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憑什麼跟天子稱兄道弟?
在野史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記錄了朱元璋殺徐達的經過。
當時徐達正在北京治軍,背上生了疽瘡,疽瘡最忌諱吃鵝肉了,于是朱元璋知道此事後,賜了徐達一碗蒸鵝。
徐達明知不能吃,但又不得不領命,是以命喪黃泉。

要知道,朱元璋能打下天下,開國元勳徐達是首功之臣,他們做了15年的兄弟,18年的君臣。
如此深厚的情誼,當初朱元璋血洗朝堂的時候,真的把徐達也殺死了嗎?
要說徐達認識朱元璋的時候已經22歲了,當時朱元璋跟随着湯和投奔了郭子興,因為朱元璋骁勇善戰,在軍中又極會為人,是以很快就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
1353年,朱元璋帶着兵馬回到家鄉募兵,也就是在這時候,朱元璋認識了前來投軍的徐達。
朱元璋發現徐達此人才能出衆,胸有筆墨,很有領兵之才,是以逐漸對徐達委以重任,并且将其發展成了自己的心腹。
在這期間,僅僅一年的時間就讓朱元璋對徐達信任有加,當初郭子興在濠州受制于趙均用的時候,朱元璋見此地難成大事,于是帶了24名大将南下了。
這24名大将中就包括湯和、常遇春等人,而徐達則是朱元璋定下的第一個人,由此可見,徐達比之發小湯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還要獨特。
此後的徐達一路沖鋒陷陣,在軍中的地位已經不可忽視。
要說朱元璋什麼時候開始跟徐達真正“過命兄弟”的,大概是1355年二月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朱元璋正帶兵攻打和州,卻不幸被郭子興的仇家孫德崖抓走了,徐達毫不猶豫就提出用自己換朱元璋,這才化解了朱元璋的危難。
要知道,當初朱元璋帶走的都是自己的心腹愛将,但是此時此刻卻隻有徐達願意犧牲自己,是以在朱元璋的心中,自然是對徐達有了非同一般的感情。
在《明史》中就曾有記載:朱元璋每次讓徐達進宮宴飲,都稱呼他為“布衣兄弟”,這句稱呼足以看出他對徐達的認可,因為就連湯和也沒能讓皇帝稱他一聲兄弟。
朱元璋占據應天府的時候,徐達的才華日漸顯露。
徐達先是攻進池州,又乘勝攻進安慶,當時他的敵手是陳友諒手下大将趙普勝,趙普勝為人智勇雙全,勇猛無敵,諸将花費數日都沒能将他攻克。
于是徐達巧妙讓陳友諒與趙普勝離間,讓陳友諒親手殺了趙普勝,随後率軍一鼓作氣攻下了此地。徐達與常遇春合作,對陳友諒進行内外夾擊,使得陳友諒大敗,殺敵萬餘人。
1363年,徐達跟随朱元璋渡江,陳友諒趁機進攻,雙方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大戰。
當時陳友諒的大軍足足60萬,但是朱元璋手中的兵馬才隻有20萬,面對這樣的懸殊,想要取勝萬般艱難。
眼看着陳友諒使用的都是巨艦,但是朱元璋手中卻隻有寥寥幾條小船,在這樣的情況下,徐達率兵先行,竟然一舉擊潰了對方的先鋒部隊。
這一仗不但殲敵千餘人,更是繳獲了一支對方的巨艦,随後在徐達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高漲。
這場“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全面勝利,陳友諒的60萬大軍全軍覆沒,可以說,在朱元璋成就帝業的每一個環節,徐達都不可或缺。
多次試探,巧妙化解
徐達是朱元璋最有利的戰刀,隻要朱元璋戰旗所指,徐達攻無不克!
