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靈甫想吃餃子,妻子下地割韭菜,張靈甫趁機在她腦後開了一槍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尚書》

1935年的中國,正處于國民政府時期,華北事變促使國名黨内部政府急劇分化,在共同抗日的這個緊要關頭産生了分歧,形成了兩大派别。

一個是以蔣介石為首的親美派,還有一個是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而在這種日益緊張的這種戰争局勢,當然是誰手底下有骁勇勝戰的士兵更勝一籌。

這時,一名叫張鐘麟的士兵就是這個時候,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之中,他便是故事的主人公,這個人又與張靈甫有什麼關系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張靈甫想吃餃子,妻子下地割韭菜,張靈甫趁機在她腦後開了一槍

張鐘麟何許人也

1903年,張鐘麟出生于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從小便成績優異,後又考入長安中學,在那個時局動蕩的一代,張鐘麟從小便有一種跟别人尋常小孩不一樣的魄力和擔當。

他總是湊到大人身邊聽他們講着現在又是黨派在街上抓人,又是現在又出了什麼新聞。可能也是時時的熏陶,讓張鐘麟在北大上學還不滿一年便退學了,後來經人介紹考入了黃埔軍校。

當時,張鐘麟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也是因為這樣,他跟蔣介石也建立成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因在校表現優異,他畢業沒多久,便被蔣介石招去編入了國軍第一軍,後又擔任了21師步兵排長。

張鐘麟從小孤僻的原因,導緻在部隊上也很少跟人溝通,有很多的空閑時間去思考現在的社會局勢。是以,在幾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張鐘麟作為領頭人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張靈甫想吃餃子,妻子下地割韭菜,張靈甫趁機在她腦後開了一槍

這也讓蔣介石越來越看重這個不善言辭的小夥子,想着為他謀一門不錯的親事,剛好這樣一來,也能夠讓張鐘麟踏踏實實跟他自己的身邊。

張鐘麟和吳海蘭

其實,當時張鐘麟早已在老家有一個定了娃娃親,并已經成婚,發妻的名字叫做邢鳳英,隻是因為思想存在代溝,是以兩人的夫妻關系名存實亡罷了!

不管磨難如何,最後蔣介石還是派人不斷為張鐘麟物色中意的人。對于蔣介石的好意,張鐘麟本來不善言辭,更是不好拒絕,也不好駁了蔣介石的面子。

就這樣,他與吳海蘭搭上了關系。當然,對于這件事情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張鐘麟在外作戰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遇到的吳海蘭,經人介紹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不管過程如何,張鐘麟與吳海蘭相識了!話說,吳海蘭的父親是當地出名的銅匠,那個時候也算是家庭條件優渥,而吳海蘭的家庭條件也是可以的。

在此情況下,父親還将吳海蘭送到女子大學讀書,這也是吳海蘭和張鐘麟最後能走到一起的一個契機,因為張鐘麟從小不善言辭,身為農村人的前妻邢鳳英也是大字不識一個聊不到一起,但吳海蘭不一樣,優雅的坐姿、端莊的舉止。

不管張鐘麟跟她聊點什麼,兩個人都有話題,就這樣二十半大的小夥子春心萌動,堅硬的心開始動搖了。他逐漸跟吳海蘭接觸,兩個人最後走到一起。

婚後,兩人的生活也是十分地幸福美滿,因為張鐘麟是北方人,身為南方人的吳海蘭從來不嫌麻煩也要給張鐘麟做一碗面食,這一份用心也讓張鐘麟感動了許久,認定了吳海蘭就是他要攜手走過後半輩子的人了。

張靈甫想吃餃子,妻子下地割韭菜,張靈甫趁機在她腦後開了一槍

然而,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吳海蘭和張鐘麟還沒過幾天甜蜜的日子,新一輪戰争便開始打響了。1935年因為紅軍長征抵達陝北,張鐘麟便被派出去執行任務。

