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看過一張漫畫,頗為感觸。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一個人走在路上,被石頭絆倒狠狠摔了一跤,眼鏡都甩飛出去了。

可他不但沒沮喪抱怨,還泰然自若地跪在地上欣賞一株幼苗。

漫畫中的這般境地,往往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遭遇挫折傷害第一反應就是斥責抱怨,有人責怪運氣不好,也有人埋怨石頭不長眼。

滿口怨言的人,猶如頭頂一片烏雲,整日悲觀厭世。

而豁達從容的人,則不畏風雨得失,所見皆是風景。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任何美好,會在抱怨中産生。”

心中裝滿了埋怨,就沒有空間容納幸福,生活必将滿目瘡痍。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自媒體人@張醒之分享過朋友女兒的親身經曆。

姑娘和男孩戀愛後,盡管父母不是很看好男孩,姑娘還是執意和他結了婚。

可剛結婚沒幾年,男孩就出軌背叛了她。

姑娘氣憤不已,當即就決定離婚,帶着孩子回了自己家。

離婚後,姑娘每天在家以淚洗面,見人就抱怨說男孩辜負了她。

家人怎樣勸解也無濟于事,姑娘精神越來越頹廢,時常感受身體不适,随之就被确診為乳腺癌。

最終,姑娘不僅失去了婚姻,還被疾病奪去了生命。

漫畫家幾米說: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

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你越是沉迷傷痛,怨聲載道,就會被傷得越深。

抱怨,從來解決不了問題,隻會把自己拖進幽暗的深淵。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在森林裡,有一匹愛抱怨的狼。

它和豹子一同圍獵羚羊,結果羚羊從它身邊逃了出去,它卻抱怨豹子進攻之前沒通知它。

它與灰熊一起捕鹿,結果鹿被灰熊咬傷後仍然逃脫了,它又抱怨灰熊咬得太輕。

從此,再也沒誰與狼合作,狼隻能一邊抱怨,一邊忍受饑餓。

後來一天,狼正餓得身體乏力時,一頭雄獅碰巧路過,一把抓住它就吃掉了。

網上有句話說:“人活于世,其實真正能傷害你的人,始終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一個人吐出去的怨言,是給自己埋下的禍根。

與其昏天暗地埋怨别人,不如風和日麗地選擇原諒。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輕易原諒别人是對傷害的放縱,遲遲不願放下心中郁結。

曆經世事後才明白,比原諒别人更可怕的,是不曾放過自己。

作家老楊的貓頭鷹在《做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一書中,寫過自己的醒悟曆程。

有一次,老楊在微網誌上收到一條私信,網友開口就是:“你寫的都是什麼垃圾文章?”

老楊本不想理會,但看到“垃圾”二字,還是不忍回複道:“如果我文章裡有什麼地方寫得不對,歡迎指出來。”

不曾想,網友卻說:“這種垃圾書誰還看得下去啊!我隻喜歡尼采寫的哲學,還有卡夫卡寫的小說,像你寫的這種垃圾書,我不屑于看。”

老楊問網友:“你都沒看過我寫的書,為什麼覺得垃圾呢?”

網友立即狂噴:“你們寫書的人多數都是垃圾,寫的書當然也是垃圾,根本就不用看。你該多學學尼采的邏輯和卡夫卡的表現主義,少寫垃圾書!”

面對突如其來的辱罵,老楊瞬間被激怒了,他絞盡腦汁敲出了一大段文字,準備回擊網友。

但在發送之前,老楊突然笑了,他意識到如果和網友互噴,自己跟噴子并無兩樣。

最後,老楊想想還是算了,淡定地删除了文字。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很認可《深夜食堂》中所說:“所謂成熟,就是明明該哭該鬧,卻不言不語地微笑。”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原諒看淡,并非認輸妥協,隻是不願過多糾纏,想留一片甯靜在心。

人生路上風雨飄搖,惡意既然擋不住,選擇看開也挺好。

成年人世界的“原諒”,都是從“算了”開始的。

唯有放下别人的錯,才能解脫自己的心。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網上有人問:“什麼是真正的潇灑?”

