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開放30年,尚長榮回憶起首次訪台演出的故事

這個周末,兩岸共同打造的音樂劇《我們與小鎮》在1862時尚藝術中心上演,淡水小鎮的故事勾起了觀衆許多暖心回憶。昨天,2022海峽兩岸戲劇藝術合作研讨會在上海舉行,兩岸戲劇人、企業家濟濟一堂,共同推動華語藝術繁榮中的協同。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開放30年,尚長榮回憶起首次訪台演出的故事

圖說:2022海峽兩岸戲劇藝術合作研讨會在上海舉行 官方圖

新年初始,嘉賓們暢談華語戲劇藝術的過去與未來,心中激蕩着戲劇人對舞台的熱愛和敬畏。1992年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首次開放,上海昆劇團作為大陸第一個戲曲院團受邀去了台灣,演出了《長生殿》《爛柯山》等3台大戲13出折子戲,轟動一時。後來,越來越多的戲曲院團訪台,平劇大家尚長榮也成了其中一員。

1994年,尚長榮随上海平劇院首次到台灣演出,結束後他接到了一位戲迷的電話:“長榮先生,你第一次在北平5歲的時候上舞台,我們就看過你的戲。”這些年,尚長榮到台灣演出十多次,和台北新劇團合作很多,到後來感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尚長榮的兩個孫子都是小台胞,從台北、台南、台中一直到高雄、金門,他都去演出過,“直到現在我們家用的刀還是金門的刀”。

疫情之下,演出交流暫時不友善,尚長榮建議,昆曲電影《景陽鐘》《邯鄲記》,平劇電影《霸王别姬》《曹操與楊修》,能否有機會送到台灣放映。“這些戲在歐美澳日都很受歡迎,觀衆排着隊找主演簽名照相,他們給我鞠一躬,我就還一躬”,場面之熱烈,尚長榮至今印象深刻。

本周六日,《淡水小鎮》回歸原著名《我們與小鎮》上演,距離它的首演,已經過去了33年,但仍有很多人在聽着《機遇》這首歌,想念那個小鎮故事。為什麼這個簡單的故事能夠上演這麼久?執行導演王慕天說:“因為他講了每個人的人生。”最初梁志民導演在選擇這個劇本的時候,把故事的背景移到有山有海的淳樸台灣淡水小鎮,就是為了讓這部戲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聯盟主席、也是這次座談會的召集人之一趙暖感慨,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1938年作品《我們的小鎮》,在全世界那麼多改編版本中,中文版是最好的。他說:“一個西方經典劇本經過華語世界的改造,打動了那麼多的人。這不僅說明華語表演藝術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也說明了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看到,台灣的藝術家、藝術團體都會有意識地到上海交流、展演,甚至長期駐紮在上海做戲劇藝術。近年來,海内外華語戲劇界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互訪頻繁,藝術合作更趨緊密,美美與共,收獲滿滿。相信随着無數戲劇人的不斷努力,華語戲劇的影響門檻值将跨越地域和時空,真正成為全球華人心靈共鳴的紐帶。(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