法接近樓梯和出口,不少隊員倒在日軍的機槍下。
無奈之下,段煥競隻得指令大家暫停突圍,利用身旁的建築物做掩體,與敵人周旋。
好在管文蔚率領的自衛團行動非常迅速,将通往附近各處敵據點的電話線、公路、鐵路都切斷了,使新豐站内的敵人無法及時獲得增援。
與新豐站的敵人僵持了一個多小時後,突擊隊仍然無法化解目前的困局。
張強生突然跑了過來,沖着段煥競喊道:“營長,有個好辦法可以沖出去!”
“什麼辦法?”
張強生面露喜色:“我發現這些營房可以打通,都是灰闆夾的牆!”
“辦法是好辦法,可是——”段煥競連連搖頭,“現在根本沒有工具可用,怎麼打洞?”
張強生撓了撓頭,不甘心地說:“再拖延下去,敵人的援兵就到了,咱們全得報帳。唉,真讓人急得冒火!”
“冒火能管用嗎!”段煥競氣得正要罵人,卻被張強生這句話裡的“急得冒火”四個字提醒了,忽然急中生智:“當年紅軍打遊擊時,經常用火攻的法子對付白軍,眼下大家陷入絕境,能不能也用火攻對付日軍呢?”
想到這裡,他馬上指令張強生:“幹着急有個屁用,馬上去找能引火的東西!”
“能引火的東西?”張強生反應快,眼睛頓時亮了,“營長你是說,用火燒鬼子?”
這時一名突擊隊員突然高興地喊道:“營長,需要煤油嗎?我剛才在樓梯下面看到一大桶煤油,可能是鬼子用來點燈的!”
“太好了!”段煥競大喜,“有了煤油就好辦了,現在隻差引火的東西。”
說來也巧,衆人沒過多久就發現一間閑置的倉房記憶體放着大量幹稻草。
“真是絕處逢生,天助我也!” 段煥競馬上指令突擊隊兵分兩路,一路組織火力負責掩護,另一路把稻草塞到敵人營房的各個視窗、門縫、樓梯等處,還澆上煤油。
好在敵人這處營房大多分是木質結構,用煤油加稻草引火,到處都是一點不着,很快就在整個日軍營房内燃起熊熊大火,火舌鑽進各間營房、爬上屋頂,到處火光沖天。
日軍無法忍受煙熏火燎,紛紛沖出來要跟新四軍拼命。可是段煥競早已經在各個出口設定好了陷阱,日軍出來一個消滅一個,打得非常順手,就此反敗為勝!
戰鬥結束時,經清點,共殲敵100多名,除了日軍第十五師團松野聯隊慶江中隊的40多個鬼子外,還有60多名僞軍路警、特務、漢奸等。
雖然這次奇襲戰鬥一波三折,行動中出現了兩大差錯,卻在危急關頭憑借指揮員段煥競的靈機一動實作了峰回路轉、絕處逢生,成為段煥競這位開國少将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