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後半葉,越南有底氣對東南亞周邊國家發動侵略擴張戰争,不僅是因為在完成抗美戰争後積攢了極高的作戰技術,同時也離不開蘇聯的支援。蘇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在支援越南,援助了越南不少先進的武器裝備,這讓越南的軍事作戰水準不斷提升。
經過和美國長達二十年的較量後,越南軍隊獲得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可以說是東南亞國家中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越南在取得勝利的果實後,已經不再滿足偏安一隅,擴大領土成為了接下來的作戰目标。

越軍
蘇聯看到了越南的野心,也在背後推了越南一把,讓越南以為有蘇聯的幫助就可後顧無憂,即便在東南亞的推進不順,蘇聯也會出兵援助。蘇聯之是以支援越南,目的是為了借越南之手擴大在東南亞的勢力,但當越南無視中國警告對中國發動屢次武裝挑釁後,中國發起了對越反擊戰,但蘇聯卻沒有支援越南,這是為何?原來是因為美國曾對蘇聯進行了警告。
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角
中美關系緩和
中蘇關系在赫魯曉夫上台一段時間後急轉直下,蘇聯給中國不斷施加巨大的戰略壓力,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十分難堪,為了改變這樣焦灼的狀态,乒乓外交開啟了中美之間的對話。當尼克松在1972年訪華決定改善中美關系後,這讓蘇聯在美蘇争霸中壓力倍增。
到了1978年,蘇聯與越南簽署了軍事合作條約,越南憑借着蘇聯給予的軍事援助開始施行自己的領土擴張計劃。
尼克松訪華期間遊覽長城
越南依靠有蘇聯撐腰,入侵其他東南亞國家,妄想稱霸東南亞,還不斷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在這樣的情勢下,自從尼克松訪華後一直未正式建交的中美關系在1978年年底迅速加快,并于1979年正式确立了中美關系。
中美建交流程會在1978年年底迅速提上日程,其中的原因再明顯不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中國所面臨的是蘇越共同給予的壓力,但中美關系的緩和讓中國在國際上不再是孤立無援,至少有讓蘇聯出兵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當年中美正式建交的有關新聞報道
蘇聯的擔憂
雖然美國在對越反擊戰爆發後在國際上的态度是中立,認為中越雙方都應該撤兵,但美國當時的總統卡特卻曾給蘇聯緻電警告其不要采取會讓局勢惡化的行動。或許是鑒于中美關系的緩和,讓蘇聯必須在中越戰争中是否要出兵幫助越南進行慎重的考慮。蘇聯在冷戰中的形勢已經占據下風,出兵援越無疑是在給美國制造稱霸世界的機會。
美國總統卡特
就算蘇聯舉兵南下,也并不一定能獲得勝利,中國本身有核武器,裝備實力并不弱。蘇聯也害怕美國會給中國提供大量軍事援助,要想盡快結束戰争肯定會打得異常艱難。而且當時的蘇聯在阿富汗問題上也遇到了困境,有意出兵阿富汗。
要解決阿富汗問題,又要出兵支援越南,蘇聯必定會忙得焦頭爛額。可以說此時的蘇聯已經自顧不暇,為了支援越南,而丢掉對自己來說更重要的利益根本不可能。
蘇阿戰争舊照
總的來說,中美關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蘇聯,讓蘇聯的國際處境變得艱難緊張,也迫使它在出兵支援越南問題上顯得很謹慎,最後隻是給越南支援了軍事裝置,并未對中國采取實質性的軍事行動。
其實不管蘇聯會不會支援越南,中國都有信心保衛南疆,最後中國也用近一個月的戰果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的真實實力,表明中國絕不是個可威脅可恫吓的國家。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的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