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去年全年整體銷量資訊不斷公布,伴随的還有各家企業對于2022年的産品規劃,其中不乏一些在2021年裡已經亮相過的産品。
相信各位對中國品牌在2021年裡的表現會有一個新的認知,這一年中國品牌開始了品牌向上、消費更新的節奏,底氣源自中國品牌的産品實力和自研技術已經走到了區域成熟的階段。舉幾個例子,吉利擁有CMA、BMA、SPA以及PMA這些全球子產品化架構;長城擁有2.0T、3.0T、9AT、7DCT等自研動力系統。這些,都是中國品牌開始品牌向上的底氣,在2021年裡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熱銷、爆款的産品。
而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們又能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哪些産品報以期待?
今年的期待,集中在頭部企業
無論是吉利的132.8萬銷量、長城汽車的128.09萬銷量還是長安的120.24萬銷量。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技術創新,這三個品牌能在2022年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新産品,是我所期待的,是以放在第一部分來講。
結合吉利汽車在去年底預售的吉利星越L搭載了雷神Hi·X混動系統來看,預售價格17.37萬,隻比兩驅頂配車型貴了不到1萬元。2022年也将會是吉利的産品大年,而今年的産品将會是以混動車型為主,這一點也在廣州車展上被坐實。
吉利的雷神Hi·X混動系統,2022年還會搭載在吉利星瑞、星越S、帝豪L,領克品牌的01、02、03以及05這四款産品也會使用雷神Hi·X混動系統。在去年完成了中國星三款産品的局部,領克推出了旗艦車型09,兩個品牌的産品布局實作了進階以及完善的架構;在2022年吉利要在這三款“中國星”産品上實作混動裝車,還有一款累計銷量超過333萬的吉利帝豪也要裝上雷神Hi·X混動系統,之後就是領克旗下幾款在市場上銷售已久打開知名度與消費者認知的産品。
雷神Hi·X混動系統,是目前吉利自主研發的第一代混動系統,這套系統以43.32%的熱效率、全球最高3擋DHT Pro、40%以上節油率、全動力域FOTA等六大混動核心技術。而這套混動系統能對應1.5TD、2.0TD兩款發動機使用,并且分别比對DHT和DHT Pro混動專用變速器,能覆寫A0級到C級車型,還能提供HEV、PHEV以及REEV的三種混動架構。
對于吉利在2022年産品上的期待,我們今年應該把目光放在它的混動産品上。
同樣在做混動産品的還有長城汽車,但我們對于長城汽車2022年的期待,不應該隻把目光放在它的混動産品上,這幾年它自研的傳統燃油車型動力總成也是它的亮點之一。
例如,去年爆款的坦克300,還有今年将要正式上市的坦克500以及哈弗H6的PHEV版本。抛開坦克300的爆款光環賦予了坦克500些許熱度之外,坦克500本身自帶看點,長城自研3.0T V6發動機、9AT變速箱,并且不到34萬的預售價格在去年底掀起了一波預售高潮。之是以坦克500值得期待,它彌補了中大型豪華越野SUV這一品類的空白。另一款長城汽車值得期待的,是去年在泰國完成首發的哈弗H6的PHEV版,據稱該車型純電續航裡程能達到201km。
長安汽車的看點來自它的藍鲸動力,在1.5T+8AT、2.0T+8AT、1.4T+DCT、1.5T+DCT多種動力組合在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認可度之後,長安CS75 PLUS也會在2022年内上市,将會搭載1.5T/2.0T兩款不同的發動機,可以期待2022年長安CS75 PLUS能對哈弗H6的地位發起挑戰。
之外,長安的UNI品牌在2022年也會在産品布局上進一步完善,首款轎車UNI-V,在2021年積攢了不錯的熱度之後,今年将正式迎來上市,看點同樣在藍鲸NE系列的1.5T發動機。
中國汽車品牌的頭部企業,在2022年還會延續2021年的技術創新+品牌向上的發展方向,從内燃機技術到混動技術都有新産品值得期待。今年關于中國汽車品牌的話題,将會繼續以産品實力為主,頭部企業誰強誰弱各位自行評判。看過了頭部企業的發展節奏之後,我們再看向榮威、名爵這類的準頭部企業的2022新車規劃。
頭部企業之後,還有期待?
