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的皇子,都有服侍在身邊的丫鬟,這些丫鬟因與皇帝經常接觸,而發生一些意外事件,之後,她們就會被皇子納為妾室,如果哪個有幸生下了兒子,就會有可能成為皇子的側福晉。今天筆者要講的便是道光在做皇子時的一名丫鬟,她幸運地生下了皇長孫,卻不幸被皇帝一腳給踢死了,這名丫鬟便是後來的和妃。

和妃姓輝發那拉氏,與乾隆繼後姓氏相同,但兩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也就是說,和妃并非是輝發部國主的後裔。和妃一家入旗的始祖名叫蘇巴泰,是内務府正白旗的原生包衣人,和妃家族在清朝初年并不顯赫,隻是在内務府擔任中級官僚,到了乾隆年間,門第才逐漸提升,家族好多成員都在南方擔任織造或是在海關任職,也算是豪富之家了。
是以,和妃雖然最初是一名低三下四的丫鬟,但她的出身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低,相反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妃的父親名叫成文,是一名在内務府任職的中級官員,職位是卿銜。
早在嘉慶元年,嘉慶便為嫡長子綿甯(道光)指定了嫡福晉,這名嫡福晉是來自弘毅公府的鈕祜祿氏,家世背景相當雄厚。然而,不知為何,綿甯的這位嫡福晉卻一直沒有誕育兒女,這讓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嘉慶十分着急,于是乎,嘉慶便從宮中標明了幾名使女充當綿甯(道光)的丫鬟,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和妃輝發那拉氏。
其實,綿甯是一個比較古闆保守的皇子,生怕自己的所作所為影響了自己在父親嘉慶心中的形象,是以,平常也有意疏遠像輝發那拉氏這種丫鬟。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次偶然的意外,使得輝發那拉氏懷上了綿甯的孩子,并在嘉慶十三年四月順利生下皇長孫,這令嘉慶龍顔大悅,立刻親自為這個皇長孫取了名字:奕緯。
奕緯的降生徹底地改變了輝發那拉氏的命運,嘉慶帝欽定将其賜封為綿甯側福晉,這才有了向上晉升的機會。而且,嘉慶對皇長孫奕緯也十分喜愛,經常将其帶在身邊,甚至在嘉慶二十四年将這位皇長孫封為多羅貝勒,這在清朝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然而,隻過了一年,道光(綿甯)便繼承了皇位,道光繼位後,奕緯的生母輝發那拉氏被封為和嫔、和妃,位分還算可以,但奕緯卻由多羅貝勒降為普通皇子待遇。可見,道光對和妃母子确實不待見。
不過,這種不待見在道光十年發生了改變。
當時,道光第二子奕綱與第三子奕繼先後夭折,奕緯成了道光唯一的兒子,身價立刻倍增,道光突然對這位長子變得關心起來,并派大臣教授奕緯學業。然而,多年沒人限制的奕緯早已經習慣了放浪不羁的生活,突然被人嚴加管束,必定很不适應。
有一次,奕緯在課堂上頂撞了老師,并聲稱自己将來繼位後,第一個要殺的人便是老師。道光帝聽聞後十分震怒,嚴厲地訓斥了這個不懂規矩的兒子,甚至還踢了奕緯幾腳。沒想到的是,竟然提到了奕緯的要害,隻過了半年,這位皇長子便英年早逝了。
《清史稿》中對奕緯之死沒有詳細的描述,上面這個說法是出自一本名為《老太監的回憶》書籍,雖然此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卻能夠反映出道光奕緯這對父子之間的不和。
參考資料:《清史稿》《老太監的回憶》《清宣宗實錄》