為了友善戰時調撥,張鐘麟也做好了可能會在漢中常住一段時間的準備,夫妻兩人分隔兩地本就是産生了一些間隔,作為新婚燕爾吳海蘭和張鐘麟也難逃世俗。

古城團長殺妻案

分開不久後,夫妻二人便開始了冷戰,雖然吵架歸吵架,但是日子還是要好好過的。張鐘麟心裡便是這麼想的,在不久後舉行的探親返鄉中,他收拾好了東西,還拿了一堆漢中本地的特産,準備帶回去給妻子。

隻是,事與願違。臨走時候的張鐘麟還是滿面春風的,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不免聽到一些風言風語,說是自己的妻子吳海蘭收拾珠光寶氣,将二人還未滿周歲的孩子丢在家中給保姆照料。

張靈甫想吃餃子,妻子下地割韭菜,張靈甫趁機在她腦後開了一槍

她自己穿着旗袍,在電影院門口跟另外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手挽着手毫不親熱。起初,張鐘麟還本不是不信,回到家中,看着保姆手忙腳亂的,又是邊哄着哭鬧的孩子,又是收拾家中吳海蘭翻亂的衣服。

這讓本就生性多疑的張鐘麟,更是打定了對妻子不忠的信念。對此,張鐘麟也是不吭聲,自己一個人在次卧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晨起的時候,吳海蘭才發現張鐘麟回來了。

這時候,張鐘麟也早已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面上也沒有不滿的神情,有的隻是許久未見妻子的思念之情。張鐘麟将吳海蘭摟在懷中輕聲地對她說:“我也好久沒回過家了,沒有吃過你親手包的餃子了,饞得很。”

吳海蘭也是笑眼盈盈的,起身應和來到了菜地割韭菜,平時經常見到的保姆,今天也不見了蹤迹,原來她們早已被張鐘麟遣散回了家,但吳海蘭卻沒發現這些。

張靈甫想吃餃子,妻子下地割韭菜,張靈甫趁機在她腦後開了一槍

而後,張鐘麟尾随在妻子的身後,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手槍,趁着妻子割韭菜的時候,對着吳海蘭的腦袋就是一槍。收拾好現場之後,若無其事地回到部隊去,前後一氣呵成。

不過,殺人這種大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很快這件事情在城中就發酵開來了,大街小巷都在傳赫赫戰功的張鐘麟居然槍殺自己的妻子。

一向愛女如命的吳銅匠頓時鬧開了,去西安将張鐘麟告到蔣介石那裡。因為這件事情弄得人心惶惶,王子犯法,應與庶民同罪,不能因為他是有戰功在身上的軍人便能逃過一劫吧。

蔣介石也不得不一道令,将張鐘麟送到了監獄,說是監獄,但是蔣介石發了令。牢房裡面的人也得好吃好喝地供着他。整日裡除了吃飯就是睡覺,偶爾閑了還練練字,好不逍遙快活。

很快,盧溝橋事變,張鐘麟想要戴罪立功,便請令蔣介石。但因為顧念到民意,也不能這麼大張旗鼓地又讓張鐘麟回到部隊中,這時候,張鐘麟搖身一變,成了二公子——張靈甫。

後來,張鐘麟便頂着張靈甫這個名字在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此時也沒有人追究那個張鐘麟,張靈甫便安心下來在部隊又開始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這件“古城團長殺妻”的事情,至今還是衆說紛。,一部分人說,當年正值國共兩黨敏感時期,而吳海蘭又屢次外出,本就生性多疑的張靈甫不得不質問吳海蘭的行徑。

但每次吳海蘭有死咬緊牙關不說自己去了,是以張靈甫在大義面前不得不殺了妻子。另外,張靈甫的下一個妻子王玉玲則說,吳海蘭是因為拿了張靈甫的機密檔案,是以才被殺的......

隻是,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麼久,之前的事情誰又能知道真相如何呢?曆史已然成為了曆史,我們能做的隻是在閑暇之餘,她談論一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