朱元璋在應天府稱王的時候,徐達就被封為左相國,他帶領精兵馬不停蹄地為朱元璋開疆辟土,别的将領攻克不下來的地區,隻要徐達在,必定大勝。
要說徐達如此功高蓋主,但是為什麼最後沒被朱元璋清理,原因是他不但會揣測聖意,還非常清楚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這份深謀遠慮,在北伐元朝的時候就已經展露了。
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之時,徐達還在領兵征戰,當時北京的城池被攻破,元順帝帶着子女以及妃嫔一衆人逃往塞外。
此時的徐達沒有追趕出逃的元順帝,隻是将宮中封起來,俘虜來的宮人全部交給朱元璋處理。
按理說此時的徐達已經貴為左相,這點小事完全可以做主處理了,但是他卻将大權交到了朱元璋的手中,以表示生殺大權的擁有者必須是君王。
果不其然,朱元璋對徐達的處理非常滿意。
在明朝開國初期,朱元璋在南京穩坐皇位,而此時南征北戰,四處平定的卻是徐達,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帝位,是徐達幫他坐踏實的。
朱元璋稱帝之前,徐達與他做了15年的過命兄弟,朱元璋坐上皇位以後,徐達一沒有自恃身份,二沒有得意洋洋,反而正視自己與朱元璋的君臣關系,兢兢業業輔佐他18載。
朱元璋的皇位坐穩以後就在朝中大開殺戒,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要說對于徐達,朱元璋也不是沒有過懷疑。
在《明史》中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故事:
有一天,朱元璋召徐達入宮喝酒,朱元璋故意将徐達灌醉後,命人将他安置在吳王府。
吳王是朱元璋稱帝前的稱呼,那麼吳王府自然是天子舊居了,也就是說,這間屋子的一桌一椅都是天子曾經使用過的,就連地磚也是天子踩踏過的,這間房子非同尋常。
徐達酒醒以後,看到陌生的場景,于是就問侍從:“這裡是何處?”
侍從回答:“吳王府”。
徐達聽到以後大驚失色,連忙下榻,沖着北面三拜首之後才離去,朱元璋聽到這件事以後非常高興,認為徐達對自己忠貞不二。
随後朱元璋命人在自己的舊居前面重新蓋了一座府邸,命名為“大功坊”獎勵給徐達,但是徐達最終還是沒有住進這座宅子,畢竟毗鄰天子舊居,非同尋常,他并沒有功高蓋主之心。
這件事情,無疑不是朱元璋的試探,很多人都說,憑徐達的才智,一定知道了是天子在試探自己,是以才會故意三叩首。
其實與其說他有才智,更不如說他早已把君臣之分放進心裡,不僭越、不逾矩、謹小慎微就是徐達對待朱元璋的方式。
野史傳聞“賜蒸鵝”是真是假?
徐達與朱元璋做了18年的君臣,哪怕朱元璋多次試探,他都始終謹記自己的身份。
徐達是個下棋高手,朱元璋時常邀徐達一起下棋,但是不管怎麼下,徐達最終以失子告終,後來朱元璋懷疑這是徐達唯恐勝君,故意讓着自己。
于是有一次,朱元璋指令徐達不能相讓,務必拿出全部的本事,這場棋整整下了一天才分出勝負。
徐達赢了以後,原本朱元璋非常不喜,這不就是做實了徐達之前故意相讓一事,若是往重了說,那就是妥妥的欺君之罪。
然而還沒等朱元璋發火,他竟然驚奇地發現,棋盤上的棋子竟然走成了“萬歲”二字,這頓時讓朱元璋龍心大悅,所有的不快與猜忌一掃而光。
面對天子的試探,徐達不但成功化險為夷,還化解了皇帝的猜忌,他的智謀可見一斑。
那麼說到這裡問題來了,在《明史》中記載徐達是病逝,但是野史中卻說他是被朱元璋賜了一晚蒸鵝後死的。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或者說,朱元璋真的有這樣做的必要嗎?
《明史》中記載:洪武十七年,徐達在北京治軍時染上了疽瘡,此時的朱元璋還在南京,他聽說此事以後心急如焚,于是派了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去慰問。
這一年原本已經見好,但是誰知第二年病情又突然惡化,并且不久後就離開了人世。
徐達去世以後,朱元璋悲痛異常,他不僅追封徐達為中山王,三代世襲,還親至葬禮,把他列為第一開國功臣。
徐達死後,朱元璋對其評價亦是贊譽有加:“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戀女色,無過失,當時有此美德者唯徐達一人。”
光是這句話,就能看出朱元璋對于徐達的态度是非常正面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徐達晚年已然疾病纏身,若是朱元璋真的忌憚他,又怎麼會把他留到将死之時才動手,更不會在他死後又封了三代世襲爵位。
換句話說,朱元璋根本沒有這麼做的必要。
當然,人們都說“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野史中的傳聞定不是空穴來風。當時的“疽最忌鵝,賜以蒸鵝”出自趙翼的《廿二史劄記》。
更主要的是,時至今日,人們并沒有發現生了疽瘡不能吃鵝的科學依據,是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非常非常小了。
徐達是明初時期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臣子之一,都說伴君如伴虎,徐達助朱元璋打下江山,此後又甘心俯首稱臣,他的心中才是真是藏有丘壑。
貴在自知就是真正的大智慧,這樣的人,不管曆經幾朝幾代,都是後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