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東南亞外籍勞工問題看台灣是“寶島”還是“剝削之島”?!

作者:華夏經緯網
從東南亞外籍勞工問題看台灣是“寶島”還是“剝削之島”?!

作者 台灣青年 羅鼎鈞

近期,在台灣争吵多日,是否要引進印度勞工的争議,看似已有個結果,那就是民進黨當局正式與印度方面簽訂合作架構協定,預計在不久的将來引進印度籍勞工,這也是台灣社會在長期引進東南亞外籍勞工後,再次配合所謂民進黨當局“新南向政策”,為“新南向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大開綠燈持續引進該地區外勞。但民進黨當局難道不知道,台灣社會即使引進超過76萬名東南亞外籍勞工,缺工潮卻依就無解,同時東南亞外籍勞工卻又是逐年逐月不斷增加,加上逃逸失聯的外籍勞工也是成正比增加,而這些問題都早已是台灣社會積習已久的隐患,如今卻又想要再度引進印度籍勞工,民進黨當局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何台灣政客們自始至終都沒有從根本着手去解決問題,在此就來讓我們看看東南亞的外籍勞工在台灣不為人知的一面,台灣還真是大家所說的“寶島”嗎?

首先,東南亞勞工和逃逸失聯東南亞勞勞工數逐年逐月增加屢創新高,如今台當局又要引入印度籍勞工,不從根本面改善台灣就業環境結構,最終苦得還是台灣老百姓。台灣當局自1989年開始引進東南亞外籍勞工從事低技術之勞力工作後,并于1992年引進東南亞外籍看護工和東南亞籍家庭幫傭,如今兩種類型東南亞籍勞工總人數,截至2024年3月底人數已經高達763381人,其中印尼280395人、越南262957人、菲律賓151258人、泰國68769人、馬來西亞2人。但在另一方面,逃逸失聯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也高達86309人,其中越南最多來到54789人、第二是印尼的27068人、第三是菲律賓的3415人、第四是泰國1753人、馬來西亞1人。東南亞勞工逃逸失聯人數率竟高達11.3%,意味着平均每十位就有超過一位是東南亞外勞逃逸失聯,其中越南逃逸失聯率更高達20.8%,換句話說平均每五位越南勞工就有一位是逃逸失聯外勞。

其次,後疫情時代報複性引入東南亞外勞,導緻逃逸失聯外勞人數的大增,人力中介賺兩手是導緻失聯外勞大增主因之一。由于前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東南亞外勞無法順利入境,從事外勞的人力中介公司收入銳減,如今随着引入外勞政策重新開放,這些中介為弭平疫情虧損,這一兩年便開始“報複性引入”東南亞籍外勞,因為在引入這些新進的東南亞外勞時,這些人力中介都可以抽取5-12萬元(新台币,下同)的高額中介費用。與此同時,由于不少在台東南亞外勞為了繼續留在台灣工作,或是轉介其他工作,這些中介也會冒着違“法”的風險,私下為這群東南亞外勞媒介工作時,同時收取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轉介買工費,這也是導緻逃逸失聯外勞大量出現的原因之一。

第三,造成東南亞逃逸外勞失聯的主因之二,是資方不人性的克扣薪資和無人性的對待,導緻東南亞外勞出逃。根據台灣社會組織統計,東南亞外勞來到台灣後,不僅在其本國得先繳交數千美金中介費(包含押金、簽證費、首航機票、健康檢查或語言訓練等等),這也造成許多來台的東南亞外勞第一年的薪資多是在償付這筆中介費。除此之外,擔任看護工幫傭的外勞多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籍勞工,由于必須長期與雇主住在同一屋檐下,擔負照顧老人或身心障礙人士的責任,基本上是處于24小時工作狀态,若是遇到不講理的雇主時,克扣薪資和不尊重其母國文化者也不在少數,是以往往也導緻這些東南亞外勞甯可出逃另尋出路,進而淪為台灣就業市場的“黑工”。

第四,台灣社會出現“非法黑工”外勞賺得比合法外勞還多的奇特現象,86309名失聯逃逸的東南亞外勞早已成為台灣“黑工市場”的主力軍,未來隻會多不會少。在今日台灣大街小巷可以觀察到,台灣許多小型工程維修水電者,清一色都是東南亞外籍勞工,甚至路邊餐廳的小吃部,從廚師到端盤子者,都不乏東南亞外籍勞工,甚至短期苦力工也出現大量東南亞外籍勞工,他們當中不乏都是失聯逃逸的外籍勞工。為何會出現如此景象,主因是出現“非法黑工”賺得比合法外籍勞工還出現的怪現象,這一切又得從缺工問題衍生了非法僱用需求談起,這對于外勞發生失聯産生極大的吸引力。這群外勞為了多賺一點錢,不惜淪為逃逸失聯勞工,而飽受缺工、僱工不易的雇主,也迫不得已冒險走向非法僱用一途,讓黑工市場更加活躍,同時也讓不肖中介有機可趁。

第五,東南亞外勞在台灣受黑幫人蛇集團的操控,搭乘漁船偷渡和跳機至台灣淘金事件頻傳,卻又抓不甚抓甚至命喪他鄉,導緻台灣社會治安事件頻傳。去年2月底到4月初台灣沿海一帶陸續出現24具浮屍,全台一片嘩然,經查證其中10人是越南籍、14人為台灣戶籍。經調查發現,原因是越南籍偷渡者集資購船,經“人蛇中介”協助偷渡至台灣淘金打黑工,結果不幸命喪他鄉。同時,近年來也出現衆多東南亞勞工,在一入境桃園機場後,集體被黑中介接走去從事非法工作的“跳機事件”。是以不管是非法管道的偷渡入境,或是經合法途徑入境後跳機逃跑,可知在台灣社會裡,仍有一隻看不見得黑手,在操縱着東南亞外勞赴台從事非法工作的人蛇集團,這無形間也讓台灣社會治安亮起紅燈。

總之,從以上五點一一概括分析下來,我們人人口中的“寶島台灣”還是“寶島”嗎?台灣“最美麗的風景”還是人嗎?而這群東南亞外籍勞工,來到台灣是為了賺取更多薪資來改善家庭生活,但來到台灣工作後卻遇到種種困境,但他們可能遇到台灣的黑中介甚至黑勢力,同時也可能遇到同鄉之間的互相利用,被拐騙、利用,或逃逸失聯後因生活苦悶,吸食毒品,或走偏門當山老鼠,想賺取更高薪資走上犯罪一途,無形間使得“寶島台灣”,在這群東南亞外勞心中成為了一座“剝削之島”。

是以,要如何改善東南亞勞工的這些問題,台灣當局應建立協調整合機制,掌握目前和未來勞動力供需變化趨勢、厘清需求缺口的實況與症結原因,積極規劃短、中、長期的人力資源,也要務實檢讨現在規劃或推動中的人力政策,是否符合産業發展所需,同時與企業共同合作,優化勞動條件,以利補實人力、纾緩缺工問題。但在現實層面,卻是說的比做得容易,因為這些政策永遠都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頭,東南亞勞工問題仍會是繼續在台灣島内惡性循環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