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孝莊太後死後被放在宮中達37年,康熙為什麼不讓她下葬?原因簡單

今天,筆者繼續帶大家來說一說清朝的曆史人物。但今天我們不說年輕有為的皇帝,或者是骁勇善戰的武将,亦或是為官清廉的文臣,今天我們來說一位太後,這便是孝莊太後。說起這位太後,或多或少對清朝曆史有所了解的小夥伴,想必對她并不陌生。原因不是有多喜歡她,而是我們不得不“看見她”,因為太多的清宮劇裡都會有她的存在。就拿清宮劇的代表《孝莊秘史》或《康熙王朝》來講,這其中都有孝莊這一角色,而她就像在曆史劇中的地位一樣,在真實的曆史中同樣不可或缺。這些清宮劇以刻畫孝莊的感情為主,那我們接下來就說一下,孝莊和誰的關系最為密切吧。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說,當然是她的丈夫皇太極,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嘛。

孝莊太後死後被放在宮中達37年,康熙為什麼不讓她下葬?原因簡單

也可能有人說是多爾衮,因為他們兩人的感情在後來的确不可描述,但其實都不是,其實她和康熙的關系最為密切。說到孝莊,我們不妨先介紹一下她。她是博爾濟吉特氏,名字是布木布泰,她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又叫孛兒隻斤·布木布泰。這個姓氏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沒錯,她是成吉思汗的後代。她之是以能在清朝嶄露頭角,是因為後金為了聯合蒙古對抗明朝,采取了對蒙古和親的政策。而她之是以能夠進宮,是因為“其兄克善送至盛京,妻皇太極,為其側福晉。布木布泰封妃,布木布泰亦即莊并無受皇太極之專,然其生子。亦即後之福臨,皇太極死,福臨即位,亦順治帝,莊亦就成了皇太後。”

孝莊太後死後被放在宮中達37年,康熙為什麼不讓她下葬?原因簡單

都說世界上關系最為永恒的就是母子關系了,孝莊和順治雖然為母子,但他們經常為立皇後的事針鋒相對。根據清史記載:“順治皇帝即位,孝莊即冊立其兄之女為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然帝不喜此後,又其後為人嫉妒之人,是以不忍帝,固欲廢後。莊勝己子,而許,降為靜妃,改居側宮。”後來,孝莊又“設蒙古科爾沁多羅面之女博爾濟錦氏入宮為妃”,但是順治皇帝對這個妃子同樣不感冒,但為了大局着想,“無複廢之妃。”過了幾年,董鄂妃進宮,順治皇帝尤為寵愛。孝莊擔心她魅惑皇帝,于是處處針對她,是以董鄂妃病死的時候,順治皇帝錯認為是孝莊太後設計害死的。後來他們關系變好,是因為玄烨的出生,而他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

孝莊太後死後被放在宮中達37年,康熙為什麼不讓她下葬?原因簡單

因為孝莊太後由心的覺得康熙和自己很聊得來,以至于玄烨兒時得了天花,孝莊廢寝忘食的親自照顧他。而且在孝莊太後的教育下,玄烨“少謂讀書學生之濃味”,而玄烨後來被立為太子,就是因為他的聰明好學。康熙登基後之是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就是因為孝莊太後的默默支援,而康熙皇帝對孝莊太後也是非常的尊敬。“帝巡幸盛京,途幾日遣人馳書問起居,言己行蹤。且以其在河捕之鳣魚、鲫魚膏封封,使人送京給孝莊啖。帝與莊幸五台,一到上方,帝每下轎,自為莊扶辇護。”而孝莊病危之際,“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至天壇,祈告上蒼,請損其生,增延母壽。”孝莊最後還是沒能熬過去,最終駕鶴西去,而康熙皇帝為祖母頒發了清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谥号,這便是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後,簡稱為孝莊文皇後。

孝莊太後死後被放在宮中達37年,康熙為什麼不讓她下葬?原因簡單

按照清朝殉葬的慣例,孝莊應該和皇太極合葬,但孝莊死前曾要求不合葬。是以康熙下令“将莊前之居慈甯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昌瑞山下,謂“暫安殿”,莊之棺葬于暫安坐殿之,以土埋之,永閉殿門。”那麼孝莊太後死後被放在宮中長達37年,康熙為何不讓她下葬?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康熙帝十分思念祖母,希望經常去祭奠祖母。據史料記載,康熙在位期間,幾乎每年都去祭奠孝莊,可見他與孝莊感情深厚。而康熙直到去世,也沒讓孝莊搬遷陵墓。直到雍正即位後,以“孝莊文皇後暫安來國昌,聖祖在位曆數綿長、孫蕃”為由,将暫安奉殿改為昭西陵,這才使孝莊太後得以下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