長城汽車、長安以及吉利汽車能成為中國品牌的頭部企業,跟他們的技術創新、自研能力脫不開關系。而頭部之後的上汽榮威、上汽名爵,在2022年又能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新産品的期待?
上汽名爵目前能知道的新車型,是名爵MG ONE的β系列,而此前在2021年上市的是MG ONE的α系列,α和β系列差別所在是背後的兩個不同的設計團隊,在外觀上有不同的差異化設計路線之外沒有其他差別。如果說這款車作為上汽名爵2022年的亮點産品,确實有些實力不夠。
名爵MG ONE使用的1.5T發動機已經是多年前老發動機的疊代産品,最大功率133kW、最大扭矩285牛·米。在功率更好扭矩更大的前提下,長安藍鲸NE的1.5T發動機的油耗表現也要比名爵MG ONE所用的1.5T發動機表現更好,而且比對7速雙離合變速器。反觀名爵MG ONE在使用CVT變速箱的前提下,百公裡油耗依舊在6.3L-6.5L左右。
除此之外,目前上汽名爵還沒有其他車型的新車規劃,在沒有新品布局純電、混動市場的前提下我們對它2022年可期待的車型本就不多,而目前的新品規劃有且隻有MG ONE的β版,還隻是在設計上進行調整,沒有亮點自研技術作為支撐的新産品确實缺乏一些可期待性。
關于上汽榮威,自2017年以來推出榮威RX5之後就再也沒有爆款車型,之後又陸續推出了榮威RX5 PLUS、RX5 MAX還有中高端電動車Marvel X,但都銷量平平。關于2022年的新車規劃,目前能得到的新産品資訊也就隻有一款緊湊型SUV——鲸。
雖然隻公布了大概的資訊,尺寸略長于同級别長安CS75 PLUS和哈弗H6,整體最亮眼的部分我們能歸結于它的設計部分,技術上的亮點我們很難找到。
根據目前公布的資訊,榮威鲸會搭載一款1.5T發動機以及2.0T發動機,預計都會使用上汽自研的藍心發動機,而比對的變速箱将會是雙離合變速器,這個動力總成的配合其實可以和長安的藍鲸NE系列動力總成對比一下。
抛開産品技術與研發能力不說,上汽榮威、名爵兩家公司的産品布局混亂。例如上汽榮威在緊湊型SUV的布局上,現在已經有售價9.33-13.98萬的榮威RX5,售價12.98-16.58萬的榮威RX5 MAX,如果再把新産品榮威鲸布局到産品矩陣中,如果定價超過16萬可能會和售價16.88萬起的中大型SUV榮威RX8形成價格重疊,進一步内耗。再例如名爵,10萬級左右有名爵5、名爵6兩款緊湊型轎車,沒有做出明顯的産品區隔,如果再把MG ONE分為α和β版會讓産品線更加複雜。而且,兩家公司都沒有各自的亮點産品,産品相比于上文提到的頭部企業來說市場認可度更低。
總結
今年的汽車行業,我們可以對中國品牌的頭部企業報以期待,它們會為我們提供從内燃機到新能源産品的再一次技術創新,吉利今年會增加對混動市場的布局,長城除了在内燃機動力總成上的投入之外,也會兼顧新能源純電、混動領域。長安汽車将依靠自研的動力總成,可以讓長安的UNI系列矩陣完善。中國品牌造車頭部企業,2022年裡留給我們的期待不少。
上汽名爵和上汽榮威,作為中國品牌裡的準頭部企業,在2022年裡目前能給我們的期待不多,而且亮點也很少,隻局限于傳統燃油車的布局,在新能源純電、混動領域暫時還沒有新車規劃的資訊。從産品投放上、自研能力上,我們看清的是上汽集團在完成出資義務之後,是讓各企業自由發揮,是以我們能看到在比亞迪布局半導體、電池自主自研自産的能力之後,上汽集團乃至旗下子公司還沒擁有電池以及半導體自研的能力,在新能源的領域裡已經漸行漸遠,沒有自主的電池、電氣化架構,比起中國品牌頭部企業來看,上汽榮威、上汽名爵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