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1月10日,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其釋出的《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中,提到了通過建立生育基金來鼓勵75後和85後生子的建議。“央行多印2萬億,10年多生5000萬。”其大膽論斷随後在社交媒體中引起廣泛熱議。

1月12日,任澤平被微網誌禁言兩周,不知道是不是他印錢的想法過于激進,但對處在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型的物流行業來說,多生娃是好事。物流業被定位國家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行業,但近年來陷入招工難,留人難。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中國物流行業從業人員多達5000多萬,但即使如此仍無法滿足全球第一快遞大國、第一公路貨運大國、第一海運大國的物流用工需求。即使外賣行業也是如此,網絡文章感歎:美團外賣員工月薪上萬,可為什麼招聘還那麼難?

此前掌鍊傳媒發文《中國貨運及快遞、外賣“用工荒”焦慮已來》分析了人口紅利退潮的影響,解讀了對物流機器人及無人化設别的需求。拿2萬億生娃太激進,但從戰略布局考慮,國際是否能設智慧物流基金支援物流無人化技術和裝備發展?

一、人口下行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減少

在任澤平的觀點中,低生育率的影響包括勞動力萎縮,老齡化加速,人口即将見頂,人口紅利消失,剩男問題嚴峻等。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一)人口總量下降。中國人口達14.1億人,但即将陷入負增長。任澤平預測,中國人口将在“十四五”時期陷入負增長,2050年左右開始将急劇萎縮,2100年占全球比例将從目前的約18%降至7%。

(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達峰值,人口紅利消失,預計2050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将比2020年大幅減少23%。

(三)老齡化加速。由于計劃生育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0年中國老齡化達13.5%,2021年左右将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四)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3.5%時人均GDP均在2.5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餘美元。人口老齡化使得社保收支沖突日益凸顯,養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

人口下行的危害逐漸顯露,任澤平由此發出了印錢生娃建議。

掌鍊此前發文中,有網友評論提到生育率下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不會迅速反應在物流業用工荒上。但人口紅利的消失從2010年開始,适齡勞動力的缺口正在加速擴大,更何況勞動密集型的物流業短期内無法擺脫對“人口”的依賴,相比于其他行業,在用工荒上出現提前“陣痛”也是情理之中。

二、物流業與“人”的關系經曆三個階段

1月12日,我國首部數字經濟五年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正式釋出,全文12處提物流10處提供應鍊,特别提到大力發展智慧物流,以及鼓勵發展智能經濟,包括推進“智能園區、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等。但物流無人化怎麼發展?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中通快遞招工資料圖)

階段一:物流有人化

物流業發展初期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在快遞、外賣、零擔快運、港口碼頭、園區倉儲、社群配送等物流場景中,幾乎都離不開人的身影。據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貨車司機數量為1728.73萬人;我國注冊船員165萬;我國民航在冊飛行員數量達到72600多人,物流勞動力市場體量巨大。

特别是快遞業。根據國家郵政局資料,2010年,我國的快遞從業人員數量僅54.2萬人,2021年這個數字已近450萬,10年間增長了8倍。随着行業的迅猛發展,物流業吸納了大量社會勞動力就業。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中國電商和物流的飛速發展就是靠無數快遞小哥的小三輪跑出來的。中國快遞、外賣物流的崛起就是一個靠人口紅利支撐的跑腿經濟。

盡管快遞從業人員數量年年增長,飛速增長的快遞需求仍使得就業供需關系越來越嚴峻。2020年,中國快遞包裹數量達到830億件,快遞員數量僅400多萬。而2021年450萬快遞員要送的快遞量達到1085億件。

人均送貨量的攀升導緻的是懶件、快件延誤、丢失損毀、送貨上樓食言等問題的出現。光靠“人”已經無法推動行業的進步時,唯有通過科技實作智能化,減少有人化場景。

階段二:物流人機互聯

随着資訊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智能技術的應用,快遞物流業邁開了從勞動密集型到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程序,逐漸遠離“手搬肩扛”的人力時代。

2016年起,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就陸續在轉運中心引入自動化分揀裝置,據介紹,該裝置可以降低70%-80%的人力成本。2018年,主流快遞企業基本都開始在轉運中心大規模部署和應用自動化裝置。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菜鳥網絡釋出手持終端菜鳥LEMO PDA)

但更深入的技術是人與智能機器的互聯互動。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裡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大膽暢想:“未來一定有一種物流裝置,看着像車,但一定不是車。小件員PDA也可以成為它身體的一部分。”這就是人機互聯的智能物流裝置,在這場峰會上時任菜鳥網絡CTO谷雪梅釋出了菜鳥研發的新式手持終端CAINIAO LEMO。

