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道成了一個人品行的重要考量标準。

父母養兒育女最大的希望是盼望着将來他們能夠有出息,自己老的時候兒女能給自己養老送終。許多孩子在外獲得成就後,一般情況下會将自己的父母接到身邊,盡點孝道,這也是人之常情。

革命戰争時期,二野猛将王近山十幾歲離開家鄉,近20年沒有見到自己的父親。在革命即将勝利的時候,王近山的戰友陳錫聯計劃将王近山的父親接到孩子身邊,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陳錫聯和王近山都是新中國的将軍,一個是上将一個是中将,為革命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渡江戰役時,陳錫聯是二野三兵團司令員,王近山是副司令員,二人是搭檔。

革命即将勝利,陳錫聯平日裡看出了搭檔王近山挂念家中的老父親,現在條件好了,不需要躲躲藏藏。想到這裡,陳錫聯決定将王近山的父親接到軍中,讓父子兩團聚。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哪曾想這半路出現了意外。

參加革命,二十年未能回家?

1915年,王近出生于湖北省黃安縣,該地是革命的搖籃。王近出出身不好,家住許家田,父親是農民。那時候的農民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靠種地無法養活自己,8歲的王近出就開始外出打工賺錢。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起初王近出給人放牛賺口飯吃,年齡稍大後給地主家當長工補貼一下家用。小時候的王近山與父母相依為命,母親病死後家中隻剩下自己和一個老父。王近出家中的情況陳錫聯清楚,二人是老鄉,一個童年喪母,一個童年喪父,真是同病相憐。

土地革命時期,王近山選擇離開父親,參加紅軍。沒想到這一去二十多年沒有回家,直到解放戰争進入反攻階段,我軍渡江成功後,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想起了好友王近山有個老父親還在農村。

革命時期的王近出經曆了很多,因作戰勇猛獲得了“王瘋子”的稱号,在軍中是一員難得的虎将。抗日戰争時期,王近出是八路軍中有名的抗日英雄,多次率隊伏擊日軍,擔任太嶽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期間,伏擊消滅了日軍一個“戰地觀察團”,一百餘名日軍中下級軍官被殲,緩解了當時日寇對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解放戰争時期,王近山是二野的一員骁将,深受劉鄧二位首長的喜愛。在襄樊戰役中,他作戰巧妙,不再是當年那個隻會勇猛沖鋒的将軍了。王近山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戰術,集中主力,僅兩天就攻入城内,俘虜了敵中将司令官康澤等人。

襄樊戰役王近山表現出色,戰後朱德對這場戰役評價很高,稱此戰是“小型模範戰役”,劉伯承更是在戰後講評中直接表揚了王近山:“在襄陽攻城中,王近山指揮的6縱起主導作用。”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從土地革命時期到解放戰争末期,這段時間有二十餘年了,王近山因為革命沒有機會回家,不知道家中的父老是否還在世。陳錫聯看到老戰友有相思之情,安排了兩個小同志去王近山的老家,将他的父親接過來。

小同志粗心大意,王近山大人大量?

渡江戰役後,部隊進入了短暫的休整期,陳錫聯讓下面的人派兩個小同志前往王近山的老家,将他的老父親接到軍中。最終,組織上派了12軍的兩個小同志,讓她們二人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路線出發,尋找一下王近山的老父。

有了事先已經準備好的路線,兩個小同志們很快就到達目的地,向周圍鄰居打聽了一圈,總算打聽到了王近山老父親的下落。兩個小同志剛到王近山家附近,看到一位弓着背的老人挑着水,摟着腰,看來那些年這位老者過得很不好。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不一會兒,兩位小同志先上前問道:你好,您是王老伯嗎?是不是有個叫王近山的孩子?老人擡頭望着兩位同志,還以為是兒子回來了,使勁點點頭,望望四周,沒看到孩子後繼續埋頭幹活了。

兩位同志确認了老者的身份後,向他表明了來意:您的兒子王近山已經是解放軍首長了,我們接到同志,讓您跟我們回去,兒子在部隊等着您呢?

老伯一聽自己的孩子還活着,而且當了首長,一臉的失落頓時煙消雲散,非常激動地對小同志說:是真的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後,老伯流着淚,整個人非常激動,很快,他收拾好了家裡,跟兩位小同志出發了。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就在王近山父子團聚的路上,發生了意外。當時王近山率軍駐紮在當塗,王老伯所在的位置在黃安縣,兩地沒有直通火車,需要轉車才能到達。一行三人準備先去南京,然後轉車去當塗,一切計劃完畢。

那天,兩位小同志送王老伯來到火車站後,因臨時有些事情,需要去外面買點東西,讓他在原地等回來。王老伯大半輩子待在大别山山區,老年外出後,對外面的新鮮事很好奇,他走走看看,在附近走動。

恰好,王老伯走到火車軌道邊,站在了白線内,情況非常危險,當時附近正好也沒有個列車員,一輛火車即将開過來,王老伯本人比較好奇,沒有及時躲閃,火車強大的氣流将他卷入車底,沒有僥幸,王老伯當場喪命。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火車站發生了意外事故,很快有人發現并圍觀,兩位小同志一看,吓得六神無主,慌了神。很快,噩耗傳到了王近山的耳邊,他放聲大哭,為老父親的死感到難過,陳錫聯也感到後悔,自己的一片心意,沒想到是這個結局。

事後,軍部打算問責兩個小同志,因為他們的疏忽間接導緻王老伯意外死亡。兩位小同志自知有錯,他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态度誠懇,主動請求組織的處分。

原本軍部打算嚴肅處分兩個犯錯的同志,王近山得知消息後,主動找到相關負責人,為他們說情:不怪他們,誰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他們還年輕,能繼續為革命做工作,算了吧。

小同志大意,老父親被卷入火車底丢了性命,王近山得知後态度如何

王近山大人有大量,沒有因為自己父親的意外死亡怪罪兩個工作失誤的小同志,是一個非常理智的将軍。因為前線戰事吃緊,老父親的葬禮王近山沒有參加,葬禮很簡單,按照普通百姓的規格下葬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