有個呼聲很高的回答說:“潇灑就是灑脫、無拘無束。”

對此,我不以為然,不由想起莫言的解釋:

“潇灑其實是一種心态,一種對待生活的态度,一種減輕壓力的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種阿Q精神。”

莫言的爺爺曾給他講過一個遠房親戚的生活态度。

民國初年,莫言爺爺所在的村裡,住着一個叫王大化的遠房親戚。

王大化大字不識一個,卻有種甯靜的心态,被稱為是村裡最潇灑的人。

有一次王大化去趕集,在集市上買了一個大盆,背在背上就往回走。

走到離家不遠的橋頭上,有個淘氣小子一頭撞到他背上,咣當一聲大盆被碰得稀碎,成了一堆瓦片。

路人見狀紛紛為王大化鳴不平,淘氣小子吓得臉色幹黃。

可王大化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

有人大聲喊道:“王大化,你的盆破了!”王大化還是不回頭。

事後,有人問王大化知不知道背上的盆破了,王大化答知道。

那人繼續問:“知道為什麼不回頭?”

王大化淡然說道:“既然已經破了,回頭有什麼用?”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是啊,已然發生的事,駐足回望也于事無補。

不如把心态放寬,把事看淡,隻生歡喜不生愁。

正如泰戈爾在《燒毀記憶》一詩中寫到:

“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了;

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境随心轉則悅,心随境轉則煩。

你的心态寬了,破事就少了,你在乎的少了,生活就亮了。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前不久,看過一個故事:

在美國,有個叫卡爾的賣磚商人,被競争對手四處散播謠言:“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即将停業了。”

是以,卡爾被競争對手害得失去了一筆25萬美金的訂單。

卡爾不知如何處理,便向牧師訴說苦惱,牧師笑着說:“要施恩給那些故意為難你的人。”

卡爾有些疑惑,但還是把話記在了心裡。

一天,卡爾發現弗吉尼亞州有位顧客急需一批磚蓋新的辦公大樓。

而這種型号的磚卡爾公司沒有,卻和競争對手公司的型号相似。

卡爾經過一番思想鬥争後,決定給競争對手撥去電話,告知顧客的需求。

接到電話,競争對手一時間驚訝地說不出話,随後連連道謝。

這時卡爾心中也湧起一陣喜悅,主動說會向顧客推薦競争對手。

後來,競争對手不僅停止對他造謠,還轉讓了很多訂單給卡爾。

久而久之,卡爾和競争對手互幫互助,把公司做成了行業内的龍頭企業。

卡爾遞給對手的一粒糖,最終也成了滋養自己的養分。

抱怨别人,就是折磨自己

威爾 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說:

“每個人都難免存在缺陷和過錯,人與人在相處過程中也難免會産生沖突,而此時,了解、寬容是一味良藥。”

這世間,各有各的不易,有些傷害也并非因惡而起。

或許,你隻需一個真誠的微笑,就能化解别人心中的症結。

或許,你隻需一個溫柔的眼神,就能感動想要為難你的人。

真正的寬容,不是無底線的忍讓,而是善用柔軟的方式,化解無謂的争執。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養好心中大氣,福氣定會如約而至。

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在《群山回想》的扉頁寫下這樣一句話:

“走出對與錯的觀念,有一片田野,我将與你在那兒相會。”

心若放下執念,必将萬物澄明。

生活就是這樣,你若不皺起眉梢,就無人奪走你的笑容。

往後餘生,該放的放,該忘的忘,活得潇灑大氣點,人生處處都是驚喜。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李可沫,個人公衆号,可沫姑娘。

主播| 賞新晴,視訊号:賞新晴讀書,公衆号:聽晴聲。

圖檔|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