2020年,主推大件快遞的德邦物流對外展示了人機互聯的機械骨骼。穿上這種裝置,讓體弱的姑娘也能背負超大的家電上樓配送。物流裝置設施的人機互聯已經讓更多人力得到解放,也減輕了用工壓力。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德邦物流推出的機械骨骼)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掌鍊記者走進菜鳥網絡展台看到菜鳥智能眼鏡,該裝置主要用于倉庫的揀選環節,揀貨員戴上智能眼鏡就相當于在眼睛上裝了導航,再也不用為如何揀貨發愁了。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菜鳥網絡智能眼鏡)

階段三:物流無人化

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的賦能下,自動駕駛、智能物流機器人、末端無人配送技術應用,包括無人車、無人機、無人驿站等正在成為主流。相關的技術企業也受到資本的關注。

根據掌鍊的不完全統計,去年發生在物流業的投融資事件一共242起,其中發生在物流科技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數量最多,達到179次。

(1)貨運自動駕駛。在技術領域,自動駕駛在2021年成為投資機構的風口,共完成14次投融資。其中,斑馬智行完成規模達30億元的增資,投資方包括阿裡巴巴集團、上汽集團、國投招商、雲鋒基金。另外,已建全球最大規模自動駕駛卡車車隊的主線科技也獲得數億元融資,同領域還有元戎啟行的3億美元,赢徹科技的2.7億美元融資。

(2)物流機器人。2021年智能物流機器人相關的投融資事件共30次,包括騰訊入股的機器人公司藍芯科技增資千萬,移動機器人技術研發的迦智科技獲億元級B+輪融資,物流機器人極智嘉募資5億美元。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京東物流推出的物流機器人)

物流機器人的應用主要在倉儲場景中,以極智嘉為例,目前通過機器人、AI算法等技術提供智能搬運、智能叉車、智能分揀和智能倉等産品和服務,讓物流營運更智能高效。

(3)貨運無人機。在貨運無人機市場,今年順豐旗下無人機公司豐翼科技獲A輪融資。順豐和申通的大型無人貨機都已完成試飛。早在2015年,順豐自主研發的飛控導航系統就已成功,同年入局的還有圓通和京東物流,圓通速遞聯手淘寶也展開無人機快遞實驗,京東也于2015年成立無人機項目團隊。

在末端無人配送業務的推進中,同樣迫切還有即時配送業務,尤其是外賣行業。2016年,餓了麼和美團先後展開對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探索。

三、“技術囚籠”與人口紅利退潮的應對

(一)物流人的困境

收入困境:根據《2020年全國快遞員基層從業現狀及從業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快遞員的人均派送數量每年都在上升。2020年每日派送超過600件的快遞員數量超過了1個百分點,派送量在100件以下的不到一半,每日派送200件以下的快遞員數量占比八成。但超五成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僅占1.3%。

技術囚籠:同樣是末端配送,外賣騎手的境遇則更加令人唏噓。2020年9月8日,《人物》釋出了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指出美團和餓了麼兩家平台公司的系統和算法囚籠,外賣騎手遭受派送時間被不斷壓縮、逾時高額罰款等困境。懲罰機制下,外賣員配送量增加了,薪資卻減少了。機器算法成為平台方剝削勞動者價值的工具,許多外賣小哥隻能被迫轉行。

(二)改善目前人力困境

加強教育訓練,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物流業作為從業人員上漲速度最快的第三産業,也是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行業人才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2021年1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發改委、财政部聯合釋出《“十四五”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規劃》。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級職業技能教育訓練五年專項規劃,提出現代服務業等産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對物流從業人員的教育訓練應當從崗位技能、安全技能、法律意識、服務意識等入手,施行快遞業特種行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5000萬物流人已不夠用!2萬億印錢生娃太激進,快遞及外賣怎解招工難?

(手持智能裝置的申通快遞員)

保障權益,避免從業人員流失。為保障2000萬貨車司機的權益,2021年底,交通運輸部會同公安部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要求網絡貨運平台企業不得誘導貨主不合理壓價,不得誘導司機低價競争、逾時勞動。

同樣,2021年交通部、國家郵政局等七部門也制定了《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具體部署了快遞員權益保障工作,針對不正當市場競争、區域差異化派費等問題提出了相應措施,破解快遞員收入不穩、保障不全、認同不高等問題。

在外賣小哥的權益保護上,2021年10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向美團發出《行政指導書》,要求其圍繞完善平台傭金收費機制和算法規則、維護平台内中小餐飲商家合法利益、加強外賣騎手合法權益保護等進行全面整改,并連續三年向市場監管總局送出自查合規報告。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快運、快遞及外賣的無人化和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有人”到“無人”的轉變不能一蹴而就,“以人為本”也将長期作為物流業的主旋律。

(作者:滿枝)

編輯:曉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