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問徒孫濟南授業:傾囊相授做武學點燈人

葉問徒孫濟南授業:傾囊相授做武學點燈人

陸偉德帶領徒弟練習詠春拳。 呂妍 攝

中新網濟南1月16日電 題:葉問徒孫濟南授業:傾囊相授做武學點燈人

作者 呂妍

沉肘、寸掌、攤手、圈手、沖拳......雖年逾古稀,但濟南詠春拳會館館長陸偉德拳風仍強勁。他師從詠春一代宗師葉問長子葉準,10年前,跨越近2000公裡,從香港來到山東濟南傳承推廣詠春拳。

葉問徒孫濟南授業:傾囊相授做武學點燈人

陸偉德帶領徒弟練習詠春拳。 呂妍 攝

詠春拳是中國拳術的南拳流派之一,早年流行于廣東、福建等地。對于詠春拳的曆史流變,坊間有言:“起于嚴詠春,衍于梁贊,盛于葉問”。2011年,詠春拳(葉問宗支)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陸偉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拳,曾在香港廉政公署任職。退休後,因妻子不适應香港的生活,他便決定來到妻子的老家山東濟南定居。在師傅葉準的鼓勵下,陸偉德2014年在濟南開設武館,推廣傳承詠春拳。

葉問徒孫濟南授業:傾囊相授做武學點燈人

陸偉德指點徒弟詠春招式。 呂妍 攝

陸偉德介紹說,詠春拳的特點是“快、準、狠”,打拳講究以柔克剛、以小力勝大力,速度快,實戰性強,且以近戰為主。詠春拳在很小的範圍内就能發揮很大威力,“比如有5個人在電梯裡想攻擊我,我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内,就可以很好地發揮力量将他們擊倒。”

《葉問》《一代宗師》等影視作品的相繼問世,掀起了海内外學習詠春的熱潮,大批“葉問迷”湧入陸偉德的武館拜師學藝。目前他已招收學生200餘人,年齡最大的近60歲,最小的隻有6歲,甚至還有不少來自海外的“洋學生”。

葉問徒孫濟南授業:傾囊相授做武學點燈人

陳子龍在武館練習詠春拳。 呂妍 攝

“我教學生,毫無保留,将所學招式全部傳給他們。因為我如果傳五分,到了下一代可能隻剩三分,這不利于傳承詠春的精髓。”對待學生,陸偉德一視同仁、悉心教導,不僅教授他們拳法,更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因詠春拳威力較大,招式多為擊打人的要害部位,有“留情不出手,出手必無情。”的說法。陸偉德說,他教導徒弟們要講“武德”,遇到事情不能光想着用武力解決,更要講道理。

來到濟南後,陸偉德發現詠春拳在内地的閱聽人并不廣泛。他表示,作為中國傳統國術,詠春拳是獨一無二的,應該打破文化圍牆,将其傳揚到更多地方。正如電影《一代宗師》裡所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陸偉德希望自己做這樣的點燈人。

作為葉問詠春拳第四代傳人,港人陳子龍在内地各省市輾轉工作生活已有10餘年時間,2020年被派到濟南工作後,認識了陸偉德。

“以前不管走到哪,我都帶着我的木人樁,來濟後我輾轉找尋練詠春的武館。遇到陸師傅後,我就告别和木人樁單打獨鬥的日子了。”陳子龍告訴記者,他所練的黐手是詠春拳中最獨特的訓練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搏鬥技巧。他鄉遇故知,與陸師傅結緣,一同訓練,讓他的武藝更加精進。

受疫情影響,陳子龍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回香港看望老人,也不能回廈門和妻兒團聚。工作之餘,他就會來到陸偉德的武館練拳,與他切磋拳術,排遣思鄉之情。

臨近年關,陳子龍說:“如果就地過年,我一定會來陸師傅的武館找他讨教詠春拳,再約上幾位朋友同聚,一樣有家的感覺。”(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